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37篇
  67篇
综合类   374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正> 1 前言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 culata Motsch)曾是我国解放初期的重要害虫,建国初期的农业发展纲要曾将其列为主要防除对象(列崇乐,1950)。80年代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我国北方马铃薯面积迅速扩大,并广泛采用马铃薯与其他秋作物间作的耕作方式,为该虫终年提供了充足食料和合适越冬场所,以至80年代中期以后再度猖獗为害(晋东南协作组,1984;鲁守年等,1988;姚小玲等,1992)。日本曾对该虫不同种群的寄主适应性进行过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92.
生态伦理的核心是用生态学的理念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问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依照生态伦理观,重新认识与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环境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奋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3.
<正>2011年3月28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到山西省太原市就民营水保大户治理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情  相似文献   
94.
缙云山草珊瑚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草珊瑚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丰富,共有种子植物77种,分属37科62属,区系组成复杂,从科属的地理成分看,热带分布型明显多于温带分布型,表明该区系具有较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并具有一定的温带性质.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上芽植物次之.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和中型叶、单叶、全缘、革质和草质叶的种类为主.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并且有一定数量层间植物.  相似文献   
95.
在室内5种定温条件下对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kna vigintioctomaculata的生命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的发育过程中有2个高死亡率阶段,即1龄幼虫期和4龄幼虫期。在20℃、23℃、25℃、28℃、30℃的温度下,种群内禀增长率(r_m)分别为0.0449、0.0830、0.1107、0.0917和0.0619,稳定年龄组配中成虫比例分别为17.71%、8.47%、6.98%、8.58%和11.38%。本文还报导了其它种群动态参数并对种群受干扰后恢复时间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
渝东地区药用保护植物金荞麦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重庆东部地区药用保护植物金荞麦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金荞麦群落的116个样方分为14组,根据植被分类原则划分为14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特征.分类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物种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光照、海拔等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表明光照和海拔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7.
在一些连续栽培平菇的老菇区,经常发生平菇胡桃病、钮扣病等毁灭性的病害,轻则减产50%,重则绝收,给菇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改变传统的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8.
采用3因素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方法,对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氮、磷、钾肥不同用量进行试验,经计算机模拟寻优,最佳施肥量为每667 m2施尿素31.13~42.32 kg、过磷酸钙13.30~30.40 kg、硫酸钾57.08~64.42 kg;中心值为尿素38.22 kg、过磷酸钙21.70 kg、硫酸钾60.75 kg,3种肥料的比例为1∶0.57∶1.59。  相似文献   
99.
准确预测不同区域杂交中稻开花期与自然极端高温发生期相遇的概率,有利于制定当地水稻生产避险高产稳产技术。以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新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生态点开展品种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了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杂交中稻开花期受自然极端高温伤害风险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后第5天日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纬度相关性不显著。建立的基于经度(x1)和海拔(x3)预测水稻齐穗后第5天日序的回归模型,F值为13.25**~13.56**,决定程度高达0.8688~0.8715。该模型经多个品种连续2年在6个生态点的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1∶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362~0.8641,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值为0.83%~1.18%,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本研究建立的齐穗期与地理位置关系模型与作者等先期建立的基于地理位置(纬度:x2、海拔:x3)预测≥35℃最早发生期预测模型相结合,探明了不同地理位置杂交中稻开花期受极端高温伤害的机率。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可准确预测杂交中稻开花期受极端高温伤害的风险程度,具有较好的生产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0.
基于云计算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存储与处理和ArcGIS技术,研发形成了快速处理测土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生产数据等大数据的测土配方施肥决策与服务系统。该系统依据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中的数据,结合专家经验,通过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响应曲面和线性规划等数学模型,定量地为常见农作物提供科学的施肥配方方案;实现了土地资源信息毫秒级查询响应和图像展现,残缺、异常数据自动修正,还具有专家视频、专题图制作等功能。通过建立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站以及配肥站的触摸屏、PC机和配肥机终端系统,可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