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176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115篇
  276篇
综合类   737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500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51.
云花生5号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4年以桂花17为母本,豫花93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油用型大果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高产、适应性广、产油量高、果大、耐贮藏等优良性状,适宜在云南省各主要花生区推广种植.在2008年品系鉴定试验、2009~2010年连续2年品系比较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在2012年云南省5个试点联合多点试验中干荚果产量、花生仁产量和产油量分别为4012.9、2 891.7 kg/hm2和1 379.1 kg/hm2,均列参试品种第1位,适宜云南省花生产区种植.2013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252.
为了评价腐霉利在番茄上的残留状况,指导腐霉利的科学合理使用,本试验选择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推荐剂量500.0、750.0 g/hm2(有效成分),连续施药2~3次,间隔5 d,最后一次施药3、7、10 d后采集番茄样品进行残留检测。结果表明,腐霉利在番茄上的残留量为0.075~0.256 mg/kg,小于GB 2763-2012规定的农药最高残留量(2 mg/kg);结合番茄成熟期长,建议腐霉利在番茄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0 d。  相似文献   
253.
城市园林害虫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城市园林害虫信息化防控,构建绿地害虫灾害预警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计算法,将害虫灾变过程分为警源、警兆和警情共3个指标层,每个指标层下设定10项指标内涵进行1-5级赋值,并给合权重系数进行运算,设定警源、警兆和警情的最大值分别为30、30、40,并将害虫灾变的综合警度值分为0-40、40-60、60-80、80-100共4个级段,分别对应为轻警、中警、重警、巨警.  相似文献   
254.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生态有机肥,获得激活土壤活性的微生物,从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活化土壤中的养分,提高烟叶的抗病性、产量及品质。[方法]基于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研究,采用非传统改良土壤的方法改良烟区土壤,施用生态有机肥。[结果]土壤中细菌、硝化细菌有很大幅度的增加;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增加,容重降低;烟叶含Cl量降低;总糖、还原糖、钾、苯甲醇和巨豆三烯酮2含量有一致的升高;黑胫病、花叶病发病率明显降低,比对照平均增产17.9%,效益增加20.2%,上等烟增加6.5个百分点。[结论]施用生态有机肥有显著的改良土壤、提高烟叶产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5.
县级农业信息服务部门作为联接上级和基层农业信息传播的重要桥梁,近几年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得到的长足发展。然而,由于地域差异、贫富差异、政府重视程度等原因,造成县级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不能充分发挥高科技信息化在农业、农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6.
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迎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经济依托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包含较高的专业性、高效率、便利化等显著特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发展不仅面临着很多机遇,同时面临着很大挑战,本文针对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来改革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257.
水肥一体化下不同滴灌带配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肥一体化下不同滴灌带配置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合实际探究了当铺设50 m长滴灌带、设置6种不同首部压力时,毛管首、中、尾部的土壤含水率、干物质质量积累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带类型差异使得土壤的平均含水率在生育期内变化规律有所差异,滴头采用内镶贴片式(N0. 30)时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呈较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在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化越平缓;滴头采用侧翼迷宫式(L0. 15)时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平缓,且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在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化越显著。L0. 15下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均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水分;流入滴灌带的肥液流速越低、长度越长,附着在管壁的肥料质量越多,尾部作物的肥料利用率越低,致使养分吸收少,作物产量降低。对不同处理下毛管的首、中、尾部产量均匀性进行分析表明,随着滴灌带长度的增加,N0. 30的作物产量均匀性逐渐降低,L0. 15的作物产量均匀性逐渐上升,故不同滴头流量对沿滴灌带长度方向的产量均匀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58.
黄土高原丘陵区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祎  李鹏  肖列  赵宾华  时鹏 《土壤学报》2019,56(5):1140-1150
土壤有机碳(SOC)作为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植物生长的主要元素,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球环境尤其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以黄土高原王茂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间隔为150m经纬网格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包括4种地形(坡顶、坡上、坡中、坡下)和5种土地利用类型(坡耕地、林地、草地、灌木、梯田),共采集土壤样品1 540个,探讨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SOC含量和分布影响,并通过Kriging插值计算流域内SOC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土丘陵第一副区王茂沟小流域在0~100cm土层中,SOC平均含量坡上(4.49g·kg~(-1))和坡中(4.30 g·kg~(-1))含量最高,其次为坡下(3.97 g·kg~(-1)),坡顶SOC含量最低(3.34g·kg~(-1));坡耕地SOC含量最低。林地(4.31 g·kg~(-1))、梯田(4.25 g·kg~(-1))、草地(4.12 g·kg~(-1))和灌木(3.82 g·kg~(-1))分别较坡耕地(3.47 g·kg~(-1))SOC含量增加24.2%、22.4%、18.7%和10.1%。表层SOC更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可明显固存深层(20cm)SOC。方差成分估计表明,土地利用、地形、深度以及土地利用与地形的交互作用对流域剖面SOC含量空间分布有着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地形对SOC含量的贡献率最高(32.50%)。土地利用与地形的交互作用在各因子的交互作用中表现出对SOC含量变异解释度最高(7.4%)。流域SOC在空间上呈斑块分布,随着深度的增加,流域SOC的空间分布向均一性发展。研究结果为黄土区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及退耕还林的固碳效益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9.
李雄  李鹏  潘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4):226-229
信息技术直接制约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基于本国国情创建了农业信息科技及农业贸易交流平台。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各地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求同存异。因此,介绍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国外和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农业信息化发展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60.
立体匀播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立体匀播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冬小麦品种新冬46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立体匀播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副区设375万、300万、225万和150万株·hm^-24种种植密度,测定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分蘖数、茎粗、叶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在条播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小麦穗数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主茎叶数、分蘖茎叶数、分蘖穗长、分蘖穗小穗数、叶片SPAD值和Pn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产量在225万株·hm^-2条件下最高,分蘖数、主茎粗、分蘖茎粗、主茎穗长和主茎穗小穗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立体匀播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小麦穗数呈增加的趋势,千粒重、分蘖数、主茎粗、叶片SPAD值和Pn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穗粒数、产量、主茎叶数、分蘖茎叶数、分蘖茎粗和分蘖穗小穗数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主茎穗长、分蘖穗长和主茎穗小穗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产量在150万株·hm^-2条件下最高。立体匀播的小麦平均产量、穗数、分蘖数、叶片SPAD值和Pn较条播分别增加9.84%、17.68%、21.40%、7.52%和13.14%。综合来看,立体匀播较条播更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从而实现高产,与之配套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