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5种矿物源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室内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且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效较佳的矿物源农药,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玻片孢子萌发法和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了5种矿物源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离体枝条上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矿物源农药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落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70%腐植酸钠GR、77%氢氧化铜WP、80%波尔多液WP、86.2%氧化亚铜WG和77%硫酸铜钙WP质量浓度分别为5、257、400、123和385μg/mL时,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7.55%、97.67%、98.94%、95.48%和98.43%,其EC_(50)分别为2.60、71.15、159.60、77.40和95.73μg/mL;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6.33%、97.67%、98.67%、91.01%和95.58%,其EC_(50)分别为1.38、69.3、145.41、65.48和102.98μg/mL。离体枝条防效测定表明,5种矿物源农药中70%腐植酸钠GR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效最佳,为86.83%。因此,腐植酸钠可作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最佳矿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M-33协同小麦秸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效果,及其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应用平皿对峙法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哈茨木霉M-33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哈茨木霉M-33协同小麦秸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和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的影响,基于稀释平板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协同处理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M-33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机制表现为空间竞争和重寄生;协同处理马铃薯出苗率为100%,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高达70.26%,明显高于对照;协同处理的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分别为43 cm、0.82 cm和3.89,均明显高于对照;同时,协同处理后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数量较对照降低了29.54%,而细菌、放线菌和木霉菌数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5.36%、60.58%和 1 407.27%; 协同处理对真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影响较大,对细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影响较小;协同处理能够促进马铃薯根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聚集。本研究结果可为生防木霉菌高效利用和马铃薯黑痣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为了获得高效耐盐木霉菌株,本试验以长枝木霉T6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微波诱变处理和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并结合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菌丝干重等指标筛选最佳诱变耐盐菌株。结果表明,微波诱变对长枝木霉T6菌株生长具有明显影响,并随着微波诱变处理时间的不同其影响作用显著不同,尤其当诱变时间为60 s时,其诱变菌株的菌落直径、菌丝干重和产孢量显著高于原出发菌株。微波诱变时间为60 s条件下,获得的诱变菌株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原出发菌株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培养72 h较原出发菌株生长速率平均提高32.98%。该试验利用微波诱变处理选育和获得了高产和高效的耐盐性木霉菌株,为今后多功能木霉制剂的研发应用及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
测定了微波诱变(700 W)和紫外诱变(10 W)处理对木霉T-YS菌株菌落直径,菌丝干重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诱变方式和诱变时间对木霉T-YS菌株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其影响作用随着诱变方式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尤其当微波诱变和紫外诱变时间分别为60 s和1 min时,培养后第2和3 d诱变的木霉T-YS菌株菌落直径、菌丝干重及产孢量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微波和紫外诱变对木霉T-YS菌株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其最佳诱变时间分别为60 s和1 min。  相似文献   
45.
谢佳丽  李宝  刘佳  张树武  徐秉良 《草业科学》2022,38(10):1930-1937
为获得耐盐性较强的木霉菌株,本试验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采集的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耐盐性较好的木霉菌株,并设置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以评价其耐盐性.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共获得4株木霉菌株,其中获得1株耐盐性较好的木霉T-B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分离获得的木霉T-B菌株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同时,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发现当NaCl溶液浓度为100?mmol·L?1时,在培养时间段(3~7?d)内长枝木霉菌株的生长速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产孢量显著高于对照(P?相似文献   
46.
旨在明确西藏油桃上褐腐病菌(Monilia yunnanensis)的生物学特性及6种杀菌剂对其菌落生长的室内毒力。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评价不同培养基成分温度、光照、pH及杀菌剂对M.yunnanensis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7 d后,M.yunnanensis最适生长碳源为淀粉,其生长速率为 0.696 cm/d,其次是乳糖和蔗糖,其生长速率分别为0.558和0.417 cm/d,在葡萄糖和山梨醇上的生长速率为0.343和0.328 cm/d,但在甘露醇培养基上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适生长氮源为苯丙氨酸,生长速率为0.374 cm/d,蛋氨酸、硝酸铵及硝酸钠次之,其生长速率分别为0.290、0.248和0.246 cm/d,但是硫酸铵和尿素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最适光照条件为全黑暗,其菌丝生长速率为0.721 cm/d,较其他光照条件具有显著性差异;最适温度20~25 ℃,但当温度高于40 ℃则不能正常生长;最适pH为6~8。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西藏油桃褐腐病菌生长均具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其中丁子香酚和戊唑醇的抑菌效果最佳,其EC50值分别为0.032和0.043 μg/mL。  相似文献   
47.
5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室内防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和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效果较好,以及对离体枝条的保护作用较强的化学药剂,以期获得具有良好防效、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药剂,以便进一步为生产中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玻片法和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5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其EC50为 0.0163 μg/mL;丙环唑与戊唑醇次之,EC50分别为0.0224、0.0994 μg/mL;海藻酸对苹果树腐烂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为81.630 μg/mL。苯醚甲环唑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高,EC50为0.0061 μg/mL;丙环唑与戊唑醇次之,EC50分别为0.0064、0.0390 μg/mL;海藻酸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15.3820 μg/mL。离体枝条保护试验表明,海藻酸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病疤扩展面积最小,病疤扩展面积仅为对照的7.2%;菌毒清和戊唑醇次之,分别为对照的32.3%和45.9%;丙环唑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差,病疤扩展面积最大,为对照的59.8%。筛选出苯醚甲环唑可作为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药剂,海藻酸可作为离体枝条保护作用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48.
深绿木霉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种子萌发和温室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白三叶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100倍稀释液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为94.42%,13.42和9.52。在温室条件下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并能够增加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生理生化酶的活性,其中100倍发酵液处理后幼苗的根长、株高、植株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37.09%,13.18%,57.73%,54.35%,20.89%;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4.02%和76.21%;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处理后第3天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第1和4天达到最大值,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处理后第3~4天达到最大值。因此,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9.
壳聚糖和核黄素诱导裸仁美洲南瓜对白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壳聚糖(chitosan)和核黄素(riboflavin)诱导裸仁美洲南瓜对白粉病菌(Podosphaera xanthii)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经400μg/mL壳聚糖和753μg/mL核黄素处理后,其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仅为7.10和8.14,且诱导抗病效果较为显著,分别为80.70%和77.86%,诱导抗病持久期可延续15d。诱导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叶片中POD、PAL和PPO活性总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壳聚糖处理后POD、PAL和PPO活性分别于第3、5和7天达到峰值;核黄素处理后POD和PAL活性于第5天达到峰值,而PPO活性则于第7天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50.
为了明确甘肃榆中县温室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种类及根际定殖情况,采用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种类,并室内测定和显微观察其在根际定殖效果。结果表明,甘肃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不同虫态形态、大小和雌虫会阴花纹特征等均具有典型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形态特征。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发现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南方根结线虫台湾株系(KU517167)聚为一类,其相似性为99.75%;根结线虫多序列特异位点鉴定发现其与南方根结线虫孟加拉国株系(MN196556)和南方根结线虫印度株系(MN728697)聚为一类,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6.91%。经致病性测定发现,待接种根结线虫2龄幼虫30 d后其能够侵染黄瓜根系并形成大量根结,经染色发现黄瓜幼苗根系组织内寄生大量线形蠕虫、雌虫和卵囊,且镜检观察发现其形态与田间采集后分离的线虫形态一致。综上可知,引起甘肃省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