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2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黔西北高海拔地区 (毕节地区的毕节、大方、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等市县和安顺市、六盘水市的部分县、区 )是贵州省主要的粳稻栽培区。该区域内粳稻分布在海拔 1 3 0 0~ 2 1 0 0m ,不适应籼型杂交水稻种植 ,加之气候及生产条件差 ,品种老化 ,水稻单产水平较低。选育高产、抗病、耐寒粳稻新品种 ,对提高该区域水稻单产水平和总产量 ,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毕节地区农科所根据黔西北高海拔粳稻区稻作生产实际 ,按照育种目标要求采用多元复合杂交、定向选择等方法 ,育成了粳稻新品种毕粳 40 (原品系代号“BR 5 1”) ,该…  相似文献   
52.
2004~2005年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等地州市累计推广毕粳40、41粳稻新品种35 973.70 hm2,平均单产6 349.20 kg/hm2,比对照当地主栽品种增产538.69 kg/hm2,增幅9.27%;2年累计实现总产20 556.36万kg,新增稻谷1 269.53万kg,新增产值2 539.05万元,新增纯收益3 579.02万元,科技投资新增收益率56.69元/元,推广投资新增收益率73.70元/元,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22.11元/元。该粳稻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必将对贵州粳稻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3.
不同育期施氮对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8个基、蘖、穗肥不同施N比例及数量研究毕粳37号群体物质生产及分配与积累。结果表明,至抽穗期群体干物质生产积累量与基肥施N比例、施N量呈线性关系。在基肥施N比例较低时,增加施N比例抽穗前群体增加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茎鞘的生长,单茎茎鞘重、茎鞘重/叶重之比值逐渐提高;当基肥施N比例增加到适宜施N量的75%时,增加施N比例(施N量)所增加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叶的生长,茎鞘重/叶重之比值开始降低。贮存在叶、茎鞘内的光合产物迅速运输到籽粒,将促进灌浆期源的光合作用及籽粒灌浆。当基肥施N比例为适宜施N量的76%-77%时,抽穗前群体光合产物在叶、茎鞘之间的分配将实现灌浆期群体库大、源足、流畅的协调关系,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明黔红1号、黔红2号和吉红13号等11个小豆品种常微量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为其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11个小豆品种常量元素〔钾(K)、钠(Na)、钙(Ca)、镁(Mg)〕和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的含量,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1个小豆品种8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为4.89~11830.00 mg/kg,依次为K>Mg>Ca>Fe>Zn>Mn>Cu>Na,变异系数为5.31%~18.07%,依次为Na>Fe>Ca>Mn>Cu>Zn>K>Mg;经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806%,能较好反映矿质元素的大部分信息;白红9号的Ca、Mg和Mn含量较高,黔红1号、黔红2号和白红11号的Zn含量较高,辽红12814、黔红1号和012-25的Ca和Fe含量较高;白红9号和辽红12814的K含量较高,各矿质元素含量综合排名前3 位的品种分别为白红9号、白红11号和同1133911。【结论】黔红1号、黔红2号和吉红13号等11个小豆品种8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K>Mg>Ca>Fe>Zn>Mn>Cu>Na,常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品种为白红9号和白红11号,可将其作为商用小豆品种进行营养强化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加工应用。  相似文献   
55.
氮肥施用技术对水稻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8个基、蘖、穗肥不同施氮比例及数量研究毕粳37号的群体。结果表明,(1)抽穗期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高产群体的物质基础。(2)适当的基、穗肥配比能极显著调控分蘖期最高苗、抽穗期群体干物积累量及有效穗,极显著提高抽穗期群体单茎重、茎鞘重/叶重比值、穗颖花数、灌浆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和净光合产物积累量及成熟期穗实粒数。当基肥施氮比例占宜施氮量的76.5%,其余视苗情作穗肥补施时,灌浆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净光合产物积累量极显著提高。(3)抽穗期群体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极显著提高穗颖花数、灌装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净光合产物积累量及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的物质基础。(4)增加施氮量,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将显著增加而使群体恶化。  相似文献   
56.
毕粳42号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根据贵州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及育种目标采用籼粳复合杂交、异地鉴定、单株定向选择、混合选择培育而成的耐寒抗病高产稳产粳稻新品种.表现耐寒抗病、高产稳产.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57.
以2006-2007年贵州省粳稻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滇杂35和对照品种毕粳37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滇杂35在贵州山区具有很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可在贵州粳稻栽培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应用AMMI模型对2002~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品种(组合)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考察的7个性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生育期、有效穗主要受环境影响,株高主要以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为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受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影响,但环境效应相对较大,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环境。在贵州山区粳稻育种中,需针对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产量相关性状选择,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9.
黔西北地区芸豆高产栽培氮磷钾最佳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芸豆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规律,探索芸豆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技术,提出相应的优化栽培措施,挖掘单产潜力,提高芸豆综合生产能力,以氮、磷、钾三因素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黔西北高海拔特殊生态区,高产芸豆品种‘京小黑’产量要获3400 kg/hm2以上时,栽培措施为:纯N 93.57~117.64 kg/hm2、P2O5 192.33~257.67 kg/hm2、K2O 101.90~148.10 kg/hm2;三因素对‘京小黑’芸豆产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 > K肥 > P肥,少量的氮肥施用量会引起产量的较大幅度变化,其次是钾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60.
贵州高寒山区特指贵州省贵阳、毕节、安顺、黔西南、黔南等市(州)海拔1400m以上区域,是贵州粳稻主要栽培区,生产以一季中粳为主,由于受地理、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域内水稻生产水平相对较低。毕粳44是毕节市农科所根据贵州省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采用优势亲本组配、定向单株选择、混合选择、异地同步鉴定等育种方法育成的高产稳产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