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选择黑白花奶牛进行了阶段饲养与常规饲养的对比试验,对两组牛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日粮消化率、产奶量、乳成份等进行测定,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泌乳前期、中期和全泌乳期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乳脂率,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整个泌乳期期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多产奶865.3kg,增加收入640.32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可见,阶段饲养新技术充分发挥了高产奶牛的产奶性能。本研究为我区乃至我国奶牛生产提供了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试验结果表明:蛋壳强度与乳头状隆凸的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其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乳头状隆凸直径的增大,蛋壳栅栏层中晶状柱之间的融合增强,结构变得更加致密,因而蛋壳强度增大。随着日粮Ca、V_(D3)水平的提高,乳头状隆凸的直径显著增大。蛋壳断面的电镜照片表明:蛋壳断裂时是沿着晶状柱进行的。蛋壳外表面的电镜照片表明:蛋壳在产出时就有裂纹区,这些裂纹区很可能成为以后破裂的始点。  相似文献   
23.
玉米的不同加工处理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4头内蒙古半细毛羯羊为试验动物 ,采用 4× 4拉丁方试验设计 ,在 1.3M饲养水平上研究测定了玉米的不同加工处理 (制粒、烘烤、蒸气处理 )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喂含不同加工处理玉米的日粮对绵羊养分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 (P >0 0 5 )。制粒处理、烘烤处理、蒸气处理都有促进氮沉积的趋势 ,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抑制剂(梧桐子油)和促进剂(罗格列酮)对育肥绵羊生产性能以及与脂肪代谢相关血清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8只平均体重为(27.71±2.64)kg、体况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羊×小尾寒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4.8%胡麻籽,梧桐子油组(W组)饲喂C组饲粮+15 g/d梧桐子油,罗格列酮组(L组)饲喂C组饲粮+8 mg/d罗格列酮。试验期50 d,其中过渡期10 d,预试期5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生产性能方面,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和罗格列酮对绵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产肉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沉积方面,W组的背膘厚比C组和L组分别提高了12.55%和17.23%(P0.05)。2)血清激素指标方面,与C组相比,W组血清生长激素(GH)、胰高血糖素(GC)和瘦素(LE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L组血清GC含量显著升高(P0.05);3)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C组相比,W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L组血清TG的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和罗格列酮对绵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产肉性能等均无显著影响,但梧桐子油显著提高了绵羊的背膘厚度;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可以显著提高绵羊血清GH、GC和LEP含量,罗格列酮可以显著提高血清GC含量;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能显著提高绵羊血清HDL-C、LDL-C、TC和TG的含量,罗格列酮可显著提高血清TG的含量。  相似文献   
25.
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平均体重为23.7kg±0.44kg)为实验动物,按4×4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在1.3M日粮条件下,饲喂仅在玉米加工处理方面有差异的4种日粮来研究对绵羊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玉米加工处理前后干物质的化学成分并没有明显改变;制粒和蒸气处理与对照组相比,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各组分浓度有所增加,烘烤处理组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间乙酸/丙酸基本接近,均属丙酸/乙酸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将葵花盘及葵花叶风干粉碎后,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葵花盘及葵花叶的养分含量超过了青干草、玉米秸、小麦秸等粗饲料,与首满干草的养分含量相近似,是1种营养丰富的饲料。  相似文献   
27.
产后瘫痪、酮病、胎盘停滞是奶牛最常见的三种代谢病。近些年来,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代谢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代谢病的发生,不但损害了奶牛的健康,而且降低了其生产性能,必须予以重视。 一、产后瘫痪。又名乳热症,多发于产乳性能高的乳牛。从发病的时间看,约有3%的奶牛在分娩前发病,6%在分娩时发病,75%在分娩后1~24小时内发病,12%于分娩后25~48小时内发病,4%在以后的时间内发病。可见,产后瘫痪主要发生在奶牛产后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抑制剂(梧桐子油)和促进剂(罗格列酮)对绵羊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选用18只平均体重为(27.71±2.64)kg、生理状况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小尾寒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4.8%胡麻籽,梧桐子油组(W组)饲喂C组饲粮+15 g/d梧桐子油,罗格列酮组(L组)饲喂C组饲粮+8 mg/d罗格列酮。试验期50 d,其中过渡期10 d,预试期5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W组背最长肌中反-11油酸(trans-11 C18∶1)、反-9,12亚油酸(trans-9,12 C18∶2)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亚麻酸(C18∶3)(n-6)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花生烯酸(C20∶1)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与C组相比,L组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is-9,trans-11 CL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PUFA/饱和脂肪酸(SFA)显著增加(P0.05),C18∶3(n-6)和SF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癸酸(C10∶0)、顺-9油酸(cis-9 C18∶1)和花生三烯酸(C20∶3)(n-3)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增加了绵羊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的含量,降低了C18∶3(n-6)的含量,增加了皮下脂肪中C20∶1的含量;饲粮中添加罗格列酮增加了绵羊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和cis-9,trans-11 CLA的含量,降低了C18∶3(n-6)的含量,增加了皮下脂肪中C10∶0、cis-9 C18∶1和C20∶3(n-3)的含量。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F2代公羔24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LO、L、LOM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含油量4%的亚麻油、亚麻籽炒粒、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试验期50d。结果显示:(1)日粮添加亚麻籽、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能够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L、LOM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LO组(P0.05);(2)LOM组背膘厚显著高于CON组及L组(P0.05),但各组间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均能够显著提高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显著降低LO及L组(INS)浓度(P0.05),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及瘦素(LEP)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瘤胃pH影响不显著(P0.05),但LOM组可显著提高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综上所述,亚麻油不同添加形式对血液脂代谢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可提高血清TC、LDL-C及HDL-C含量,降低INS的浓度;直接添加亚麻油将对肉羊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降低ADG及MCP浓度;添加亚麻籽炒粒和亚麻油微胶囊脂末均可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但添加微胶囊脂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0.
日本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几项实用技术○内蒙古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呼和浩特010018)张润厚1996年9月9日至1997年1月22日,根据中日两国政府间的协议,由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资助,我们在日本国农林水产省家畜改良中心本部及其所属的几个牧场进行了为期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