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稻曲病菌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本文对稻曲病菌分生孢子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养分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较大,纯水不利于孢子萌发,PSA最适于孢子萌发,葡萄糖则强烈抑制孢子萌发,马铃薯煮汁既可抵消葡萄糖的抑制作用,又可刺激孢子萌发。分生孢子在琼脂面上比在液滴中萌发率高。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2~31℃,以28℃最好。分生孢子萌发对pH值敏感,以pH 6~7最适宜。用振荡培养法获取分生孢子,培养10 d后,孢子的萌发力开始下降。分生孢子的存活对水的依赖性强,在水中保存8 d萌发力不变,在100% RH中8 d萌发力略有降低,而在25% RH中5 h萌发力即迅速下降。根据这些特性,作者对分生孢子在田间的动态作了一些推测。  相似文献   
32.
从28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5种对腐霉属的10株计8种腐霉进行RAPD分析,发现腐霉属的DNA多态性是非常丰富的和普遍存在的,初步计算了10株计8种腐霉的Nei氏遗传距离,利用类平均法得到UPGMA系统树,并对它们的亲缘关系从DNA分子水平上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这8种腐霉中,P.kunmingense与P.irregulare亲缘关系最近;P.aphanidermatum与P.tardicrescens的亲缘关系最近;P.ultimum与P.debaryanum的亲缘关系最近;P.debaryanum与P.dissotocum的亲缘关系最近.UPGMA的系统树表明这8种腐霉明显分成三大类,P.kunmingense,P.irregulare与P.spinosum聚成一类;P.aphanidermatum与P.tardicrescens聚成一类;P.ultimum,P.debaryanum与P.dissotocum聚成一类.该结果与形态分类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33.
1981年7月18日至1983年7月18日,我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植病系学习,指导教师为根病学专家美国植病学会主席R.J.Cook。在美期间我一边从事科研工作,一边旁听一些课程。科研工作方面参加了Cook教授实验室中的三项课题,一是筛选、测定细菌(Pseadomonas spp.)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irtici的拮抗作用,其中有一些菌株已报上专利;二是镰孢霉(Fusaria)种的鉴定方法;三是腐霉(pythiums)的分类鉴定和抗药性测定。在此期间并有机会去校部以外的试验站参加他  相似文献   
34.
本文报道了二十七种细菌菌株对六种植物致病细菌的拮抗作用。其中两株同时拮抗四种指示菌,五株同时拮抗三种指示菌,九株对两种指示菌超抑制作用,拮抗机制的研究表明,在九种产荧光素的菌株中只有P_5的荧光圈与其抑菌圈吻合。E_61和G_1的抑制作用为噬菌体所致,E_21,G_1,G_(10)和Ec四个菌株的拮抗物质对胰蛋白酶敏感,E_(21),M—1产生细菌素,CA和Ec产生缺陷噬菌体,E_(21)鉴定到属,M—1和CA鉴定到种。  相似文献   
35.
我国柑橘农药残留标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一些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但许多标准并未与国际标准接轨,农药残留标准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瓶颈.通过比较柑橘食品法典委员会和日本、美国等国的柑橘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分析我国柑橘农药残留标准存在的问题,探讨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36.
促生菌CH1诱导黄瓜对猝倒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促生菌CH1诱导黄瓜对猝倒病的抗性以及黄瓜植株经CH1处理后根部与叶部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过氧化氢酶(CAT) 、多酚氧化酶( PPO) 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促生菌CH1提高了黄瓜的成苗率, 处理后的28 d, 猝倒病相对防效高达78.64% , 推测促生菌CH1使黄瓜产生的诱导抗性是其防病的主要原因。黄瓜经CH1处理并同时接种腐霉菌后, 处理根部与未处理叶部组织中SOD、POD、CAT、PPO和PAL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其根部这些酶的活性分别在处理后3、3、5、5和5 d时出现高峰, 叶部酶活性变化基本与根部的相吻合。表明这些酶活性的提高与CH1诱导的黄瓜对猝倒病抗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且CH1对这些酶活性的诱导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37.
黄瓜土传病害拮抗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菜园地分离得到的200株细菌,通过平皿对峙培养初筛得到6个菌株ZJ7、ZJ14、ZJ31、ZJ32S1、ZJ45和A2,进一步通过促芽试验和无菌土盆栽测定,发现它们能促进黄瓜生长,增加干物质重.接种于黄瓜苗期猝倒病(Pythium spp.)和中期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erinum)的盆栽测定中,发现它们能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并且,利用细菌16S rDNA对ZJ14、ZJ32S1、ZJ45和A2进行了快速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38.
浙江小麦根围土壤腐霉(Pythium spp.)的一些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小麦根围土壤中的腐霉Pythium种类、种群数量消长及其致病性作了初步研究。作者从不同生育期的小麦根围和内根围共分离出203个腐霉菌株,除69个菌株缺乏产生有性器官而未能鉴定外,其余134个菌株分别属10个腐霉种,其中粘腐霉P.adhaerens、链状腐霉P.catenulatum和绚丽腐霉P.pulchrum为浙江省分布新记录。P.spinosum是优势腐霉种类,在小麦根围和内根围出现率分别为27.43%和35.71%,P.ultimumP.irregulare也较为常见,而P.aphanidermatum却极少出现。在小麦苗期和分蘖期腐霉数量较丰富,生育中后期较贫乏,这一消长变化可能主要与小麦生育期和土壤温度有关。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P.irregulareP.spinosum分别对小麦和水稻有较强的致病作用;P.aphanider-matumP.irregulareP.spinosum则对茄子、辣椒和番茄的致病力较强。P.spinosumP.ultimumP.irregulare的种内菌株间致病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9.
稻曲病的接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索在田间条件下进行稻曲病的人工接种技术。通过比较3种接种体发现,上年保存于-20℃的厚垣孢子不能引起发病;用PS液体培养获得的薄壁分生孢子可引起发病,孢子浓度越高引起病穗率越高;菌丝片段-分生孢子混合液接种发病最严重。病原菌的培养菌龄对接种效果有影响。在水稻的3个时期接种,以抽穗破口前6~9d的效果最好。在一天的3个时段接种,以下午4~6时的病情最重。在接种液里添加马铃薯煮汁可显著提高接种发病率。本文的接种技术能高效引发稻曲病,最高穗发病率100%,最大病情指数93.96,最多穗病粒数110粒。该接种技术可鉴别出品种抗病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0.
大麦赤霉病菌拮抗细菌CC41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培养性状观察与分子标记试验,对一株大麦赤霉病菌拮抗细菌CC41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CC41的形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与Bacillus subtilis极为相似; 两者的16S rDNA序列具有99.2%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上构成一个分支.由此确定该拮抗细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