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省良种畜禽从无到有.技术队伍由小到大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合山西省畜牧业生产特点的良种繁育体系及技术推广体系.在优质畜禽良种引进、培育、地方良种选育保护和繁育新技术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五星镇养牛专业合作社位于五星镇正西2公里公路北侧,该合作社自2006年成立以来,吸引周边7乡镇,17个养牛小区,285个养牛户加入,年组织外销售牛12 000头,促进了养牛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3.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辽宁林业跨越式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林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要全面完成“十五”林业建设任务,实现全省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首先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林业科技工作要研究新形势,明确新思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把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全行业的科技进步水平作为首要任务。要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及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64.
胰腺周围脂肪组织和腺泡坏死被认为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主要病理特征。胰腺炎轻者不累及其他器官,无并发症,为自限性疾病;重者胰腺出血、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近年来,胰腺炎在犬和猫中发病率非常高,而且病程一般是由急性期转至慢性期,由轻微转至严重。对其发病原因及其发病机制知之甚少,国内外兽医相关文献鲜有报道。论文参考大量研究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综述该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5.
通过15N微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不同密度小麦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差异,探索提高晚播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结果 表明:稻茬晚播小麦开花期植株吸收的氮素67%~71%、成熟期植株吸收的氮素53%~70%来自土壤中氮素,15N微区试验结果表明开花期植株对肥料15N的吸收以基施15N为主,成熟期吸收追施15N比例则高于基施15N.花后营养器官中的肥料15N向籽粒中转运,其中茎鞘转移量最大,转移氮素以基施15N为主.增加密度可显著增加成熟期植株对追肥中肥料15N的吸收量及占总氮比例.高密度条件下籽粒中氮素的积累提高,主要是增加营养器官中追肥15N向籽粒中转运.这说明晚播条件下适度增加密度有利于提高植株对肥料氮的吸收,减少土壤中肥料残留,提高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籽粒中的运转量,结合氮肥后移措施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66.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稻作方式对优质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实收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稻鸭共作和稻虾共作;整精米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鸭共作、稻虾共作、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垩白粒率及垩白度表现为钵苗机插最高、稻鸭共作最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米的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降低了南粳9108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适当提高了稻米的胶稠度,稻米RVA特征谱表现出消减值降低和崩解值提高,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稻虾共作、稻鸭共作、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明显高于单一种稻模式。  相似文献   
67.
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扬麦13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选用生长调节剂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矮壮素、拌种剂、种衣剂、多效唑)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扬麦13的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节间长度,对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的调节效应因生长调节剂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低密度条件下拌种剂处理的小麦茎壁厚度增加显著,而高密度条件下多效唑处理小麦的茎壁厚度增加显著。生长调节剂拌种处理提高了扬麦13的抗倒伏能力,其作用效果表现为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矮壮素。相关分析表明,降低植株株高、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增加基部第一、二节间壁厚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能。拌种处理下小麦产量均高于对照,300×104株·hm-2群体的产量高于150×104株·hm-2群体,均以种衣剂拌种处理增产最明显,平均增幅达11.68%,在倒伏年拌种处理增产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小麦群体结构特征与氮利用效率的相关性,以江苏省推介使用的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9个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两类型小麦间群体特征及氮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时,半冬性小麦群体植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期低于春性小麦,生育后期高于春性小麦,茎蘖数在全生育期均高于春性小麦,平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粒叶比均高于春性小麦。同一类型小麦中不同品种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类型小麦各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成穗率、总结实粒数、粒叶比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产量呈线性负相关。半冬性和春性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与氮肥生产效率(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春性小麦的粒叶比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茎蘖成穗率与氮肥吸收效率(NUEa)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半冬性小麦粒叶比与氮肥农学效率(NAE)呈显著正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是两种类型小麦群体NGPE的共性调控特征表现,粒叶比可作为春性小麦NGPE、半冬性小麦NAE差异的评价指标,茎蘖成穗率可作为春性小麦NUEa的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69.
蛋产出母体时会被泄殖腔排泄物污染,接触到产蛋箱垫料和粪便时,被进一步污染.因此,蛋壳上附着很多细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迅速增加,如蛋刚产出时,细菌数为100~300个,15分钟后为500~600个,1小时后达到4000~5000个,有些细菌通过蛋壳的气孔进入蛋内.细菌繁殖速度与蛋的清洁程度、气温高低和湿度大小有关.虽然种蛋有胶质层、蛋壳和内外壳膜等几道自然屏障,但他们都不具备抗菌性能,所以细菌仍可进入蛋内,这对孵化率与雏禽质量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对种蛋进行认真消毒.消毒的原则:要对实行消毒的工作人员无害,不损伤鸡蛋胚胎,杀灭细菌和病毒要干净、彻底.  相似文献   
70.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群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参考,以扬麦23为材料,在稻茬晚播(12月5日,较适播期晚约30~40 d)条件下设置不同密度、氮肥施用量及运筹处理,按产量高低划分为不同产量水平群体(≥6 750 kg·hm-2高产;6 000~6 750 kg·hm-2中产;<6 000 kg·hm-2低产),研究了晚播小麦高产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群体质量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稻茬晚播条件下,产量大于6 750 kg·hm-2小麦高产群体的平均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516×104·hm-2、36粒、39.8 g。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稻茬晚播小麦在以下条件下有利于达到6 750 kg·hm-2产量水平:拔节期、开花期茎蘖数在1 350×104·hm-2、700×104·hm-2左右,茎蘖成穗率为38%左右;开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为13 500 kg·hm-2左右,成熟期为18 500 kg·hm-2以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大于5 300 kg·hm-2;孕穗期、开花期、乳熟期LAI控制在7.5、5.5、3.5左右;提高花后旗叶SPAD值以及净光合速率,尤其是乳熟期。本试验条件下,稻茬晚播小麦实现高产的最佳组合为密度330×104株·hm-2、施氮量225 kg·hm-2和氮肥运筹6∶0∶2∶2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