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林业   436篇
农学   278篇
基础科学   302篇
  228篇
综合类   1807篇
农作物   191篇
水产渔业   195篇
畜牧兽医   857篇
园艺   492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5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弯囊苔草在不同浓度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生活污水TN、NH3-N、TP、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弯囊苔草在中浓度污水中生长最好,其生物量显著高于低浓度(p<0.05),略高于高浓度(p>0.05).弯囊苔草对3种浓度生活污水中TN、NH3-N、TP、CODcr的净化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低、中、高3种生活污水中,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87.04%、88.84%和68.87%;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6.70%、98.81%和96.68%;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48%、96.98%和96.75%;对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63.20%、83.80%和82.33%.弯囊苔草对高、中浓度污水中NH3-N、TP、CODcr的净化效率显著高于低浓度(p<0.05),其中对NH3-N和TP的去除率均超过95%;对中、低浓度生活污水中T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高浓度(p<0.05).除生活污水中的NH3-N外,TN、TP、CODcr的去除速率在试验初期较快.试验表明弯囊苔草对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可以作为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932.
福建枇杷锈斑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锈斑病是普遍发生在枇杷生产上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年来,枇杷产区锈斑病日趋严重,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和同一植株不同方位的枇杷果实发病情况各不相同。同一地点外围果比内膛果发病严重;云霄山顶不同方位果实发病比仙游地区严重;"早钟6号"抗病性较强;牛皮纸套袋抗病效果最好。因此,在生产中应采取不同的技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33.
从采种、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金露梅育苗技术,调查苗木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第1年高16cm,地径0.21cm;第3年株高53.2cm;地径1.60cm,可出圃造林。  相似文献   
934.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蝴蝶兰‘Dps.Jetgreen Mantefon’品种为试材,以继代培养获得的丛生芽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2种吸附剂—活性炭(A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不同预处理(外植体4℃冷藏24 h、黑暗预处理5 d和黑暗预处理10 d)对蝴蝶兰组培中组织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能有效防止褐化和促进生长,综合效果最佳。除外植体4℃冷藏24 h处理外,其余处理措施均可减轻组织褐化,但效果均不及活性炭。  相似文献   
93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旱作农耕技术在近代发展的最新成果。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改善生态环境,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和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936.
牦牛乳酸脱氢酶A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纯化牦牛骨骼肌中的乳酸脱氢酶-A(LDH-A),并克隆其cDNA。通过比较牦牛与普通牛的LDH-A的酶学性质和cDNA序列,为研究牦牛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在分子水平上找到一些线索。【方法】采用染料亲和层析和DEAE-Sephadex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分别从牦牛和普通牛骨骼肌中纯化LDH-A,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比较;通过RT-PCR方法克隆牦牛LDH-A的cDNA序列,并与GenBank登录的普通牛LDH-A的cDNA序列进行比对。【结果】纯化的牦牛LDH-A比活力为103.9 U•mg-1蛋白,纯化倍数为18.2。SDS-PAGE和PAGE分析均显示一条带。酶动力学参数测定显示,牦牛LDH-A的Km NADH为0.097,Km 丙酮酸钠为1.897,均不同程度高于普通牛,其中对丙酮酸钠的Km大约是普通牛的2倍。根据牦牛LDH-A的cDNA序列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LDH-A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只有2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257Val-Ala和315Tyr-Cys)。【结论】牦牛LDH-A对丙酮酸的高Km可避免骨骼肌中产生过多的乳酸,是适应进化的结果;这种升高可能与其氨基酸序列变化导致的空间结构微小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37.
高产广适抗寒小麦新品种花培5号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花培5号是利用花药培养技术,用豫麦18号×花4-3杂交组合F1代,诱导出单倍体花粉植株,经染色体加倍选育而成,属高产、稳产、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广的优质中筋专用小麦新品种。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产量均获第一;区试混合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连续2年测试,品质指标均超过国审标准。2006年获国家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938.
不同浓度乙醇对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样品的总还原力、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65%时,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多酚含量和总还原力分别为(12.04±0.53)mg/g、(124.56±2.81)mg/g(维生素C相当量),FRAP值为(1.42±0.04)mmol/g(FeSO4.7 H2O相当量)。提取物浓度为400μ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05±3.41)%。  相似文献   
939.
澳荷斯坦牛引进河南后,由于饲养方式的转变,其产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将228头试验牛分为高、中、低产3组,分别测定并比较其产奶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一胎305 d平均产奶量接近6 500 kg;牛群第1、第2胎各泌乳月平均日产奶量均以第2个泌乳月为最高;高产奶牛在泌乳期第1个月就表现出高产状态。高产牛群305 d产奶量与90 d产奶量、最高日产奶量、最高月产奶量都呈强正相关关系;中产牛群305 d产奶量与90 d产奶量、最高日产奶量、最高月产奶量呈低度相关;低产牛群305 d产奶量与90 d产奶量和最高月产奶量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最高日产奶量与305 d产奶量间为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940.
 根据荔枝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荔枝栽培的气候区划。选择云南134个气候站点,将其中51个30年平均最低气温高于-4 ℃的气候站点划分为可栽培区,另外83个30年平均最低气温低于-4 ℃的气候站点划分为不宜栽培区。再根据19个气候要素,应用聚类分析将51个可栽培区划分为适宜区(Ⅰ),较适宜区(II),次适宜区(III)和较次适宜区(Ⅳ)等4个等级。其中,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可以作为云南省荔枝生产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