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2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为加快粳稻杂交育种的进程,为粳稻杂交育种提供强优势的亲本,对5个新粳型不育系和5个新粳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万式配组F1对F1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配合力分析.结合表明:各亲本一般配合力因性状而异,不育系中以A5(BJ-5A)为最理想亲本,其一般配合力均为正效应,单株谷重与结实率两性状的一般配合务表现均优于其他4个不不育...  相似文献   
12.
高稳系数法在贵州山区水稻区试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稳系数(HSC)分析法对2006~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试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常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仅用产量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较难综合反映品种的高产性与稳产性,利用高稳系数分析法能更好地综合反映品种的优劣,评价结果可作为山区水稻育种品种审定和推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秩次分析法,对参加2008-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的13个品种(组合)的产量表现进行了分析。在各环境点产量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品种秩次值、环境区分指数、秩次均方等统计数评价品种的丰产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年试验13个品种中,YR709、武粳15、滇杂31、毕08-1表现高产中等稳定性,云光109表现中产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高产耐寒红米杂交中稻新组合金优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优红是以金23A为母本,与耐寒红米恢复系红零-4配组育成的红米杂交中稻组合,具有株型适中、杂种优势强、产量高、抗寒性强、稻米红色和品质较好等特点.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贵州省海拔1 300 m以下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不同施氮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8个基、蘖、穗肥施氮数量与比例处理对毕粳37号的试验结果表明:将蘖肥提前作基肥深施比其表施效果好。以适宜施氮总量的70%~80%作基肥深施,20%~30%视苗情作穗肥施用为最佳施氮模式,既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和氮素利用率,又减少损失并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实现稳产;增加施氮量不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而氮素损失却更加严重。于1997~1998年利用该模式在贵州织金、纳雍、毕节三县(市)共示范1985.75h  相似文献   
16.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对优良粳稻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之间对农艺措施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实现666.7 m2产量大于600 kg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为:9.61~9.93kg/666.7 m2;基肥施氮比例为:47.38%~50.72%;磷肥施用量:4.05~4.39 kg/666.7 m2;钾肥施用量:6.49~6.94kg/666.7 m2;移栽密度:1.70~1.76万窝/666.7 m2。  相似文献   
17.
水稻苗期耐低温基因COLD1新功能标记的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稻和粳稻在苗期耐低温基因COLD1的第4外显子存在1个功能性单碱基变异SNP2,粳型COLD1 Jap等位基因低温耐受性表现更强,具有重要的育种利用价值。通过籼粳杂交,可将粳型COLD1 Jap等位基因导入籼稻品种,提高其低温耐受力。为提高COLD1基因的选择效率,根据粳型COLD1 Jap与籼型COLD1 Ind基因存在的单核苷酸差异,结合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的技术原理设计功能标记。应用5个籼稻品种、5个粳稻品种、1个籼粳杂交F1个体以及1个籼粳杂交F2群体对功能标记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功能标记可准确区分纯合粳型COLD1 Jap、纯合籼型COLD1 Ind和杂合基因型,其扩增带型与基因型完全一致,是一种鉴定COLD1基因的有效方法。该标记弥补了前人设计的衍生型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功能标记费用昂贵、操作复杂及费工费时等不足,可广泛应用于水稻COLD1基因的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8.
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优质粳稻毕粳43号的适宜播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温光条件下,不同播期处理对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显著,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毕粳43号的适宜播种期是4月1—22日,最适播种期是4月8—15日。  相似文献   
19.
毕粳42号的选育综合运用了籼粳复合杂交、异地鉴定、单株定向选择、混合选择等先进育种手段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将优质、高产、多抗相结合的难题,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在省内同类技术中居领先水平.毕粳42号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05-2010年共在毕节市七星关、大方、织金、纳雍、赫章等区县试验示范推广49797.85hm2,新增稻谷2836.87万kg,新增产值6254.91万元,新增纯收益5796.88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2.66,科研投资收益率208.52,推广投资收益率39.93,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4.31.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必将对黔西北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毕粳38号的选,综合应用了杂交育种、透变育种、异地鉴定、定向选择等多项先进育种技术,历经两个阶段16年的系统选育,于1997年通过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育种技术和产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般单产400-500kg,最高单产658.7kg,在省内同类品种中居邻先地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6-2000年在毕节、大方、织金、纳雍、赫章等县市累计推广应用1.82万公顷,新增稻谷总产量1119.98万kg,新增产值1567.98万元。通过示范推广,显著提高了黔西北粳稻区的稻作水平和科技含量,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必将对促进黔西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