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对白粒小麦偏爱的质量标准在粮食流通领域尚未推行标准化以前,"优质小麦"还没有明确的定义.那时"优质"的概念是凭人的感官对色泽、水分和杂质进行评判,还没有使用检验设备,个人的经验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32.
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方法, 分析了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的66个株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 组成.结果表明:(1)在29个母本为MY 11的株系中,有6个株系的Glu-1等位基因相对于母本MY 11发生了变异,1 B/1 R易位系中Glu-1位点发生变异的频率为66.67%,非1 B/1 R易位系中Glu-1位点发生变异的频率为8.69%.在36个母本为A 42912株系中,3个株系的Glu-1等位基因发生变异且这3个株系皆为1 B/1 R易位系,1 B/1 R易位系中Glu-1位点发生变异的频率为60.0%,非1 B/1 R易位系Glu-1位点没有变异;(2)对于母本为MY 11的株系,Glu-1三个位点上等位基因的变异均只有2种,即Glu-A 1 a(86.20%)、Glu-A 1 c(13.79%)、Glu-B 1 b(89.65%)、Glu-B 1 c(10.34%)、Glu-D 1 a(3.45%)、Glu-D 1 d(96.55%).对于母本为A 42912的株系,仅在Glu-B 1位点发生变异,即Glu-B 1 b(91.66%)、Glu-B 1 c(8.33%);(3)供试株系共出现6种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组合,即(1,7 8,5 10)、(Null,7 8,5 10)、(Null,7 9,5 10)、(Null,7 8,2 12)、(1,7 8,5 10)、(1,7 9,5 10),两种母本不同的株系类型均是母本型HMW-GS组合(1,7 8,5 10)占绝对优势.本文分析了1 B/1 R易位株系具有高频率HMW-GS变异的原因,并就这些材料在小麦优质育种中的利用策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
优良小麦转基因受体品种的筛选及成熟胚半胚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具有良好组织培养特性的优良小麦品种作为转基因受体,使转基因小麦能尽快得到应用,对4个小麦品种的幼胚和成熟胚以及7个小麦品系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考察其组织培养特性.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的成熟胚成愈率都达90%以上,但不同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率存在很大差异:7个小麦品系的植株再生率都低于20%,而4个小麦品种的植株再生率都达35%以上,幼胚成愈率及植株再生率都分别达90%和62%以上.该研究为小麦的遗传转化提供了几个新的优良受体品种.该研究进行成熟胚培养时,采用半胚培养的方式,一方面有效地克服了成熟胚在诱导培养基上直接萌发的现象,另一方面提高了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分化为多苗的能力.该再生体系可作为小麦胚培养的参考.  相似文献   
34.
多效唑对小麦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探明多效唑(PP333)对小麦叶片衰老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在小麦拔节期,以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和400 mg/L)的多效唑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分别测定扬花后不同天数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蛋白质以及与产量性状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适当质量浓度(100,200 mg/L)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地延缓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膜脂氧化,从而使得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比对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5.
“协调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7的高产纪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2003年在四川省彭山县示范种植了400多公顷川农17等协调型小麦新品种,普遍反映该新品种高抗条锈病、白粉病、中抗赤霉病,抗倒伏,穗数与穗重协调,成熟时仍保持了较多的绿色叶片,出现了较多的高产田块。经验收,实收产量最高的田块产量达9712 5kg/hm2,据记载,这是迄今成都平原上的小麦高产新纪录。高产栽培的基本经验是降低基本苗数量,施足底肥,适当追肥,抽穗后保持田间不干旱。  相似文献   
36.
【目的】更好地了解在小麦-黑麦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黑麦染色体变异的情况。【方法】利用黑麦Kustro及黑麦AR106BONE分别与小麦品种绵阳11杂交,获得两种双二倍体(MKS1及MARS1)。以黑麦亚端部串联重复序列pSc200为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分析亲本黑麦及相应的双二倍体中黑麦染色体端部染色体结构变化。【结果】检测到pSc200杂交位点在MKS1中减少,而在MARS1中增加。【结论】异源多倍体化过程中,染色体端部结构的变异是伴随多倍体化快速发生的。这可能有利于新合成的异源多倍体快速稳定,使得两个不同的基因组在同一核中协调共存。来自不同组合的小麦-黑麦双二倍体中,黑麦染色体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异为黑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7.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1RS·1BL易位系遗传基础单一,已不能满足世界小麦育种的需要。本课题组培育了不同遗传基础的1RS·1BL易位系,并按照高产优质抗病的选育方向,用于“川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为了深入了解1RS·1BL易位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和育种价值,使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Giemsa C带技术、DNA原位杂交技术对13个川农号小麦新品种及4个进入区域试验的新品系进行了检测,并对这17份供试材料的抗病性、农艺性状和主要品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证明川农10号、川农11、川农20含有来源于Aurora 的1RS·1BL易位染色体,川农12、川农17、川农18和R291是含新合成的1RS·1BL易位染色体的新品种(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利用外源种质的小麦育种中,决定1RS·1BL易位能否存在于新品种中的第一选择压仍是抗病性,农艺和品质性状则是第二、三位的选择因素。本研究指出,持续利用1RS·1BL易位染色体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的关键问题是发掘黑麦1RS本身的基因资源,在优先创建1RS·1BL易位系抗病性的遗传多样性的同时,创建农艺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8.
川农32(区试代号:R807)为四川农业大学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品种来源为:川农27/80978,其中,川农27为自育品种,80978为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引进品系。该品种的突出优点为:高产,适应性好,适播期较宽,抗倒,品质达到弱筋小麦标准。  相似文献   
39.
渝麦14号(渝审麦2011001)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1999年利用川农19(国审麦2005001)作母本,用从R1685×绵阳26组合中筛选的优质丰产中间材料作父本杂交,经多代选育,于2003年选出稳定早熟株系,2007-2010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和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早熟,全生育期174d左右;幼  相似文献   
40.
1RS.1B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开花后叶片延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延绿特性产生的遗传基础,利用延绿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7和小麦品种绵阳11杂交所获得的F6代43个稳定株系为材料,研究了1RS.1B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开花后叶片延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川农17含有一对新合成的1RS.1BL易位染色体,具有开花后叶片衰老延缓和维持较长时期绿叶面积的优良特性,而绵阳11不具有这个特点.利用C-带及A-PAGE技术对川农17和绵阳11杂交的43个F6代株系进行了鉴定,发现17个延绿株系均含有1RS.1BL易位染色体,但另有8个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植株不表现延绿特性,18个含一对1B染色体的株系均不表现延绿特性.延绿现象与1RS.1BL易位的存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861,P<0.001).这一结果说明小麦开花后的延绿特性是由1RS.1BL易位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小麦背景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的,指出川农17的1RS.1BL染色体上存在着至少一个基因控制延绿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