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7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8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水稻稃面双峰乳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文绪  裴鑫德 《作物学报》1998,24(6):691-697
对28个籼稻和粳稻品种共113粒样本稃面的双峰乳突扫描电镜图片进行分析,发现双峰乳突可分为“锐型”和“钝型”两类,以G(x)=44.4788-0.4308X1-0.4263X2+.075X3的双峰乳突判别池数公式和后验概率进行判别,认这籼亚种属“锐型”、粳亚种属“钝型”双峰乳突,故将这一方法称为“双峰乳突鉴定法”。讨论了该方法对水稻分类和古栽培稻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且短期内很难改变,故京、津、冀等省市的稻田面积有缩小趋势。为了扩大北方稻作面积,解决人民吃米问题,种植麦茬直播旱稻,(简称“雨季稻”)是可供选择的途径。华北一般年平均雨量600毫米……  相似文献   
53.
中国古稻探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谢考古界的朋友,把我引进古稻迷宫。最难忘的是1995年冬,应湖南省文物考古所袁家荣所长之邀,参加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考古发掘,感受到第一次发现一万年前古稻的兴奋。从那以后,我的生活轨迹发生转变,在这条探索的路上愈走愈远,不再停息。迄今已10年过去,我亦进入古稀。不管是对是错,现把10年来研究结果捧出,让大家品评,也算有了交代。  相似文献   
54.
张文绪  裴安平 《作物学报》1998,24(2):201-203
对湖南漕阳平砂彭头山,安乡汤家岗和澧县花荣村遗址出土陶片叶的稻谷印痕和稃壳残片作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认定彭头山和汤家岗的古稻为似籼稻类型,花荣村的古稻似粳稻类型。并讨论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籼粳亚种定型的形成时期问题。  相似文献   
55.
用性状差异显著性测定,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石峡遗址25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定,石峡古稻为一正向籼、粳两亚种分化的栽培稻种群。  相似文献   
56.
用 R.R.Sokal 等的方法对155个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作了数量分类。依相关系数,把155个水稻品种分成5个光温反应群:Ⅰ群为强感温性的晚稻群;Ⅱ群为弱感温性的晚稻群;Ⅲ群为粳型的中早稻群;Ⅳ群为中稻过渡群;Ⅴ群为籼型为主的早中稻群。对各群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讨论,Ⅱ群由Ⅰ群的感温性弱变而来;Ⅲ拜独立地由Ⅰ、Ⅱ群中的粳稻通过光、温感应性的弱变演化而来;Ⅳ群为过渡群;Ⅴ群系由Ⅰ、Ⅱ群的基础营养生育期变长和光温感应性的弱变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57.
陆稻“秦爱”,在北京,天津地区多作麦茬种植,为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对陆稻“秦爱”、“冀粳7号”进行了分期播种对比试验。由于各播期所受光温条件的差异,使粒重随播期而发生变化。“秦爱”的最佳播期比麦茬种植要提早10~20天。为此,建议“秦爱”在作麦茬种植时,应安排在早熟麦地块,尽量提早播种期。  相似文献   
58.
水稻稃壳结构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文绪 《作物学报》1999,25(5):591-595
水稻稃壳表面由整齐排列的双峰乳突、稃毛和纤细毛构成。双峰乳突群是一个整体的“甲片”,复盖在稃壳的“网状内胎”上。主要由硅元素构成,同时含有少量的钾、钙、铁、磷、硫、氛等元素。  相似文献   
59.
湖南道县玉蟾岩古栽培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张文绪  袁家荣 《作物学报》1998,24(4):416-420
1993年和1995年先后两次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一万年以前的古栽培稻谷,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栽培稻,初步观察分析,粒长与普通野稻相近,颗宽介于粳稻和籼稻之间,长宽比,稃毛长度,稃肩角度等特征介于普通野和籼稻之间,稃面双峰乳突属“钝型”与粳稻相似,外稃顶端无芒,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演化早期的原始栽培稻,故建议定名为“玉蟾岩古栽培稻”。  相似文献   
60.
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陶片中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籼稻、粳稻和普通野生稻作为参照系, 用扫描电镜对彭头山遗址陶片中的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观察拍照, 根据双峰乳突的纵距、横距及其纵横比分析了古栽培稻的属性, 认定8000年BP的彭头山古栽培稻的双峰乳突性状已向粳稻类型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