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7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白肋烟核心烟区开展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打顶时期及杈烟留叶数对提高白肋烟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打顶时期及杈烟留叶数。结果表明,不同打顶时期和杈烟留叶数的组合措施能直接影响烟叶经济效益和烟株体内烟碱含量分布。现蕾初期抠心打顶杈烟留叶8片和6片能显著增加烟叶产值、产量,但上部和杈烟烟碱含量高,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初花期15%~20%现花打顶杈烟留叶4片产量低于现蕾初期抠心打顶杈烟留叶8片和6片,但各部位烟碱含量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综合分析,初花期打顶杈烟留叶数4片处理烟叶经济效益较好,烟碱含量适宜,上部烟的工业可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42.
杜鹃红山茶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9个杜鹃红山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杜鹃红山茶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无性系遗传多样性较高,采用筛选的26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11个位点,多态位点18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5.3%,有效等位基因数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5 1,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510 6,相似性系数为0.488 2~0.815 2,平均为0.668 8。UPGMA聚类分析得出,在遗传距离为0.360时,所有供试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第Ⅰ类群是由4号和5号无性系组成,其它无性系构成第Ⅱ类群;当遗传距离为0.304时,又可将第Ⅱ类群分为6组。  相似文献   
43.
翅形态特征在重阳木斑蛾成虫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重阳木斑蛾的翅形态特征在其性别鉴定中的作用,探索雌雄难于区分的成虫的数值鉴定方法。采用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通过爱普生扫描仪获取重阳木斑蛾前翅图,利用BugShape v1.0软件提取雌雄成虫翅的轮廓特征,利用tpsDig2软件获取翅脉交叉点位置特征,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标志点空间普氏叠加和扭曲分析,以明确此类特征在该成虫雌雄鉴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重阳木斑蛾成虫左右前翅轮廓特征在同一性别中差异不显著。仅利用左前翅数据进行分析时,翅面积、短轴长度、等效圆半径、偏心率、球状性和圆形度在两个性别中存在极显著差异,周长和长轴长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紧凑度和叶状性差异不显著。使用左右前翅作为数据集进行分析时,除紧凑度和叶状性差异仍不显著外,其余参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雌雄前翅轮廓特征作为指标来判别性别时正确率为100%,但存在左右翅相互错判现象。翅膀内部翅脉交叉点的空间位置在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于翅的横向方向变异大。雌雄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外缘附近的翅脉交叉点。结论:通过前翅的轮廓特征可以区分重阳木斑蛾雌雄成虫的差异。翅脉交叉点空间位置在雌雄间和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44.
盐地碱蓬人工栽培与品系选育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工栽培盐地碱蓬及高产品系选育试验研究表明 ,人工栽培盐地碱蓬可提高产量 1~ 2倍 ,且碱蓬产量随土壤盐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无灌水条件下采用一定矿化度的盐水过量灌溉 ,可有效提高碱蓬产量。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工栽培碱蓬适宜采收时间为 10月 2 5日左右。选育高产变异碱蓬个体比普通单株产量提高 2~ 3倍。  相似文献   
45.
通过线粒体类质粒分析,表明华中农业大学发现的新雄性不育胞质WB带有S组特有的S1、S2类质粒,据此将WB确认为S组雄性不育胞质.  相似文献   
46.
对全国红锥主要分布区17个种源的生长性状、干形性状及木材基本密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产地红锥生长及干材的遗传变异情况。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高径比、通直度、尖削度、枝下高、树皮厚度及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明显度和圆满度在种源间的差异不显著。性状变异系数幅度在3.0%~41.9%之间。依据多性状选择指数,初步筛选出41、33、15、32和11号这5个综合表现优良的种源。  相似文献   
47.
依据野外样方调查数据,对广东省清新白湾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用Margale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其物种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在12个面积为100m2的调查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57种,隶属41科50属;数量优势科为桑科、芸香科、蔷薇科、樟科、豆科、壳斗科、马鞭草科和莎草科;物种的丰富度指数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impson指数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指数则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为灌木层表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48.
巴山松的原始育种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松的分布、形态特征、叶绿素、核酸含量、染色体组型、过氧化物同工酶及苗木生长量的研究表明,巴山松不仅在形态、生理学、生物化学特性上,而且在苗期的形态解剖及生长量上与油松均有显著差异,在遗传基础上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因此、巴山松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种。巴山松种内基因的相对分化量表明,不同产地间的变异较小、仅占7.5%,产地内的变异则占92.5%。因此,巴山松的遗传改良应利用产地内的变异。  相似文献   
49.
厚荚相思苗期养分需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厚荚相思15个家系幼苗的N、P、K、Ca、Mg、S、Fe、Cu、Zn、Mn等10种营养元素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各养分需求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差异最显著的四大元素为N、K、Ca、S;各家系养分需求总量排序为12>21>35>18>1>16>11>13>15>9>22>10>4>8>2;器官间养分需求存在极显著差异,养分需求排序为茎>叶>根曰厚荚相思苗期养分需求比列为N:K:Ca:S:Fe:P:Mg:Zn:Mn:Cu越1469:991:474:239:146:121:94:1:7:7.2。  相似文献   
50.
在广东省大南山林场对20个种源的澳大利亚巨桉进行优良种源选择试验,2012年对其3.5年生树高和胸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胸径、树高、材积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胸径、材积与经度、纬度、海拔存在负相关;生长量最大的种源是18696种源,其胸径、树高、材积平均值分别为7.7233 cm、6.7500 m、0.0204 m3,分别是种源总体均值的102.66%、104.66%、108.11%,变异系数达到31.58%、26.48%、72.63%。通过综合权重法评选出4个巨桉优良种源,分别为18696(昆士兰)、20917(新南威尔士)、16892(昆士兰)和20668(昆士兰)号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