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板栗实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Dothiorella gregaria、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Trichothecium roseum。越冬的带菌枝条及栗苞为初侵染源。侵染期主要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中下旬。病原菌可能通过外露柱头和幼嫩栗苞进行侵染,有潜伏侵染现象。发病期在栗实采收前后和贮藏期。栗实生长期使用药剂,防效可达76.9—80%,贮藏期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自然状态发酵牛肉、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和接种发酵剂(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等指标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牛肉中没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接种发酵剂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先是上升然后快速下降,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为阴性;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都显著高于接种发酵剂的发酵牛肉(P<0.05)。由试验结果可知,发酵剂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正季田间纯度鉴定及杂株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9年生产的34个(148个样品)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武汉地区正季进行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样品合格率仅为87.84%,影响组合纯度的主要因素是变异株和不育株,其次是异品种,其中变异株率为1.60%,不育株率为1.11%,异品种率0.09%。纯度高的样品变异株和不育株很少,更没有异品种。  相似文献   
14.
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蛋白降解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肌纤维类型对新疆褐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蛋白质降解变化的影响,选取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3个不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部位肉,分别在宰后4℃成熟1 h、6 h、12 h、1 d、3 d、7 d、14 d研究其蛋白质溶解度、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及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肌纤维类型的新疆褐牛肉蛋白质降解模式差异较大,Ⅰ型肌纤维含量高的腰大肌比Ⅱ型肌纤维含量高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具有更高的初始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但肌原纤维降解的速度比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要慢。ⅡA型肌纤维含量与初始蛋白质溶解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溶解度的变化率显著负相关。不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新疆褐牛肉在宰后成熟过程中蛋白质降解变化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宰后成熟过程合理控制、新疆褐牛肉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原地区五角枫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为主的广大中原地区,历来是我国五角枫的主要栽培区之一。文章根据长期培育经验及技术资料,对该树种的苗木繁殖、营林造林、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等培育技术措施进行了系统总结,供业界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6.
蜂胶是一种天然的广谱抗生物质,其杀菌、消炎、解毒、麻醉和促进皮肤再生的效果很强,无副作用.我采用蜂胶治疗外创及多种皮肤病已有35年,长期临床实践效果很好,可作家庭常备药用.  相似文献   
17.
<正> 栗疫病(Endotihia Parasitica)是欧、美洲板栗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国1913年在河北昌黎首次发现,以后山东、浙江、河南等省相继发生。七十年代以来,河北、辽宁、江西,江苏等省栗疫病逐渐严重。进入八十年代,河南的林县、罗山等板栗产区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板栗疫病。据1990年对河南几个板栗重点产区调查,西峡县板栗产区,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不同部位牛肉肌纤维类型的差异、比较两种肌纤维分型方法、研究肌纤维类型对宰后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选取新疆褐牛冈下肌、菱形肌、背最长肌、背阔肌、腰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腓肠肌共8个部位的牛肉,分别用ATPase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肌纤维类型组成和MyHC基因相对表达量,用Image-Pro Plus6.0软件分析ATPase染色图像,计算各类型肌纤维的面积和直径,并检测各部位牛肉宰后成熟0、3、7、9、11、14 d时组织蛋白酶B、L、H活性。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肉的肌纤维类型组成不同,两种肌纤维类型的分型方法在确定Ⅰ型肌纤维数量时呈极显著相关,在8个部位牛肉中,均没有发现MyHCⅡb型基因的表达,ATPase染色法确定的ⅡB型肌纤维数量百分比与RT-PCR法确定的MyHCⅡx型基因表达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与MyHCⅡa型基因表达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两种确定肌纤维类型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TPase染色法确定的ⅡB型肌纤维可能与RT-PCR法确定的MyHCⅡx基因相对应。在宰后成熟过程中,各部位牛肉组织蛋白酶活性基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部位的牛肉达到活性最大值的时间不同;组织蛋白酶H活性非常低,相比于组织蛋白酶B和L,其在宰后成熟中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组织蛋白酶L活性是B活性的2.5~4倍,在宰后成熟中起更重要的作用。Ⅰ型肌纤维数量与宰后9、11 d组织蛋白酶B和L活性呈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新疆褐牛各部位肉中含有的Ⅰ型肌纤维越多,组织蛋白酶活性越高,越有利于牛肉宰后成熟嫩化。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种根采用根接、苗木采用皮接的方法,进行了泡桐丛枝病病原物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接后的当年苗木和皮接后第2年的苗木丛枝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中根接当年苗木发病率为4.28%~13.0%,皮接第2年苗木发病率为5.34%~11.76%,对照为0.83%~1.45%和1.14%。用经过根接和皮接诱导后的苗木造林,泡桐幼树丛枝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经根接处理后,幼树4a生丛枝病发病率均为零,皮接1次诱导后4a幼树发病率为0~4.17%,而对照发病率为19.8%~31.5%。本项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利用嫁接的方法进行病原物诱导,可提高泡桐幼树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