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川农30是笔者根据四川盆地麦区的气候生态条件、小麦种植制度、小麦温光反应类型多样性及其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规律,经10多年努力育成的四川省第一个早播早熟型小麦新品种,于2016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第八届第六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6010。川农30的最适播种期比四川盆地麦区传统小麦品种提前了20d左右,可在10月中旬播种,其产量潜力达到了传统小麦品种的最高水平,成  相似文献   
12.
一、过分偏求白粒小麦使我们一度走入误区在过去10多年前粮食短缺的时代,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农民,对小麦的第一需要是数量。不仅要求单位面积的产量高,而且要求加工的出粉率高。白粒小麦可以把更多的麸皮磨成粉而对粉的颜色影响较小,既可以增加对市场的供应量,又可以提高加工  相似文献   
13.
一、四川本地产小麦只能根据市场需要找出路 自1999年国务院作出"南方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的决定以后,南方各省都根据这一新的形势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四川的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即使在调整结构中增加经济作物并加上有计划的退耕还林,小麦的年种植面积仍维持在20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左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四川省的地理条件作小麦的穿梭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四川省的多样化的自然地理条件 ,选择位于四川西南部的攀枝花 ,西北部高原上的马尔康和成都平原上的邛崃市 3点作小麦的穿梭育种。结果证明 ,在这 3个地点上的穿梭育种不仅有利于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的选择 ,也非常有利于抗条锈病的高效选择 ,是提高我省小麦育种选择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简要地叙述了李尧权教授在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研究领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以及从作物栽培和耕作学理论出发指导作物育种实践的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成功地指导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小麦超高产育种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麦区的冬季温度较高、小麦苗期常年干旱,灌浆成熟期常常潮湿阴雨,使得小麦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而多变:由于常年阴天多,光照少,大穗大叶型品种在迄今育成的小麦品种中占主导地位,小麦栽培中的群体结构较差。针对上述问题,任正隆课题组提出“小麦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理论”,使用染色体工程新方法把黑麦、簇毛麦和偃麦草的有利基因引入小麦,并按照新选育方向,培育了“川农”系列小麦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与西南麦区传统小麦品种的株型很不相同,它们在保持与西南麦区大穗型小麦品种相似或更大的穗的情况下(见封2E图).突破了西南麦区小麦栽培中的“生态穗容量”极限.成穗数比传统的品种多10-30%(见封2左下图),生物产量显著较高。这种穗重和穗数较为协调的新品种被命名为“协调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1 川农10号 近年来,四川省的粮食部门和一些农民喜欢白粒小麦。而四川省由于小麦收获期常常多雨,白粒小麦通常容易发芽而严重影响品质。早熟品种由于提前收获,往往可以避过春雨。小麦新品种川农10号就是这种早熟品种。它是以小麦品系78-5038为母本,85-D.H.5015为父本进行杂交,1997年选育出品系,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国审麦2003004)。  相似文献   
18.
小麦条锈病抗性材料的遗传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当前我国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0、条中31、条中32、杂3、杂4、水源4和水源14对27个亲本及其51个衍生的F1和39个F2以及3个回交F2代群体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R25、R57、R59、新抗5号、“4285”、爱民5号、爱民6号、温麦1号和R88对病原物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而安农91168、陕253、苏3110、鲁955159、北Z76、烟辐188、温麦6号、淮阴9628、豫麦47、豫麦62、藁城8901和对照中国春则表现为高感。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鉴定表明本研究使用的亲本材料的抗性有4种不同的组成模式:即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抗性;受Yr36控制的垂直抗性;受有别于Yr36的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受寡基因控制的高抗材料。并将不同抗性基因进行聚合杂交,从中选出抗性强于双亲的抗性材料,特别是R57中很可能存在促进条锈病抗性超亲分离的基因。同时对这些抗性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小麦-黑麦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小麦-黑麦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异情况,为异源多倍体进化及小麦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来源于3个组合的小麦-黑麦杂交后代植株及亲本小麦、黑麦为材料,利用已有的小麦和黑麦微卫星标记调查小麦-黑麦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化.结果表明,所用的126对小麦SSR引物中,除22对没有扩增出产物外,其余104对引物从每个组合的后代植株中扩增的带型与从其亲本小麦中扩增的带型完全相同.所用的27对黑麦SSR引物中,10对引物从每个组合的后代植株中扩增的带型与其从亲本黑麦中扩增的带型完全相同,10对引物在亲本黑麦、F1植株及3个双二倍体植株之间表现出了多态性,7对引物从亲本黑麦中扩增的条带在所有后代中缺失.说明小麦-黑麦异源多倍体化过程中小麦微卫星序列是相对稳定的,而黑麦微卫星序列比小麦微卫星序列更易受到异源多倍体化的影响.微卫星序列变化是伴随多倍体体化而快速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恢复型”小麦品种是指具有高产稳产性能而又能很好恢复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品种。通过不育系与恢复系的杂交 ,选出了恢复型品种川农 19和一大批优良恢复型品系 ,这类品种有利于简化杂交小麦的制种程序和降低生产成本 ,在杂交小麦育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