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2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秋播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对蚕豆多品种、多性状等多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对12个秋播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除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小外,其余均较大;各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提取的3个主成分能够解释所有性状信息的86.318%,第1主成分为产量相关因子,贡献率为56.187%,第2主成分为生育期因子,贡献率为19.156%,第3主成分为荚长与株高因子,贡献率为10.975%。综合表现较好的3个品种分别是‘织金小青皮’、‘监利小蚕豆’和‘成胡18号’,研究为蚕豆多品种综合评价及品种筛选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2.
应用AMMI模型对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MMI模型对贵州省2009年粳稻区域试验参试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MMI模型在分析基因型与环造互作时优于多元回归和相关分析,AMMI模型中的极显著和显著分别解释了产量、生育期、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的93.6%、82.1%、92.6%、88.3%、92.0%的互作平方和。AMMI模型品种稳定性参数Di可量化分析主要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对交互作用达显著和极显著的5个性状稳定性Di值的分析表明,基因型和环境的变化对产量、生育期、千粒重影响较大,对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3.
AMMI模型在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MMI模型及双标图对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MMI模型双标图可以形象表述品种的适应性、稳定性和丰产性,对于深入理解品种和试点互作,明确试点间的相互关系、制定育种目标和良种的示范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实际的区域试验结果分析中,应结合常规区试分析方法,对参试品种作出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44.
引进5个半无叶豌豆新品种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苏豌3号在黔西北地区综合表现较好,平均产量3 402.6 kg/hm2,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在该区域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陇豌1号和草原276有一定产量优势,可作进一步观察鉴定;S-3008和苏豌1号不适宜黔西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5.
对2009-2018年贵州省审定的15个粳稻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表型特征分析,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各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粳稻品种产量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始终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子,要提高贵州粳稻育种产量水平,在性状选择上应注重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三者协调,株高和生育期选择要求适中,选育多穗型品种应适当注重提高穗粒数和粒重,选育大穗型品种应考虑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以保证足够有效穗数和较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46.
简便烘干在水稻叶片DNA大量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烘干法替代液氮冷冻法研磨水稻叶片提取DNA的可行性,首先比较50℃低温烘干法与液氮冷冻法研磨水稻叶片提取DNA的扩增效果,然后进一步分析不同温度(50、60、70、80、90℃)烘干水稻叶片研磨提取DNA的扩增效果,筛选最佳的烘干温度。结果表明,水稻叶片在50~70℃下烘干磨碎所提取的DNA均能进行有效扩增,以50℃效果最佳,其与液氮冷冻法研磨叶片提取DNA的扩增效果无明显差异。水稻叶片烘干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及实用性强等诸多优点,在DNA大量提取中可较好地替代液氮冷冻法对叶片进行制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毕粳2A是贵州省自主创新选育的首个粳稻香型不育系,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异交率高,配合力强.所配组合毕粳优210(毕粳2 A/NR 210),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产量高,于2015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毕粳优3号(毕粳2 A/毕粳恢3号)于2016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毕粳杂103,参加2015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48.
进行芸豆品种比较试验,进行产量和适应性鉴定,结果表明:NaryROG、品芸2号、龙芸豆4号、恩威、吉芸1号5个品种产量较高,可在黔西北地推广种植。龙芸豆5号、英国红、芸丰2号、坝芸1号、张芸4号产量性状较差,病害严重,不适宜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9.
水稻广亲和基因S5 n新功能标记的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亲和基因S5n可恢复籼粳杂种育性,是亚种间优势利用的重要资源.S5n已经克隆,分子标记技术成为了鉴定其是否存在的快速有效手段.根据S5n存在136 bp碱基的缺失,设计均可在聚丙烯酰胺凝和琼脂糖凝胶这两种介质上电泳检测的S5n基因功能标记InDel-S5n,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24 bp(基因S5n)或360 bp(基因S5i或S5j).通过10个常规水稻品种及1个F2群体230单株对InDel-S5n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标记均能较好地在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检测,且能准确地鉴定供试材料是否包含目的基因及基因类型(纯合或杂合型),可见该标记可以用于S5n基因资源筛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50.
毕粳43经贵州省粳稻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群体整齐、分蘖强、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结实率高、生育期适中、穗粒结构协调、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等优点,在贵州中高海拔稻区具有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毕粳43进行产量与构成因子间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毕粳43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株高〉结实率,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加植株高度、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实现毕粳43高产栽培。建立了毕粳43产量与株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Y=-924.227102+7.516080972X1+4.501683231X2+32.36670456X3-4.228622808X4+130.77516139X5,多元相关极显著,可通过该模型预知毕粳43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