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和大力发展草食畜,大牲畜的饲养量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大牲畜的饲养集约化程度还较低,大多数为分散饲养,因而流动性大,疫病的传染、扩散、蔓延机率较大.根据笔者经验,下面就如何采取综合措施,实行报检制,搞好大牲畜产地检疫略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2.
采用刺槐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的种子播种育苗,按超级苗标准选择苗木,经嫁接繁殖营造无性系测定林。经过近10年的多点测试,选出了刺槐优良无性系荷刺1号,其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55.1% ̄87.0%。  相似文献   
53.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在杂交大豆的育种过程中,利用人工控制条件为大豆不育系传粉是很重要的一种育种手段.通过在网室和自然条件下对大豆不育系进行熊峰、蜜蜂和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果试验,证实了熊峰、蜜蜂和苜蓿切叶蜂都是很好的传粉媒介,其中以苜蓿切叶蜂为最佳.  相似文献   
55.
刺槐优良无性系菏刺1号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刺槐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的种子播种育苗,按超级苗标准选择苗木,经嫁接繁殖营造无性系测定林。经过近10年的多点测试,选出了刺槐优良无性系菏刺1号,其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55.1%~87.0%。  相似文献   
56.
一、机器方面①各部分工作正常,紧固件无松动现象;②各调整部位按要求调整;③柴油机及传动箱内按规定加足油;④各转动部位加注润滑油;⑤机器运转灵活,工作部件无卡滞、碰撞现象;⑥传动部件联接良好;⑦其它部件没有变、磨损、折断现象;⑧动力部件无故障及隐患、性能良好。二、水  相似文献   
57.
山东典型薯田中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残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滕州市马铃薯产区作为研究对象,对连续应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薯田地膜残留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连续覆膜4年的薯田中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残留量为19.92 kg/hm~2,残膜片数为180.0万片/hm~2,分别较聚乙烯地膜减少51%和41%。残留双降解地膜主要集中在耕层中,0~10、10~20、20~30 cm土层中的残膜数量分别占总量的58%、23%和19%,大幅减少了残膜在耕层底部的分布比例。研究结果还显示,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残留膜片面积明显减少,残膜破碎程度大幅增加,<4 cm~2、4~25 cm~2、>25 cm~2残膜片数分别占总量的44.0%、54.6%和1.4%。研究表明,应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有效减少了地膜残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
近自然经营是目前森林经营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不同林龄人工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对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和未经营对林下灌草种类及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近自然经营能够增加华北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林下草本的多样性和丰富度。3种经营方式下,林下草本植物种数排序为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未经营,此外,与未经营相比,采用森林经营措施能够提高华北落叶松林林下的灌木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59.
为提高大豆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和产量,需要选择适合大豆不育系传粉的蜜蜂种类,本研究采用意大利蜜蜂(意蜂)和中华蜜蜂(中蜂)对2个大豆不育系H3A和24A进行授粉试验,利用样方内计数和摄像的方法,统计访花蜜蜂数量和单花访问时间,采用常规考种统计授粉后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并调查了 4个处理的访花情况,系统比较了两种蜜蜂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访花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呈双高峰,两高峰均分布在10:00-14:00.对于不育系H3A和24A,意蜂的单花访问时间均短于中蜂的单花访问时间.访问24A的中蜂和意蜂数量少于对H3A的访问数量.对于不育系24A,访花的意蜂数量显著高于访花中蜂数量(P<0.01).4个处理授粉后的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结果均呈现出同一趋势,即Aml-24A最高,之后依次为Aml-H3A、Acc-24A和Acc-H3A;同一不育系,意蜂授粉后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中蜂(P<0.05);意蜂授粉后的H3A和24A的单株产量分别是对应中蜂授粉后的1.26和1.51倍.不同蜂种授粉后24A的百粒重均显著高于H3A(P<0.01).综合可见,在有限区域内,意蜂和中蜂均能完成大豆授粉,授粉效果意蜂优于中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