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研制更加安全并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弱毒株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及疫苗活载体,本研究通过自杀性质粒介导的细菌同源重组技术,将已缺失cya基因的SL1344株进一步缺失crp基因,构建S.typhi-murium SL1344△crp△cya双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是以含有重组自杀性质粒pRE△crp的大肠杆菌χ7213为供体菌,SL1344△cya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转移,两步法筛选crp/cya基因双缺失突变株,并通过PCR和测序鉴定。对双缺失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表明,SL1344△crp△cya血清型与亲本株SL1344△cya及野生株SL1344保持一致,并且能够稳定遗传缺失后的crp基因;其生化特性与亲本株基本相近,但与野毒株相比发生明显变化,生长速度也更为缓慢;对雏鸡致病性测定试验显示,双缺失株毒力比SL1344至少降低了约106倍。实验结果表明,S.typhimurium SL1344△crp△cya缺失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毒力明显降低,为深入研究以S.typhimurium为载体的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2.
为研究浅滩植被对复式河道水动力特性的影响,了解植被作用下滩槽间水流动量交换的影响机制,利用Fluent流体力学仿真软件,选取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封闭雷诺方程,对浅滩植被作用下的复式明渠内的流体运动特征进行精细化模拟,分析了不同淹没高度、不同流量条件下滩地植被对复式断面明渠的水流速度、湍流动能及断面二次流变化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53.
<正>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最广的牧草之一,全球栽培面积约5亿多亩。我国苜蓿栽培也有2000多年历史,早在公元115年汉朝初期,苜蓿即已引入我国,现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都有大面积种植,是我国北方各省区重要的牧草品种,全国种植面积已达1600多万亩。赤峰市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引种苜蓿,目前全市保存面积8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5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贮存温度下不同水平复合酸化剂对鳗鲡饵料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的影响。将复合酸化剂添加水平为0、3.0和6.0 g/kg的鳗鲡商业饵料,分别放置在常温(20℃)和高温(40℃)条件下贮存60 d后,使用16S rDNA法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饵料菌群的α多样性及差异菌,每组饵料设5个重复。结果显示:常温条件下,不同复合酸化剂添加水平鳗鲡饵料菌群的α多样性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高温条件下,添加6.0 g/kg复合酸化剂鳗鲡饵料菌群α多样性和潜在益生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鳗鲡饵料菌群在门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添加复合酸化剂可对鳗鲡饵料菌群产生有益调节作用,高温条件下添加较高水平复合酸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5.
5?羟基色氨酸 (5-hydroxytryptophan,5-HTP)是血清素和褪黑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代谢物,可有效治疗多种疾病,如抑郁症、头痛、肥胖和失眠等。传统生产5-HTP的方法是植物提取或化学合成,然而,这些方法效率低,难以大规模生产,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随着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微生物合成目标产物成为必然趋势。笔者综述了微生物合成5-HTP的研究进展,通过定向进化羟化酶以及引入辅酶因子合成与再生途径,实现了微生物合成5-HTP,再经代谢工程调控,通过平衡宿主细胞内代谢流提高5-HTP生产效率,为工业微生物有效合成5-HTP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