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为验证并推广江南茶区多雨汛期天气适用的生物农药,实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4种杀虫剂对茶园尺蛾类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方法]于尺蛾科害虫二、三代幼虫高峰期,设2.5%联苯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L.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MbNPV)、清水对照5个处理,开展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药后3 d,2.5%联苯菊酯和4.5%高效氯氰菊酯速效性优于短稳杆菌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药后5~10 d,4种农药防效均达82.5%以上,化学农药灭杀性略高于生物农药.药后15 d,4种农药防效逐步降低,但生物农药持效期明显长于化学农药,表现出对害虫的持续控制.药后21 d,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害虫密度仍有一定控制作用.[结论]本次试验期间,害虫处于二、三代幼虫叠加高峰期,南方阴雨连绵天气特征明显,短稳杆菌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药后5~15 d仍能表现出对害虫的持续控制力,对环境友好,对作物安全,可作为轮换或替代化学农药推广使用,是发展绿色有机茶园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2.
于2011年10月~2012年1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某养殖池塘设置围隔,模拟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塘,按照3d一次的频率,添加不同量的糖蜜及芽孢杆菌(Bacillus sp.),研究碳菌调控对其养殖效益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当添加糖蜜为当日投喂饲料量的50%并结合强化使用芽孢杆菌时,养殖产量提高19.13%,饲料系数降低22.00%,养殖成本降低5.30%,净利润增加31.56%;当添加糖蜜为当日投喂饲料量的64%时,养殖产量提高17.85%,饲料系数降低21.00%,养殖成本降低4.82%,净利润增加26.61%.结果表明,在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碳源并结合使用芽孢杆菌,可提高对虾的产量和成活率,促进对虾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节省养殖成本,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3.
为实现鲜烟叶采收部位的数字化识别,进一步提升采收鲜烟叶素质的一致性,利用轮廓纹理特征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技术对不同着生部位鲜烟叶进行研究,首先,对采集的鲜烟叶图像进行图像缩放、灰度化、二值化等预处理操作,提取狭长度、矩形度等4个轮廓特征参数,进而提取鲜烟叶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GLCM)特征,并通过LDA进行特征降维,之后利用K近邻算法(KNN)对鲜烟叶部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所提取未经降维处理的轮廓纹理特征在不同分类模型中的识别准确率均达到0.80以上,可有效反映鲜烟叶部位特征。相对于主成分分析(PCA)处理和未经降维处理,采用LDA降维处理的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所构建的基于KNN算法的鲜烟叶部位识别模型,其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准确率均达到0.99,能够较好地识别鲜烟叶着生部位。  相似文献   
54.
[目的]构建松材线虫cyp-13A11基因RNA干扰载体,研究cyp-13A11基因的功能,为松材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松材线虫cyp-13A11基因片段,构建至pEASY-T1干扰载体上并转入Trans1-T1大肠杆菌菌株.采用浸泡法对松材线虫进行RNA干扰,通过qRT-P...  相似文献   
55.
为进一步推广烟叶散叶烘烤并提高密集烤房烘烤效率,开展了烟框散叶烘烤与挂杆烘烤效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挂杆烘烤,烟框散叶烘烤能明显提高装烟量,其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的装烟量分别增加了90.5%、73.8%、73.9%;烤烟烘烤成本降低5247.45元/hm2,同时,烤后上等烟和中等烟比例及均价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福建省樟树溃疡病病菌JY-5(Neofusicoccum parvum)的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化学杀菌剂,测定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12种化学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以及室内盆栽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JY-5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旺盛,孢子萌发率最高,其次是PSA,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最适碳源为葡...  相似文献   
57.
58.
采用双层平板法对已分离出的15株油茶根际解钾细菌进行筛选,获得3株解钾能力较强的菌株CoPDB 6、CoPDB 13和CoPDB 15,并对3个菌株的培养基、pH、装液量、接种量、温度和摇床转速等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解钾细菌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基A(蔗糖5.0g,磷酸氢二钠0.5g,云母粉1.0g,M...  相似文献   
59.
为了明确福建省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对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三明市明溪县、南平市建阳区和顺昌县4个地区采集的樟树枝干溃疡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分析,将病原菌进行系统形态学观察,并结合代表菌株的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翻译延伸因子(EF-1α)、RNA聚合酶Ⅱ大亚基(RPB2)和β-微管蛋白(BT)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进化树,最终确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在福建省不同地区内采集到的75份樟树溃疡样本,经过组织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检测,得到43个病原菌株,根据观察病原菌的菌丝生长状态和孢子特征,并结合系统进化树的结果,得到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和Lasiodiplodia iranensis 4种类型菌株。接种菌株后发病症状与野外发病症状相同,但致病程度不同,其中小新壳梭孢最强,可可毛色二孢次之,L.iranensis最弱。  相似文献   
60.
论述了我国发展绿色粳稻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自然条件等资源优势。南北方都可种植,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指出在发展粳稻种植上要有新思路,在研究品种和区划种植上要有新突破,在粳稻开发内容等各项工作中要有新举措。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公司等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研究优质品种、栽培技术、加工生产、出口创汇、共创“品牌”,使产、供、加、销“物流”良性化地流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