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8篇 | |
综合类 | 29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22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概况1、自然概况宁夏海原县风大沙多,全县平均大风日数30天/年,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约4488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81%,平均沟壑密度3公里/平方公里,每年流失表土1417万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分储量3807万立方米,人均仅102立方米,干旱地区人口密度临界值7平方公里~12平方公里,而到2010年海原县人口密度已超过360人/公里千米,造成垦殖率居高不下,土地退化,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2、林业概况近几年随着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超微粉碎对栀子粕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制备5种不同粒度栀子粕粉,包括3种粒度超微粉和2种粒度常规粉,并对5种粒度栀子粕粉的总黄酮、总环烯醚萜、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5种粒度栀子粕粉均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环烯醚萜类及类胡萝卜成分,并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各粉体间3种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且超微粉碎粉的上述各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粉碎粉,此外,各粉体的抗氧化活性与粒径呈显著负相关性,但与3种功能成分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粒径最小的超微粉Ⅲ的3种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粉体,其总黄酮、总环烯醚萜、类胡萝卜素含量依次为15.85mg RE·g-1DW、170.49 mg GE·g-1DW和17.46 mg BCE·g-1DW,较普通粉分别提高了31.97%、72.89%和76.01%。综上,超微粉碎显著提高了栀子粕粉体的功能成分溶出度和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栀子粕功能产品开发的一种前处理手段。本研究为栀子粕粉体的加工、保健品及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34.
桑树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不同品种、不同叶位和不同器官之间表现较大差异,有成熟叶>嫩叶,韧皮部>木质部,细根>须根以及叶片>新梢>根系的倾向.桑叶中有3~5种SOD同工酶,新梢和根系中存在着5~6种SOD同工酶 相似文献
35.
36.
该试验研究鹅毛竹叶酪氨酸酶抑制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竹叶特征性成分的含量及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鹅毛竹叶酪氨酸酶抑制物的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极法制备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部位(SAE),并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其中绿原酸、咖啡酸、异荭草苷、荭草苷、对香豆酸、牡荆苷、异牡荆苷、山奈酚和苜蓿素9个竹叶特征性成分;通过DPPH法、ABTS法、FRAP法和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左旋多巴速率法评价SAE及竹叶特征性成分的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结果显示:鹅毛竹叶酪氨酸酶抑制物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6,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h。以此提取物为原料制备的SAE对酪氨酸酶的抑制IC50为658.46μg/m L,含有绿原酸(0.4285mg/g)、咖啡酸(0.0463mg/g)、异荭草苷(0.2999mg/g)、对香豆酸(0.4593mg/g)、山奈酚(1.7152mg/g)及苜蓿素(2.5513mg/g)6种竹叶特征性成分。其中咖啡酸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最强,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熊果苷,推测为鹅毛竹叶抑制酪氨酸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表明鹅毛竹叶是一种来源丰富的酪氨酸酶抑制原料,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38.
39.
40.
桑树变异株系基因组DNA扩增多态性(RAPD)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利用RAPD技术对新一之品系的二倍体 (新一之、薪一圆、凤尾一之 )、三倍体 (陕桑 30 5 )、四倍体(40 2 - 1、40 2 - 1A、40 2 - 9)和 70 7品系的二倍体 (70 7)、四倍体 (40 3- 2 )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研究。在用 91个引物单独扩增和 5 7对引物混合扩增后 ,有 73个单引物、38对混合引物扩增出了条带。在新一之的二倍体和四倍体间没有条带的差异 ,在新一之相同倍数体的不同株系之间也没有发现条带的差异 ,新一之的三倍体陕桑30 5和二倍体、四倍体相比有 4条特异性条带。在 70 7的四倍体 40 3 - 2中 ,发现 1条不同于二倍体 70 7的条带。本试验为桑树的性状变异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