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1.
为挖掘大豆腐霉根腐病抗性基因,对野生大豆腐霉根腐病抗性候选基因—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基因GsDYRK2进行研究,在大豆全基因组信息中比对该基因的同源基因家族并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对18份野生大豆材料接种大豆腐霉根腐病病菌并进行鉴定和基因实时表达检测,分析GsDYRK2表达量与野生大豆资源腐霉根腐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GsDYRK2与GmDYRK2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8.21%,由7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为82 573.92 Da,等电点为4.63,脂肪系数为75.18,不稳定系数为49.01,为不稳定蛋白,且为亲水性蛋白。大豆DYRK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序列长度为409~1 179 aa,分子量为46 356.53~132 314.75 Da,理论等电点为4.63~8.66,不稳定系数为34.88~51.26,脂肪系数为70.90~87.01。GsDYRK2蛋白序列仅含PKc_DYRK_like一个一级结构域。二级结构类型及含量为:无规卷曲(48.06%)>α螺旋(36.7%)>延伸链(11.91%)>β转角(3.32%)。大豆DYRK家族可...  相似文献   
22.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滇杂36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7A与恢复系南3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穗大粒多、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3.
不同海拔高度对水稻可育花粉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5份供试水稻温敏两用不育系材料,分别于海拔不同的元江、建水两地种植,观察可育花粉率。结果表明 :由于海拔条件不同,温敏材料可育花粉率也不同,可育花粉率的变化有两种趋势, 一种为高温不育型,即海拔低,温度高,可育花粉率低;一种为低温不育型,即海拔高,温度低,可育花粉率低。两地可育花粉率差异明显,其中54.82%的(P≤0.01)达到极显著的差异,13.33%的 (0.010 .05 )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
杨慧菊  蔡双元  陈勇  晏丽慧  张忠林  海梅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07-13308,13369
[目的]研究湿润育秧过程中不同移栽秧龄对滇杂35(Oryza sativa L.)秧苗素质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探索滇杂35移栽的最佳秧龄,为其合理栽培及其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湿润育秧不同移栽秧龄(30、35、40、45、50、55、60 d)对滇杂35的秧苗素质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秧龄的增加,滇杂35苗期白根减少,大田期分蘖增长渐缓,抽穗期提早,生育期缩短。适当的秧龄移栽有利于滇杂35的生长发育,以40~45 d的移栽秧龄为最佳,其分蘖能力最强,生育期适中,结实率较高,且无早穗现象,能够获得高产。秧龄过小(30~35 d)或过大(50~60 d)都不利于生长发育,不利于产量提高。[结论]在昆明,湿润育秧移栽时,滇杂35的最佳秧龄为40~45 d。  相似文献   
25.
 对温敏不育系滇寻一号S主要繁殖技术与产量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自交繁殖产量与抽穗期的温度呈正相关;与栽插密度(在100万苗/hm2以内)呈正相关;与氮肥施用量呈二项正态分布;提出在云南元谋的环境条件下繁殖以6月8日抽穗、密度100万苗/hm2,底肥450 kg/hm2碳酸氢铵,栽后 7 d施尿素150 kg/hm2为最好。  相似文献   
26.
杂草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韩国34份杂草稻种质资源株高、有效穗、穗颈长、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全生育期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8.071%的前4个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对34份韩国杂草稻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的水平上将其划分成4大类群第1类群属于早熟、矮秆、小穗多穗型;第2类群属于晚熟、高秆、大穗型;第3类群属于晚熟、高秆、少穗型;第4类群属于适熟、中秆、多穗型.  相似文献   
27.
对滇四型优质米不育系IR58025A的特征特性研究及优势分析,结果表明:IR58025A农艺性状优良,生育期适中,开花习性良好,育性稳定,花粉不育度达99.97%,不育株率达100.0%。配组7个组合的9个性状超亲优势都显著,单株产量超亲优势高达91.96%,但竞争优势不明显,只有组合IR58025A/德农215、IR58025A/408//明恢63相对竞争优势明显。滇四型IR58025A是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米不育系,值得利用。  相似文献   
28.
 将106份粳稻滇1型不育系在温度明显不同的3个地点种植,研究其花粉败育的特点。结果表明:滇1型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类型为主,而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染败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典败率和园败率却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生长在海拔400 m的高温条件下,不育系的园败花粉率增高,典败花粉率降低;相反,生长在海拔1 960 m温度较低的昆明,典败花粉率增加而园败花粉率降低。本研究还发现虽然滇1型大多数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为主(多于50%),但还是发现个别不育系的花粉染败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29.
优质杂粳常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优1号 ,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无锡市于2000年引进试种。一、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无锡市品比试验 ,平均单产633.8kg/667m2,2001年续试平均单产647.8kg/667m2,均位居参试品种的首位 ,比对照武运粳7号分别增产8.0%和1.97 %。2000年江苏省江阴市顾山示范区试种0.26hm2,平均单产652kg/667m2,2001年示范种植1.97hm2,平均单产681kg/667m2,较相同栽培条件下的武运粳7号高50kg以上。二、特征特性1.生育期常优1号属中熟晚…  相似文献   
30.
指出了随着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CO2排放量逐年递增,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因此如何降低大气中CO2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CO2的储存利用、循环利用、转化利用3种CO2利用技术,并将植物固碳与此3种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植物固碳法在利用CO2方面的优势,并针对充分发挥植物固碳功效,实现环境、社会、生态多方面效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