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为了探明吉林省不同时期育成的栽培大豆品种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相关参数变化,将1923-2006年划分为4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60年以前、第二时期为1961-1980年、第三时期为1981-2000年和第四时期为2001年以后,以吉林省不同时期育成的20个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在R2(开花期)、R4(结荚期)、R6(鼓粒期)和R7(成熟期)进行叶片光合相关参数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育成大豆品种,在R4、R6和R7期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皆表现为:第一时期第二时期第三时期第四时期。从衰老进程来看,R4~R6期,不同时期育成大豆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叶绿素含量下降值比皆表现为:第一时期第二时期第三时期第四时期。R6~R7期,大豆品种比叶重下降值比表现为:第一时期第二时期第三时期第四时期。这说明随着品种遗传改良,改善了大豆叶片光合相关参数,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延长了光合时间,从而延缓叶片衰老,为产量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2.
灌溉定额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形成及灌溉增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经济效益及灌溉增产潜力对灌溉的响应,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灌溉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4个灌溉定额下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利用Hybrid-Maize模型模拟了这一地区玉米的灌溉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20 mm(Q1)、170 mm(Q2)和250 mm(Q3)处理的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50 mm(Q0)处理;Q2与Q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和株高均显著高于Q0处理;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值与Q2和Q3处理的实测产量差异较小,与Q0处理的实测产量差异较大,所有处理的实测产量均与光温生产潜力值差异较大。170 mm可作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的灌溉参考值,Hybrid-Maize模型可作为预测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产量变化趋势的模型。  相似文献   
53.
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研制出的活性炭,碘吸附为2608 mg.g-1,是普通活性炭2.6倍,对亚甲基蓝吸附为36ml,是普通活性炭的3倍。在活性炭的制备试验中,活化剂用KOH和活化助剂,高温浸渍这一新工艺。通过电容制备的应用试验,得出电容的大小与活性炭吸附和脱附KOH值有关。  相似文献   
54.
对吉林省1923至1999年育成的16 个主要栽培大豆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第四节期(V4)较低,盛花期(R2)最大,此后又迅速下降; 盛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随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而增加,76年来增加了32.47%,平均每年增加0.43%;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其中盛花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关系最密切(P<0.05),可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55.
淀粉是禾谷类作物子粒中的主要储藏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纺织、造纸和建筑等领域。随着淀粉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如何提高作物淀粉含量及改良淀粉品质是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具有短时、高效的特点,是目前培育高淀粉品种的重要手段。淀粉合成是个复杂的代谢过程,受多种酶的调节,启动子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元件,在淀粉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经常需要高活性、特异性驱动异源蛋白表达的载体,如何选择合适的启动子是驱使外源基因高效、特异表达的关键,也是培育安全转基因作物的首要问题。文中综述了淀粉合成相关酶启动子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从基因调控水平上提高淀粉含量及改良淀粉品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为了解不同供氮水平培养的水稻植株对盐胁迫的响应.【方法】以2个北方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在5个供氮水平下培养至孕穗期,以3个盐浓度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了处理后的水稻植株生物量、光合特性及一些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和结论】不同供氮水平培养的水稻植株在盐胁迫后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盐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表观叶肉导度(AMC)显著下降.低氮水平培养的水稻植株在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而高氮水平下其在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还增加了气孔限制因素.在盐胁迫下,1/2N水平下水稻的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植株体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N水平,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其他N水平.1/2N水平的营养液培养水稻可提高水稻的渗透调节能力,从而增强其在孕穗期的抗盐能力;九稻13号的耐盐性高于吉粳88号.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光照培养箱内大豆植株在吹风条件下的形态特性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吹风改变了光照培养箱内的微环境,使空气温度下降2℃,相对湿度下降6%,CO2浓度增加5μmol.mol-1;吹风使大豆植株株高和各部分干重下降,根冠比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与对照植株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吹风处理的大豆叶片长度、叶片宽度以及小叶面积均减少,使单株叶面积下降,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叶重均增加,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叶片MDA含量增加,保护酶活性显著增强。吹风改变了植株的生长微环境,导致大豆植株生长受阻和生理特性发生变化,但茎粗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表明吹风对矮化生长,培育壮苗有一定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8.
以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授粉后45~6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为89.7%~97.3%,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55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随着玉米收获期的推迟,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呈下降变化。授粉后50d、55d和60d收获的种子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都显著高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而其MDA含量都显著低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研究表明玉米单交种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授粉后55d。  相似文献   
59.
以根系伤流液的重量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研究了吉林省1923~2004年育成的22个大豆品种在盛花期(R2),结荚期(R4)和鼓粒期(R6)根系伤流液重量的变化及其与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结果表明: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品种的育成年份呈正相关变化,但年度间表现存在差异,2009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010年在R2、...  相似文献   
60.
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源—库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吉林省大豆品种产量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库关系的变化,对1923~2005年间育成的20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源-库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82年来产量增长了113.1%,平均每年增长1.38%。产量的增加是源-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源—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净光合速率82年来分别增长了27.76%和21.56%,年增长率为0.34%和0.26%;而库—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82年来分别增长了44.33%、80.1%和59.5%,平均每年增加0.54%、0.98%和0.73%;由于源库增长比例失调,使单株瘪粒荚数呈显著增加,82年来增加了314%;同时,也使单位叶面积粒数和粒重显著增加,82年来分别增长了50.86%和56.45%。本文结果说明,大豆育种工作者对大豆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导致了源库关系的不协调变化,未来的高产大豆品种育种应注重源强度的增加,特别是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