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67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在陆地和水体环境中,无定形氧化铝对养分的吸持以及对污染物(例如磷酸)的控制都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工程技术者们对于无定形氧化铝的阴离子吸附作用特别感兴趣,因为在废水处理中,可以用铝盐来除去磷酸。这主要是利用氧化铝凝胶的吸附作用。历来研  相似文献   
22.
红壤丘岗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南红壤丘岗区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其酸性和交换性以及大、中、微量养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柑橘套种西瓜(A1)和西瓜单作(C1)两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的交换性酸和交换性Al3+低于其他模式,而CEC、ECEC和盐基饱和度高于其他模式,说明二者的潜性酸也低于其他模式的,保肥能力强于其他模式;柑橘套种西瓜(A1)和西瓜单作(C1)两种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和大量养分含量高于其他模式;柑橘套种油菜(A4)和西瓜单作(C1)两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的绝大部分中微量养分含量高于其他模式的.  相似文献   
23.
紫云英还田方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紫云英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还田方式,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全层翻耕紫云英覆盖、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和全层翻耕紫云英不还田3种方法对烟草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草生育期内,好气性细菌数量呈现前期急速下降,中期缓慢上升,后期稍微波动的趋势,深埋处理都略高于覆盖处理;真菌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紫云英覆盖前期可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深埋对真菌数量影响不大;放线菌数量紫云英还田处理呈现前期下降,中期急速上升,后期缓慢上升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先下降再持续上升,至烟草成熟期,紫云英覆盖紫云英深埋不还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以旺长期为分界点,表现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紫云英还田高于不还田;土壤脲酶活性呈现先迅速下降,再缓慢上升,再急速上升的趋势,以紫云英深埋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烟草生育期的变化不大,都表现为早期稍微下降,以后趋于平缓,以紫云英深埋的酶活性较高。土壤生物学综合评价表明,采用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1500kg/667m2)更利于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明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化学钾肥配施有机肥对烟草云烟87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贵州省黔东南州烟草种植区烟草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种施钾水平,分别为0水平(K_0:0 kg/hm^2)、1水平(K_1:120 kg/hm^2)、2水平(K_2:240 kg/hm^2)和3水平(K_3:360 kg/hm^2),4个施肥处理,同时每个处理配施有机肥(菜枯,M)2 250 kg/hm^2,调查各处理烟草在生育期内烟株主要的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烘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和烟叶产量。【结果】在成熟期,K_3处理烟株各项农艺性状除节间距外均显著优于K_0处理(p<0.05),与K_0处理相比,K_3处理烟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叶片数、茎围、节间距和根体积依次分别增加了27.64%、35.16%、56.38%、35.36%、17.06%和63.03%,与K_2处理相比,K_3处理相应指标增加了2.55%、4.83%、2.21%、29.27%、16.43%、22.64%。与K_0处理相比,K_3处理烟株的赤星病、花叶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51.69%、41.16%和45.35%,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44.27%、28.87%和41.56%,K_2处理相应病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28.63%、22.30%、35.61%;病指数分别降低了34.68%、10.18%、31.40%。随着施钾增加烟叶产量呈增加趋势,K_3处理烟叶的产量和产值比K_0处理分别提高了26.60%和36.03%,上等烟和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5.82%和2.26%,K_3处理产值显著高于K_0、K_1、K_2处理。【结论】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K_3处理烟株大田长势好,农艺性状好,抗病能力强,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5.
根际是受根系影响而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等方面均不同于土体的极小部分土壤区域.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过程中,由于根系的代谢作用而向根外排泄H 或HCO3-,使根际土壤pH发生较大变化.而根际土壤的pH直接影响到土壤养分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故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的pH状况可反映出它们对土壤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能力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26.
早稻秸秆还田对次年早稻土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次年早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稻草腐解酶活性、氨化作用强度及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次年早稻生长期内,土壤好气性和嫌气性细菌数量呈现前期迅速提高,中后期快速下降的趋势,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现前期迅速下降,中后期缓慢上升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呈前期上升,中期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后期又有所回升的趋势.土壤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以分蘖盛期为界点,表现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土壤脲酶呈现先缓慢下降,再迅速下降,最后再缓慢上升的趋势;而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早稻各个生育期的变化不大.土壤氨化作用强度的变化特点是先下降后上升,在齐穗期达到高峰后又迅速下降;而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则呈现前期快速下降、中期缓慢增加、后期再急剧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分析评价发现,在双季稻栽培时,配合水稻专用复混肥一次性施用,以早稻秸秆2 500~5 000 kg·hm-2翻耕还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7.
为了验证平衡施肥对长期缺施钾肥的南方红壤性水稻土的修复效果,通过2年盆栽试验,以五种不同施肥处理(NPK、NPKSi、NPKOM、NPhK、NPhKOM),研究了长期缺施钾肥的水稻土的微生物特性,结果发现,在对照(NPK)基础上增施硅肥(NPKSi)、钾肥(NPhK)能促进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长,提高微生物活度,加速微生物量N、P的转化,同时也能提高微生物量C。相反,在淹水条件下配施有机肥(NPKOM),由于降低了水稻根际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使根际微生物生长萎缩,微生物活度、微生物量C无显著提高;虽然土壤微生物量N、P随之增加,但有机N的矿化减弱,植株可吸收的有效态养分减少。增施钾肥的同时配施有机肥(NPhKOM)具有增施钾肥的优点,即可提高微生物活度、提高微生物量C,加速有机N、P的矿化,但同时也会减少微生物数量。因此在缺钾水稻土的修复实践中,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对水稻增施硅肥、钾肥应是有效举措,而配施有机肥则须谨慎:有机肥或须适量酌施,或须结合增施钾(硅)肥。  相似文献   
28.
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弄清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运用张氏法和蒋氏法两个分级体系对湖南省临澧、醴陵、湘乡3县(市)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风化程度较高的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黄泥田,土壤无机磷以O-P和Fe-P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78.7%;而风化程度较低的紫泥田和河沙泥田,土壤无机磷以Ca-P为主,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47.0%和45.9%,Fe-P和O-P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大致与Ca-P的含量相当,但无机磷的总量较红黄泥田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e-P,Ca2-P和Al-P与有效磷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蒋氏法不仅适用于北方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区分,同样适用于南方大面积分布的中、酸性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区分.  相似文献   
29.
通过恒温吸附和恒温解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广泛分布的几种耕型红壤及其发育的水稻土铜的的吸附一解吸特征以及影响土壤对铜吸附的土壤因素。  相似文献   
30.
应用选择溶解性的化学提取和幼苗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几种耕型红壤及其发育而成的水稻水铜的化学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铜的关系,以红壤旱地改水田后施地水稻吸铜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