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处理方法对商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商陆种子进行多种播前处理,结果发现,浓硫酸浸泡处理20min对破除种子硬实最有效;浓硫酸处理商陆种子20min后再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度都以500mg/L的GA处理最有效,差异最明显;赤霉素处理种子1h,也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度;以400mg/L或500mg/L效果最好。用15%H2O2处理种子8h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用15%H2O2浸泡8h再用赤霉素浸泡1h,种子的发芽率和胚根长度与对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以400mg/L或500mg/L赤霉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
麦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大穗大粒型品种,菠菜以日本圆叶菠菜为主。高产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23.
鸭梨是阳信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文章在分析公司与农户行为选择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导出了双方履约的均衡条件。研究表明:现有的“公司+农户”组织模式难以满足这一条件,“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才是阳信鸭梨产业的有效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24.
阿维菌素在抗寄生虫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维菌素在抗寄生虫上的应用农业部新技术产品推广协作网(610066)张洪刚甘肃省甘谷县医院李亚琴1概述阿维菌类(AvermectinB1又称Abamectin)是近十多年来研究最多、发展最快、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的一类人工合成的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驱虫...  相似文献   
25.
该文阐述了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已成为农技推广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分析了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类型、形成原因,提出了防御灾害性天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
不同粮草复种方式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黑麦—杂交狼尾草、小麦—杂交狼尾草、多花黑麦草—水稻、黑麦—水稻和小麦—水稻6种不同复种方式生态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在我国南方冬季种植牧草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27.
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呈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鸡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山东某鸡场临诊症状疑似鸡白痢的30只两周龄肉鸡进行诊断,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培养、革兰染色试验、生化试验,确定致病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进一步的毒力检测试验显示分离菌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诺氟沙星、氟苯尼考敏感性较高,对红霉素、头孢拉定为中性,对阿米卡星耐药。使用诺氟沙星、氟苯尼考进行治疗,92%的病鸡获得痊愈,8%的病鸡死亡。本研究为鸡白痢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亚洲玉米螟抗寒及低温生存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 e)的抗寒及低温生存对策,分别测定了来自吉林省的敦化一化型(DH1)、公主岭一化型(GZL1)、公主岭二化型(GZL2)和洮南二化型(TN2)4个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田间种群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以及各种群经超过冷却低温处理后的存活率及滞育后发育历期等。结果显示,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为-28.5~-27.0℃,最低个体可达-36.4℃,不同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以GZL1最低,其次是TN2和DH1,GZL2最高。在超过冷却点低温下,各种群的存活率分别为45.6%、58.8%、41.8%和58.3%,且GZL1和TN2显著高于DH1和GZL2,在超过冷却低温处理下存活的幼虫其滞育后发育历期与未经过处理的同种群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亚洲玉米螟具有很强的过冷却能力,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耐结冰能力。  相似文献   
29.
为了实现木材性能的扩展,研究了木材无钯盐活化化学镀镍和木材先化学镀铜再化学镀镍的工艺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直接镀镍所得镀层呈黑色,无光泽,在80倍显微镜下可看到少许亮镍晶粒;先镀铜再镀镍工艺由于铜镀层疏松而无法得到良好的镍镀层,因此改善铜镀层是木材镀镍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