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孙华伟  张小飞 《猪业科学》2019,36(5):130-131
"只有被度量,才能被管理",猪场利润受到夏季蚊虫泛滥的影响,相关数据呈现为"一笔糊涂账","全进全出"仅流于形式,后备猪入选"靠脸吃饭"和公猪福利差等形形色色的"黑洞"吞噬。猪场管理者只有有效地盘点出自己猪场"黑洞"的数量及大小,并在损失进入"事件视界"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22.
甜瓜枯萎病拮抗内生细菌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势健壮的黄瓜、南瓜和甜瓜苗的根部及茎部分离获得294株内生细菌,与枯萎尖孢镰孢菌进行对峙培养,获得具有抑茵活性细菌18株,占总茵株数的6.1%.再利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对其进行体外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H-2、H-4、H-6、N-7、T-16、T-18 等 6 个菌株的发酵滤液对枯萎镰孢菌的桔抗作用较强,但H-1与H-4对种子萌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H-5、H-6 和 N8 等菌株对甜瓜幼苗具有促生作用,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75.6%、60.1%和66.7%.H-5 菌株对甜瓜枯萎病可能具有潜在的生防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盈利猪场与亏损猪场的剖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众多猪场的调查发现:猪场规模并不是猪场盈利的关键因素,虚胖(大而不强)是很多规模猪场的通病。猪场管理者对猪场的作用非常大,盈利猪场与亏损猪场在生产节律,对待猪价、实验室检测的态度及对困难解读的视角都明显不同。猪场的顶层设计和猪场员工的稳定性对猪场是否盈利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安徽省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6月份以来,安徽省淮南等地鸡群流行一种以腺胃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9日龄鸡胚接种病鸡的肝、脾、腺胃等病料分离到的HN毒株,在鸡胚中可稳定传至12代,具有规律性死亡和胚胎病变,ELD50为109.75。用HN鸡胚尿囊液毒人工感染试验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典型病变。HN鸡胚尿囊液经负染后电镜观察,具有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病毒液经胰蛋白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IBV单抗ELISA检测呈强阳性反应。应用分离毒研制的油乳剂疫苗经试验和临床应用表明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表明,HN每株为IBV成员。  相似文献   
25.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型IB)是近年来严重影响我国养鸡业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于1997年6月始在我省的淮南、合肥、巢湖等地的鸡群中发现此病。主要表现为病鸡羞明、流泪、肿眼,有呼吸道症状,且有拉稀、消瘦等症状;剖检特征病变为腺胃肿大如球状,胃壁增厚,腺胃乳头有出血等,很易误诊为鸡马立克氏病和鸡新城疫病,死亡率30%左右。该病在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上与呼吸型及肾型传支有着明显的不同,使用现有的呼吸型及肾型传支疫苗对本病没有保护作用,所以研制出能有效预防鸡腺胃型传支病的疫苗是当务之急。鉴于此,我们利…  相似文献   
26.
27.
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重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已然成为人们饮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健康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基层畜牧兽医站防疫工作,是确保健康、安全动物进入市场的重要一环,因而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十分重要。结合工作经验,浅谈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8.
利用设计的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4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安徽地方分离株膜蛋白M基因全长片段并进行了克隆测序。将各IBV安徽地方分离株与GenBank中注册的一些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发现毒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5%~100%,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3%~100%;不同毒株间存着重组、缺失、插入及点突变等变异,从ATG至第140 bp区段的核苷酸序列变异频率最高;4株分离毒株属于同一个进化群的2个不同进化亚群,与我国常用疫苗毒株H120、M41和W 93不属同一个进化亚群。  相似文献   
29.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植株体内内源激素水平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玉米苗期接种丝黑穗病菌后植株体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从寄主与病菌互作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植株后,植株体内单一激素ABA含量提高;IAA、GA和ZR的含量降低;IAA/ABA、ZR/ABA、GA/ABA及(IAA+GA+ZR)/ABA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激素间的比值变化较单一激素的含量变化更加显著,相对单一激素的调控作用,激素间相互作用对调节植株生长发育更为重要。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的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一系列变化可能是引起植株出现畸形症状(如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和丛生等)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0.
鸡毒支原体灭活抗原超滤浓缩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生产鸡毒支原体灭活疫苗的抗原浓缩工艺。[方法]采用Millipore中型盒式超滤系统对鸡毒支原体灭活抗原进行超滤浓缩试验,并利用紫外光度法测定不同倍数浓缩滤液的吸光度变化。[结果]消毒液高压灭菌后无细菌污染,超滤仪回流液循环后、抗原浓缩前后均无细菌污染。瑞氏染色后发现,除尾液样品中无支原体外,其他样品中均可见形态不规则、蓝色的支原体菌体。使用100K超滤膜堆浓缩后,支原体抗原无泄漏。溶液的吸光度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而上升。原液浓缩5、10、15倍后,吸光度分别增加了0.718、1.2815和1.4645。[结论]此次试验建立了适合于鸡毒支原体抗原超滤浓缩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鸡毒支原体疫苗及其多联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