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大量下部叶片褪绿黄化,顶叶卷曲畸形的番茄植株。将叶片采集带回实验室,采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得到774和400 bp的目标条带,测序比对发现其与ToCV的KR184676.1和TYLCV的FJ012359.1序列相似度均为99%,确认这两条带对应的两种病毒分别为ToCV和TYLCV,明确该番茄植株被ToCV和TYLCV复合侵染。同时发现云南地区有B型和Q型两种烟粉虱存在,且Q型的比例高于B型,二者均可携带ToCV和TYLCV。ToCV首次在云南省发现,其由沿海向内陆蔓延的过程中与TYLCV的复合侵染已蔓延至西南地区,值得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42.
2009年在湖南省大面积发生一种水稻病毒病,其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高位分蘖、茎秆出现乳白色或浅褐色点条状突起、茎节上出现气生须根。电镜结果表明:在病株韧皮部可见具斐济病毒特征性晶格状排列球状病毒粒体。病毒基因组S10片段部分序列的相似性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病害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4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dsRNA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CP)同源的部分片段双链RNA重组至植物表达载体pBIN19,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LBA4404导入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PcR筛选表明,目的片段已整合至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DNA中,引起与其同源的基因发生沉默,从而可抑制病毒复制,达到抗该病毒的目的,为防治这类病毒病害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4.
番茄是我国最主要的蔬菜之一,随着种植面积增加,栽培品种增多,种植方式多样化,病害发生种类和面积也明显增加,病毒病已成为仅次于真菌病害的第二大病害,为害日趋严重。尤其是2009年番茄黄化曲叶卷叶病毒病大面积暴发,致使很多田块绝收,给生产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番茄病毒病,减少番茄病毒病造成的损失,保障番茄优质高产,笔者对番茄病毒病的种类、为害症状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5.
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PSB06是对稻瘟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为进一步挖掘其生防代谢产物,前期通过蛋白层析分离技术,从PSB06培养液中鉴定到一个ATP合成亚基Atp2蛋白,ATP2基因编码序列为1431 bp。构建了pET32a(+)-ATP2重组表达载体,原核表达纯化后获得的Atp2蛋白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试验证明Atp2蛋白显著抑制稻瘟病菌的附着胞形成和在水稻寄主上的致病力。为阐明Atp2蛋白抑菌机理,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以Atp2为诱饵筛选稻瘟病菌cDNA文库,获得了7个与Atp2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别是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MGG_04978),两个核糖体蛋白(MGG_16204、MGG_04977)和4个假定蛋白(MGG_09168、MGG_01034、MGG_03543、MGG_00718),研究结果为揭示Atp2蛋白抑制稻瘟病菌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6.
56%AF-117 SC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新型杀菌剂56%AF-117SC防治辣椒炭疽病(Collectrichum capsici)的田间效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56%AF-117SC每667m^2用量90g对水60kg喷雾,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71.98%、73.13%,对辣椒早期产量的增产率达22.06%。  相似文献   
47.
本文研究了蛋白Rhp-PSP诱导烟草抗TMV过程中相关防御酶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了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证明,蛋白Rhp-PSP处理烟草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显著提高,但降低了MDA含量。同时基因PR-1、PR-3、PR-5、PDF1.2表达显著上调,证明了蛋白Rhp-PSP具有诱导烟草产生抗TMV的活性。为阐明诱导抗性机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烟草cDNA文库进行互作蛋白的筛选并验证,结果表明GPI锚定蛋白、VAN3结合蛋白及叶绿素结合蛋白A与蛋白Rhp-PSP互作。  相似文献   
48.
光合细菌PSB-1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表明,光合细菌PSB-1 50倍稀释液对田间辣椒病毒的防治效果可达58.2%,优于常用药剂病毒A。  相似文献   
49.
降解甲氰菊酯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的光合细菌新菌株PSB07-1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对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0.EU005383)进行了同源比较、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沼泽红假单孢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生长特性和甲氰菊酯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5.该菌以共代谢方式降解甲氰菊酯,对甲氰菊酯的最高耐受浓度为600 mg·L-1,培养15 d对600 mg·L-1甲氰菊酯降解率达35.26%.通过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间苯氧基苯乙腈是展出惟一的降解产物,推测该菌的降解途径是可能作用于甲氰菊酯的酯键处.本研究工作为利用光合细菌进行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从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能够降解多种拟除虫菊酯的复合菌群JZ-1,对该菌群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在最佳条件下培养15d,对100mg·L-1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分别为53.27%、33.36%、41.39%.对该菌群的16SrDNA进行扩增和RFLP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群含有丰富的细菌资源,该菌群的优势种群包括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和紫单孢菌科细菌(Porphyromonadaceae bacterium).该研究为拟除虫菊酯的降解菌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