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3篇
  25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高新昊  张志斌  郭世荣 《土壤》2007,39(3):465-468
以尿素和硫酸钾为N、K肥源,采用有机基质进行日光温室番茄越冬长季节栽培,考察N、K肥(N:K2O)不同比例分段追施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按追肥方案不同设分段追肥与对照两个处理,分段追肥处理追肥比例依次为座果期N:K2O=1:1(3次)、采收初期N:K2O=1:1.2(3次)、采收中期N:K2O=1:1.4(3次)、采收末期N:K2O=1:1.2(两次),对照则始终按N:K2O=1:1.2(11次)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两种试验处理对番茄植株形态指标影响不大,分段追肥处理增加了番茄茎粗,但差异并不显著;两种处理对番茄总座果穗数影响不大,但分段追肥却显著增加了有效果穗率从而增加了番茄有效果穗数;从整个采收期来看,分段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番茄座果数与单果重,从而显著增加了番茄产量;两种处理在采收初期对番茄果实品质影响差异不显著,分段追肥处理在采收末期显著增加了果实中Vc含量,采收末期番茄果实品质的各项指标含量均高于同处理下采收初期的指标含量。  相似文献   
62.
在不同配方的基质中添加20%(体积比)的草炭,研究添加草炭对栽培基质理化性状和番茄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草炭降低了基质的pH值,使其趋于中性|提高了基质的EC值、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基质的孔隙度|促进了番茄对矿质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了其光合能力,增加了产量,改善了品质。说明添加草炭有利于改善基质的理化性状,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3%、06%和10%)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2 对番茄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植株生长受抑,生长促进物质IAA、GA3和Zeatin含量下降,生长抑制物质ABA含量增加,接种Glomus mosseae-2增加了植株干物质量和这些激素的含量;(2)菌根形成过程中,Glomus mosseae-2参与调节内源激素平衡, 降低了叶片ABA/IAA、ABA/GA3、ABA/Zeatin及ABA/ (IAA+GA3+Zeatin)的比值; (3)气孔导度(gs))和ABA/Zeatin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同一盐浓度胁迫下,接菌株有较高gs和较低的ABA/Zeatin值。 ABA和Zeatin共同调节气孔对盐胁迫的响应,维持接菌株较高的气孔导度,增强了番茄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64.
为了评价猪O型口蹄疫抗体不同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特点。随机选择3个规模化猪场,每个猪场采30份猪血清,分别采用正向间接血凝、阻断夹心ELISA、间接ELISA三种方法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采用正向间接血凝法检测的免疫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两种ELISA方法(P<0.05);两种ELISA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
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宝鸡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入手 ,系统分析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以期对宝鸡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为揭示鼓粒期大豆冠层叶片翻转后对叶片衰老和光合速率的影响规律.2018-2019年,以吉育60、新大豆27号为材料,田间研究了鼓粒期人工模拟自然翻叶(倒4叶)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翻叶0~10 d叶片SOD、POD、CAT酶活性高于对照,翻叶10~2...  相似文献   
67.
有机土栽培对小白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园田土为对照,研究了有机土栽培对小白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机土栽培的小白菜生长势强,根系活力高,光合速率大,较普通土栽培增产8.0%以上;同时有机土栽培的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降幅达33.9%,且有机土栽培的小白菜的营养品质包括粗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结果表明,有机土栽培在减少小白菜的硝酸盐残留,提高小白菜产量与改善小白菜营养品质方面有明显效果,是实现蔬菜优质高产的新型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8.
陕西省2000-2018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为促进该省土地资源综合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00,2010和2018年陕西省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定量分析陕西省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 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耕地面积下降最多,工矿建设用地面积增速最快,水域面积变化最小。土地利用类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空间差异性显著。农村居民用地、未利用地、耕地、林地、草地的空间聚集性强,水域、城镇居民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的空间集聚性性相对较弱,草地、工矿建设用地形成新的集聚区。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土地利用转移相对频繁,陕南山区土地利用转换相对较小。榆林市和延安市主要表现为耕地向林地和草地转移以及未利用地和草地向工矿建设用地转移,西安市主要表现为耕地和农村居民用地向城镇居民用地转移。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结论] 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较大,应因地制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促进人口—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9.
丛枝菌根真菌对温室有机土栽培黄瓜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2种丛枝菌根真菌在有机土基质和普通土壤中对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后黄瓜的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都显著高于对照;接菌可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在有机土中接种Glomous mosseae(GM)和Glomous versiforme(GV)可使黄瓜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8.5%和25.4%,而土壤中接种GM和GV亦可使其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8.1%和31.3%,同时接种菌根菌后瓜条中的总糖、VC、干物重均明显提高,营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可以认为在黄瓜生产中应用菌根苗可以明显提高黄瓜的产量品质。  相似文献   
70.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常用的几种基质:大田土,有机土,蛭石和草碳混合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 F)中的G lom usm osseae(G.m)对番茄生长及PAL、PP 0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对番茄株高和茎粗均有显著的促生效应,G.m在蛭石 草碳处理中对番茄的促生效果最好,总干物重比对照增加131%,不同基质极显著地影响了G.m侵染和扩展,有机土中G.m的侵染率最高。接种35 d,50 d,65 d PAL,PPO酶活均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但不同基质间PAL,PPO酶活随侵染率的不同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