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经过2年的旱地玉米半耕整秆半覆盖试验结果表明,该措施可增加土壤耕作有机质,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耕层结构,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72.
73.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 ,培养能力 ,发展个性为目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到来 ,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正在不断更新 ,致使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界所认同。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社会作用 ,已经成为素质教育所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培养目标中 ,美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广义的审美角度来讲 ,素质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 ,人的素质的提高 ,就意味着人的审美素质的…  相似文献   
74.
75.
匡开源  张春明 《食用菌》1993,15(5):36-37
在栽培银耳生产过程中,由于浅红酵母菌侵染而引起的红银耳病害,使其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至今,对该病害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方法,因此,从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中筛选防治药物,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报道六种杀菌剂,在体外抑制银耳浅红酵母的测定效果。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中方县牌楼镇陈家湾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优质葡萄生产,2003年全村种植葡萄达134公顷,真正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优势。图为该村支部书记谢永忠在喜摘葡萄。 李毅 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介绍了实验室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意义,方法、步骤及核查结果的处理.  相似文献   
78.
将清洁生产的思想运用到芦笋种植业中,对芦笋全生命周期进行控制。介绍了芦笋清洁生产技术,包括种植条件、种植园清洁化、节水灌溉、提高耕地质量、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包装与运输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新型腐植酸型叶面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并研究其结合杀菌剂应用于防病虫害、干热风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及其机制,为该肥料在小麦生产上推广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扬麦16号’为材料,设置低剂量叶面肥(LF)处理(1 500 g·hm-2)、高剂量叶面肥(HF)处理(3 000 g·hm-2)、LF+多菌灵(LFC)处理和HF+多菌灵(HFC)处理,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研究小麦穗期喷施含腐植酸液体叶面肥2次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并检测不同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Chl)、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喷施1 500和3 000 g·hm-2叶面肥后7和14 d,小麦旗叶的Chl、SS和SP含量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中,高浓度叶面肥处理的效应比低浓度处理的更为明显,结合多菌灵喷施的效应也更为明显。施肥处理明显提高小麦籽粒的千粒质量和产量,结合多菌灵的施肥处理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低浓度和高浓度叶面肥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7%和8.3%,结合多菌灵施用后,分别增产8.4%和10.6%。施肥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结合多菌灵的施肥处理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在小麦抽穗期和齐穗期喷施含腐植酸叶面肥,能够明显提高叶片的抗氧化及籽粒灌浆和输送养分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0.
叶面喷施褪黑素调控水稻幼苗耐盐性的浓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褪黑素(MT)对植物耐盐性的调控,以水稻"盐稻1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MT对75 mmol L-1 Na Cl胁迫下水稻幼苗株高、干重(DW)、根冠比(R/S)、氮磷钾(NPK)及钠(Na)含量的影响,并计算不同处理下各器官的K/Na和K、Na的选择性比率(SK,N a)。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外源喷施25~400μmol L-1 MT能够有效提高水稻植株的株高、DW,降低R/S;且随着MT浓度的升高,该效应越发显著,在MT施用浓度为200μmol L-1时,植株株高和DW均达到最大值。MT浓度为200和400μmol L-1时,植株生长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盐胁迫下,喷施MT明显提高植株的NPK含量,降低Na含量,显著增加氮转运系数(N-TF)、磷转运系数(P-TF)和钾转运系数(KTF),显著提高植株根吸收SK,Na(ASK,N a),而叶片运输SK,Na(TSK,Na)随着MT浓度增加逐渐降低。综上所述,盐胁迫下,喷施25~400μmol L-1 MT可明显提高水稻幼苗的NPK吸收,降低植株Na的积累,显著提高了水稻幼苗对K的选择性吸收,维持体内的离子稳态,增加植株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积累,从而显著提高水稻的耐盐性,其中,提高水稻耐盐的最适MT浓度为200μmol 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