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83篇
  18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阐述了配合蓄水保土技术研制的中耕开沟筑垱联合作业机的结构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及其执行部件控制系统的设计.机具的研制为储蓄降雨,削减径流,有效利用自然降水提供了可行的作业机具.  相似文献   
52.
水肥耦合效应研究与新疆棉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瑶  张忠学  王贵作  王柏  周欣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226-227,230
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植棉区,其适宜的宜棉条件促进新疆棉区的迅速发展,但水资源短缺和土壤肥力低下成为限制新疆棉区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实现新疆棉区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为达到目的必须研究水肥耦合效应。讨论了新疆棉区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肥水关系、水肥耦合的研究现状以及水肥耦合研究对新疆棉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控制灌溉模式下不同氮素用量稻田田面水铵态氮、硝态氮的变化特征,综合评价了试验区稻田土壤肥力等级,并分析了水分与氮素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过量施肥对土壤最后残留的氮含量影响较大;土壤肥力等级的高低、每次施氮后所取水样铵态氮与硝态氮浓度的均值同相应的施氮水平有较高的因果效应。施返青肥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最高值在施氮后第3天出现,施穗肥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最高值在施氮后第2天出现,田面水硝态氮浓度出现最高值的时间要滞后于铵态氮1天。氮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表现为正效应,且高施氮量的正效应大于中施氮量的。控水效应和土壤水分胁迫与氮素互作效应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多数为负效应,表明进行水分胁迫会影响产量构成因素进而降低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54.
祁连山节约高效小麦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当地新技术产量较高,成本有所降低,纯收益居中,且有一定的稳定性,目前该技术虽很接近统一新技术,但要适当降低播量,尽可能采用机播;各单项新技术措施均有一定的增产、增值效应,其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和品种更新在综合技术措施增产、增值中起主要作用,干耧湿锄和综合防草措施可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各单项新技术措施的有机组合是双增(增产、增值)一稳的有效途径,宜在祁连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根据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日趋减少的现状 ,开展了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的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在相同灌溉水量 ( 1 50mm)的情况下 ,玉米秸与小麦秸全部还田较不还田 (对照 )增产小麦 540 kg/ hm2 ,仅麦秸还田较对照增产小麦4 65kg。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 2 .3 4和 2 .3 6kg/ ( hm2 · mm) ;同时增施有机肥可增产小麦 73 5kg/ hm2 与660 kg/ hm2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2 .2 1和 2 .1 8kg/ ( hm2 · mm)  相似文献   
56.
为了对寒区水稻不同栽培模式方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集成旱育稀植、分段施肥和控制灌溉技术,选取不同处理下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产量、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等试验资料,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水稻不同栽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控制灌溉A2,基肥∶分孽肥∶拔节肥∶穗肥=4.5∶2∶1.5∶2,插秧密度21穴/m2为最优栽培模式,结果与实际试验相一致,适用于寒区水稻栽培模式评价。  相似文献   
57.
初生羔羊的护理工作是羔羊生产的中心环节,实践证明,羔羊出生后3天是死亡的高峰时期,重点抓好接羔前准备、接羔和前期护理三项措施,可提高羔羊成活率。  相似文献   
58.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玉米苗期不同水氮组合对生物量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水氮组合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轻度干旱时,各生物量减少不明显,水分胁迫使根冠比提高,在根冠比较低时对干物质积累量最为有利;在土壤含水率为31.81%、施氮量为4.23g/kg时,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在不影响苗期植株正常生长状态下,土壤含水率下限为22.56%。  相似文献   
59.
为探寻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于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淹灌(F)和稻作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常规施氮水平(N,110 kg/hm2)、减氮10%水平(N1,99 kg/hm2)、减氮20%水平(N2,88 kg/hm2)3种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水稻各器官干物质量、碳含量、稻田土壤呼吸CO2排放通量和CH4排放通量及两者排放总量的影响,并采用净生态系统碳收支(NECB)评价体系对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氮耦合方式下,各处理水稻穗固碳量与根固碳量分别占其总固碳量的26.61%~40.92%、24.63%~31.95%。相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相较于常规灌溉能提高水稻各器官碳含量、干物质量。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各处理CH4排放通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均在分蘖期与拔节孕穗期出现峰值;各处理土壤呼吸CO2排放通量呈现单峰变化,在分蘖期出...  相似文献   
60.
振动式深松中耕作业机的振源部件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振动式深松中耕作业机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阐述了关键部件—振源部件设计过程,对振源部件从动轴部装受力分析给出了基于MATLAB的求解图形表达,提出其数学解析表达式,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振源部件的设计满足结构和强度要求,为机具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