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68篇
畜牧兽医   5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总汞和总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总汞和总砷,在最佳条件下,荧光强度与汞浓度在0~16.0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4,检出限为0.0046μg/L;荧光强度与砷浓度在0~60.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0.0376μg/L。Hg回收率为89.3%~113.6%,As回收率为86.7%~112.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85%和0.85%。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于土壤中总汞和总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42.
为提高磷矿粉的有效利用率,利用复合菌种对磷矿粉进行发酵,研究发酵条件对磷矿粉的活化效果,通过改变基质含水率、温度、接菌量和激活剂的用量研究磷矿粉发酵后发酵物和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和水溶性磷含量的变化,并通过试验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磷矿粉与复合菌种发酵后,发酵物和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和水溶性磷含量都有明显增加,但在不同发酵条件下,对磷矿粉活化的能力不同。在发酵过程中接菌量对磷矿粉活化的影响最大,接菌量为4%时,总有效磷含量达9.89%;其次为激活剂量,激活剂量为0.36%时,总有效磷含量达9.35%;最后为温度和基质含水率,其影响基本一致,温度为25℃、基质含水率为70%时,总有效磷含量分别达9.08%和9.02%。磷矿粉活化的最佳组合条件为接菌量4%、激活剂量0.36%、温度25℃、基质含水率70%,该条件下,总有效磷含量达9.92%。  相似文献   
43.
以烤烟为供试植物,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利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不同钝化剂对发酵鸡粪生物有机肥还田Cr、Pb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发酵鸡粪生物有机肥本身也是一种钝化剂,对重金属Cr有一定程度的钝化效果;向土壤中施加钝化剂会使土壤p H升高,但不会影响烤烟植株的正常生长;添加不同钝化剂处理的土壤中Cr和Pb形态分配率不同,对Cr添加膨润土和钾长石钝化效果较理想,达到了71.93%和60.90%;Pb钝化效果效果最理想的是钾长石,达到了52.74%。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不同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打顶时间的耦合对烤烟红花大金元农艺性状和产量、产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现蕾期,高的氮肥施用量(5、6 kg·667 m-2)、50%~65%的田间持水量及初花7 d后打顶可显著增加烤烟农艺性状;田间持水量过高或过低不利于产值的提升;初花7 d后打顶有利于产值的提高,过迟打顶不利于产量和产值的提升;田间持水量为65%、施氮量为纯氮5 kg·667 m-2和初花打顶(A2B3C1)可以实现最优的产量,田间持水量为65%、施氮量为纯氮6 kg·667 m-2和初花打顶(A2B2C2)可实现最优的产值。在不同田间持水量、施肥量和打顶时期的耦合下,施氮量是影响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和产值的主导因素,而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打顶时期是次要影响因素。土壤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打顶时间的耦合对产值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5.
添加有机物料后红壤CO2释放特征与微生物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不同有机物料施入红壤后CO2释放特征及几种形态碳、氮变化进行了观测,并分析其相互关系,以阐明添加有机物料后红壤中CO2释放量及几种碳、氮形态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向红壤中添加5种有机物料(猪粪、牛粪、鸡粪、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培养期间定期采样分析红壤CO2释放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的动态变化。【结果】添加有机物料后,各处理CO2释放速率在培养前期较高,在培养18-20 d后基本趋于稳定。整个培养期间,土壤CO2-C的累积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后红壤CO2潜在释放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小麦秸秆(1.51 g•kg-1)>玉米秸秆(1.38 g•kg-1)>猪粪(0.89 g•kg-1)>鸡粪(0.78 g•kg-1)>牛粪(0.50 g•kg-1)。添加几种有机物料后红壤CO2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秸秆类有机物料分解释放CO2量相当于动物有机肥的2倍以上,其中小麦秸秆最高,牛粪最低,且有机物料分解释放CO2量与SMBC、SMBN、土壤可溶性有机碳(WSOC)和有机物料C/N呈显著相关。【结论】等碳量的有机物料施入红壤后能显著提高土壤CO2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且土壤CO2释放量与土壤微生物量、可溶性碳和有机物料的C/N紧密相关。添加有机物料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碳源、氮源的有效性较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转化和释放。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采自花溪区麦坪废弃煤矿周边的18个土样进行测定,初步分析了土壤中Hg、As、Cr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元素的含量不同,主要表现为旱地小于荒地.Hg、As含量与矸石堆的距离存在正相关性.同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利用全国土壤背景值和贵州土壤背景值对各元素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7.
本文采用消化代谢试验、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等方法 ,研究大尾寒羊哺乳羔羊蛋白质的代谢规律及需要量。结果表明 ,哺乳羔羊对乳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为 94.6 %,沉积率为 73.3%;全哺乳期和补料期羔羊对粗蛋白维持需要量分别为 3.7和 4.0g kgW~ 0 .75·d ,对可消化蛋白质维持需要分别为 3.5和 3.37g kgW0 .75·d ,对可消化蛋白质的生长需要分别为 0 .196和 0 .2 19gDCP g增重。  相似文献   
48.
12—18月肉牛蛋白质营养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头12~18月龄健康鲁西黄牛×利木赞杂交公牛,采用对比试验法,结合消化、氮平衡试验,试验设A、B、C、D四种能量和蛋白水平,能量水平范围为13.49~13.68KJ/kg。结果表明低蛋白水平的全消化道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比高、中蛋白水平有所提高,高蛋白水平的全消化道粗蛋白(CP)消化率高于中、低水平,而沉积N/进食N与沉积N/可消化N均低于中蛋白水平。尿氮排出量随日粮CP的增加有增加趋势。综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12~18月龄肉牛日粮适宜的蛋白质需要量为10.90%~11.50%。  相似文献   
49.
本试验采用特制聚酯纤维滤网袋法和国际法快速测定了9种饲料中的ADF和ADL含量,结果表明:特制聚酯纤维滤网袋法与国标法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聚酯纤维滤网袋法具有简单、方便、快速和精密度高的特点,这为ADF和ADL的快速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决贵州地区玉米高产施肥问题,以黔兴201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L9(34)氮磷钾三因素三水平试验方法,设计了不同的氮磷钾配比,通过在贵州平坝地区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的营养特性和施肥效应,以筛选出最佳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氮肥360 kg/hm2、磷肥225 kg/hm2、钾肥105 kg/hm2印氮磷钾比例为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