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菸蚜研究是1953—1961年在许昌进行的。一年之中,菸蚜的生活周期,春季在桃树上只有3代(包括干母代);在菸草上最多可繁殖15—17代;在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最多可繁殖5—6代。各代平均发育期:干母27天,干雌11天,春季迁移蚜17.4天;在菸草上各代平均7.9天;在白菜上各代平均8.3天,性母13天,产卵性雌蚜约21天。同时观察发现秋季从十字科蔬菜迁往桃树的有翅蚜本身就是性母,在桃树上只能产生产卵性雌蚜,雄岈则是从十字花科蔬菜迁往桃树的。关于寄主植物,菸蚜虽然经常在多种果树上产越冬卵,但干母除可在桃树上成活外,在其他树上的则全部死亡。此外,菸岈的孤雌胎生成蚜和若岈亦可在十字花科蔬菜上越冬,但次年大都不能再在菸草上成活。菸蚜适宜的温度范围为7—29℃,当5日平均气温低于6℃或5日平均相对湿度低于40%时,菸蚜数量均表现下降;温度与湿度对菸蚜消长有综合作用,当5日平均气温达26℃以上、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数量亦表现下降。有翅幼蚜的大量出现,常是该寄主菸蚜数量下降的标志;同时有翅蚜的迁来,也常是该作物受菸蚜为害的起点。由于菸蚜喜集中在菸株幼嫩部分为害,所以菸株打顶和经过3—5次的打杈,常可除去部分菸蚜,使菸蚜数量下降。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菸株上常出现“小型蚜”。在防治方法方面,测定了几种药剂治蚜的药效,以 E 1059较为良好,并经测定菸叶对人并无残毒;防治菸蚜必须采用综合措施,参、春在桃树上防治菸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岫岩县是辽宁省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害虫的生物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研究表明,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田提供了丰富的天敌资源,对一些主要害虫具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通过补充释放天敌昆虫,对主要害虫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棉蚜对棉花生育期及温度条件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不同温度、棉花不同生育期及棉株不同部位上棉蚜的体型大小,结果表明,在20~32℃下随温度的升高,棉蚜个体变小,且高温胁近促使棉蚜往下部老叶转移;棉花顶芽下1~2叶片上蚜体显著大于其它叶位;1999年江苏南京在棉花苗、蕾和铃期,棉蚜体型大小无显著差异,但到吐絮期后则显著变小。温度与棉蚜累积产仔量间的二次函数模拟结果表明,棉花不同生育期,棉蚜的最大累积产仔量和最知道仔温度存在差异。不同温度下缺蚜日最大产仔量表现为苗、铃期小于花、蕾期;但高于28℃后差异缩小,并且高温使棉蚜的死亡高峰日提前。  相似文献   
14.
选用四世代96头天津白猪35日龄断奶仔猪按窝别、体重、性别对等原则随机分到4个处理中,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6头仔猪。4个处理的日粮中亚油的添加量分别为0%、1.8%、3.4%和5.2%,消化能浓度分别为13.52、13.94、14.35和14.77MJ/kg。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油脂添加量,不同能量浓度日粮对仔猪断奶后0~2周日增重、采食量、饲料报酬、日摄取消化能和能量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4周和0~4周日增重以3.4%的油脂组(日粮消化能14.35MJ/kg)最高,并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P<0.05),采食量、饲料报酬、日摄取消化能、能量利用效率均以3.4%的油脂组最好。基于上述指标,天津白猪断奶仔猪日粮适宜的油脂添加量为3.4%,最适宜的消化能浓度为14.35MJ/kg。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美洲斑潜蝇幼虫为寄主,对芙新姬小蜂生物学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蜂成虫喜欢群集活动,飞翔能力较弱;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向上行为;成虫喜欢清洁身体;多在上午羽化,羽化当天或次日产卵。雌蜂大多数选择2龄末或3龄初的寄主幼虫体躯后1/3处产卵,1头寄主幼虫体内落卵1、2、3粒分别为92.25%、5.63%和2.11%。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后半部(占30.17%)或脱离寄主0~15mm的潜蝇虫道内(占69.83%)化蛹。幼虫是否在寄主体内化蛹,与其体内营养物质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果树树龄的增大,主干、大枝以及枝杈处的皮层会形成一些老翘皮。这些老翘皮不但影响树体枝干生长,且其裂缝为山楂叶螨、苹小卷叶蛾、苹大卷叶蛾、桃蛀螟、金毛虫、舞毒蛾、旋纹潜叶蛾以及苹果腐烂病、干腐病等果树病虫提供了理想的越冬场所,使来年的果园滋生病虫害。正确掌握刮除果树老翘皮的技巧,既能及时保护树干和骨干枝,又能有效降低越冬病虫基数。刮除果树老翘皮有四项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在巴黎盆地南部,秋季禾谷类作物上的主要害虫是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它是禾谷黄矮病的主要传毒媒介。自1976年以来,在奥林斯地方对禾谷缢管蚜连续在田间进行种群消长调查,1978年又在农业技术协调协会与植物保护服务站的协助下建立了吸蚜塔(图),以掌握有翅蚜的迁飞,当年夏季就取得了进展。从调查数据看出  相似文献   
18.
新疆棉区棉蚜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阐述了应从新疆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特点出发,以生态治理为根本策略,科学地治理棉蚜危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频振杀虫灯在防治农业害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频振杀虫灯技术在防治农业害虫中的应用,提出应根据具体地区的昆虫资源和主要害虫、天敌的发生特点,在数量、时间和空间上有选择、有节制的使用频振杀虫灯技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害虫防治策略的不断改进,群落生态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农业害虫防治系统中。本文简明、准确的阐述了群落生态学在进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复杂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