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9篇
  10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魔芋绿色防病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魔芋是高经济价值作物,种植魔芋是我国秦巴、云贵区域的特色,是山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由于良种缺乏、种植水平不高,魔芋病害重、产量低等这些问题,导致魔芋效益并不理想。本文首先分析魔芋生长环境的需求特性、生长面临的重大病害以及适宜的种植方式;进而总结魔芋生产各环节相关种植技术要点,形成一套魔芋绿色防病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最后从品种、防病和栽培三个角度对魔芋研究与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2.
以‘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材,种子发芽后30d移入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红/蓝光组合(1:1、3:1、5:1、7:1)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在番茄果实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及蛋白组数据。结果表明,在转色期和成熟期,对番茄风味有积极作用的己醛、反式–2–己烯醛、β–紫罗兰酮、牻牛儿丙酮、6–甲基–5–庚烯–2–酮、2–苯乙醇、愈伤木酚的含量在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中最高,而对风味有消极作用的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较低,并且在成熟期为0。进一步分析了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与对照相比的差异蛋白,在成熟过程中番茄果实共鉴定到12个与挥发性物质产生有关的差异蛋白,其中8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通过对12个差异蛋白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发现,只有转色期的苯丙酮酸互变异构酶(MIF)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表达不一致,其他11个蛋白在两个水平表达均一致。  相似文献   
83.
为提高红托竹荪干燥品质并获得最佳干燥工艺,采用真空红外干燥(vacuum infrared drying,VID)、气流冲击干燥(air impingement drying,AID)、控湿干燥(moisture control drying,MCD)等不同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进行对比研究,以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对红托竹荪干燥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竹荪宏观品质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MCD可获得最小的色差?E和收缩率,AID则能够保证较高的复水比;干燥速率方面,MCD在前期能够获得较高的干燥速率,但后期干燥速率会放缓,而AID在整个干燥过程都具有较高的干燥速率,干燥时间较短;在成分保留上,MCD可以保留较高含量的多糖、三萜和黄酮,而采用VID可以有效保护多酚。单位能耗随干燥温度的升高明显降低,不同方式下VID的干燥能耗值整体偏大,MCD的单位能耗最低(18.82 kW·h/kg)。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上述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综合评分后得到的结果排序为:MCD>AID>VID>HAD,MCD干燥方式中采...  相似文献   
84.
赵泽洪  张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85-2885,2887
从现实出发,剖析了限制农民组织化发展的因素,研究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相关可行性对策与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优化马来西亚链霉菌ECO 00002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阿扎霉素F产量,为其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在摇瓶水平上,采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考察葡萄糖、淀粉、酵母膏、大豆粉、氯化钠、磷酸氢二钾等6个因素对阿扎霉素F HPLC效价的影响,并通过Response-Surface-Analysis(RSA)试验确定各因素最大响应值;进一步通过梯度试验,筛选适宜的初始pH、发酵瓶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最后利用优化的发酵条件在50 L全自动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应用试验,验证优化条件。【结果】发酵培养基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大豆粉和葡萄糖,其最大响应值分别为2.90%和1.59%;优化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5,装液量100 mL/500 mL,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结论】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摇瓶水平上阿扎霉素F HPLC效价由原来的637.59μg/mL上升到1950.26μg/mL,HPLC效价提高率为205.88%(P0.01);50 L发酵罐阿扎霉素F的HPLC效价为2094.12μg/mL,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6.
本文研究了在罗非鱼养殖池中放以芽胞杆菌为主体的复合微生物对池塘微生物菌相,水质条件,藻相和罗非鱼生长状况的影响,菌剂含活菌数为1)69个/g,用量为1.5mg/L,一个月的试验表明:(1)投放的芽胞杆菌繁殖成鱼池的优势菌群,高峰时占异养菌数的50%,但这种优势不能长久维持,约15天后需再次投放;(2)鱼池投放菌剂后,能有效改善水质条件,底层溶氧明显增加溶氧量增加2倍以上;有效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营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皮中总三萜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考察了液固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茯苓皮干粉粒度对茯苓皮总三萜提取率的影响,并对部分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50%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波功率500 W、液固比15∶1(V/m,mL∶g)、干粉粒度0.150 mm、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0 min为最优提取参数组合,验证试验的提取率为2.6%,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88.
在剑湖选择11个采样点,于2011年1月、4月、6月和10月按季度4次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52种,主要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环节动物种类。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密度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生物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采样点全年密度为16~23840个/m2,最高密度出现在采样点A左,最低密度则在采样点E右;生物量全年为1.68~2343.47 g/m2,以采样点D最高,采样点I最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全年为0.10~2.75,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Shannon -Wiener 指数、Simpson生物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全年分别为0.09~1.09、0.03~0.65和0.03~1.43,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均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89.
从患病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命名为1#菌株。采用传统方法提取菌株DNA,PCR扩增其16SrDNA基因片段、测序,得到该菌基因片段序列长度为1438bp。用MegAlign软件进行比对5种不同种细菌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16SrDNA产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16SrDNA的核苷酸序列与多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同源性为99%,在系统发育树上构成一个分支。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该菌株属于假单胞属,但与已定名的假单胞菌有一定的差异,与几种未定名的假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接近。对其分类地位的最后确定还需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学分析。  相似文献   
9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在长时期的制茶和饮茶过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随着茶叶逐渐在全社会的普及,茶叶完全成为一种商品,甚至走向了全世界。中国茶叶种类和品牌非常多,所以茶叶包装设计在茶叶销售过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茶叶包装设计是否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茶叶能否顺利销售。刺绣纹样是一种民间艺术,而且以少数民族为主,将刺绣纹样融入茶叶包装设计是一种创新的设计方式,有利于提升茶叶文化内涵和自身价值。本文主要是分析如何将刺绣纹样运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从而达到提升茶产品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