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6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29篇
  14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不同施肥量对枸杞生长、产量及外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枸杞生长、叶绿素、果实产量和果实外观品质等的影响,为南疆地区枸杞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年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处理,重复3次,设置不施肥(对照)、低肥、中肥、高肥和常规习惯施肥5个施肥水平,分别记为CK、F1、F2、F3和F4,各处理施肥量按照施肥量的30%、40%和30%分别在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期和秋果期三个时期施肥,分析不同施肥量对土壤养分状况、植株净生长量、干鲜果产量、叶绿素含量和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表层养分累积增加,pH值呈下降趋势,总盐含量影响呈增加的趋势;施肥量的增加显著增加结果枝数、抽新枝数和最长新枝的数量;施肥量对产量影响显著,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3>F2>F4>F1>CK;SPDA值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SPDA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施肥量增加粒度、纵径和百粒重等呈增加趋势。【结论】在滴灌条件下,67.5 kg/667 m2(N∶P2O5∶K2O=1∶0.75∶0.5)的施肥量可促进枸杞植株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外观品质,是适宜于枸杞生长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利用非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枸杞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为干旱区枸杞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宁杞1号枸杞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灌水量灌溉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以习惯灌水量为对照,其他处理灌水量为对照的2/3、1/2、1/4, 分别记为 L1、L2、L3、L4,重复3次。分析灌水量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增加灌水量,枸杞各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增加,各处理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均以对照最大;灌水量对枸杞果形指数和枸杞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枸杞受水分胁迫的程度加剧,果实横径、枸杞总黄酮含量和枸杞多糖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蒸腾蒸发量逐渐降低,产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相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各处理均表现为减产,降幅依次为11.31%(L2)、43.07%(L3)、45.69%(L4)。【结论】在生产中,453.30 m3/667 m2的灌水量为枸杞适宜的灌水量。  相似文献   
53.
MADS-box是一个超家族基因,可通过形成多聚体复合物实现对花发育的调控。其中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1(SOC1)作为MADS-box家族的重要成员,对花形成时间起决定作用。作为转录因子蛋白,SOC1包含MADS,I,K和C 4个独特功能的结构域,发挥功能的过程中,其中K结构域能够调控同源或是异源蛋白多聚体的形成,I结构域能够稳定转录因子结合DNA的作用。在单子叶植物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开花时间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开花时间不确定,后者是确定的。尽管不能直接推断这种现象与SOC1形成植物不同复合物相关联,但雷竹和拟南芥SOC1是否具有形成相同模式的复合物对于竹类植物开花时间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雷竹和拟南芥SOC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重点分析SOC1在形成多聚体模式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拟南芥SOC1能形成同源二聚体,并且可通过结构域是I和K区形成同源多聚体;而雷竹SOC1不能形成多聚体,但可以通过K结构域形成同源二聚体。因此,I结构域可能是引起拟南芥和雷竹SOC1多聚体状态不同的一个原因,这个结构域是否对开花定时起决定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转基因功能验证。图5表2参29  相似文献   
54.
根据所采用的有机小麦生产技术,对生产基地选择、基地的转换期和缓冲带等进行了论述。在有机小麦的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土壤与栽培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收获、包装与贮运和建立可追溯体系等方面展开进一步阐述。最后,展望了有机产品小麦生产技术的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55.
<正>川杂棉36(区试代号SCH2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新品系R206为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选育的F1核不育杂交种,于2008-2009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区试,2011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2013年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3)第086号。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  相似文献   
56.
SA1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抗病虫核不育两用系,2010年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 1 SA1的选育过程 SA1是2001年以核不育两用系GA18作亲本,与抗虫品系R43杂交,2001年冬季在海南加代,F1代自交,从F2代开始,连续三代在人工接菌的病圃上种植,并用卡拉霉素进行抗虫性鉴定,再用抗虫的可育株与不育株杂交,同时做育性鉴定,逐代提高不育株率的选择压,然后选择优良的株系,在株行内连续2代次的混合兄妹交,并综合抗病虫性、品质、育性等性状进行鉴定,从而筛选出一个抗病虫性好、品质优、育性稳定、不育株花药败育彻底、生长势旺、丰产性好的优良兄妹交株系,并定名为SA1.2005年利用恢复系开始测配杂交组合,2006年开始进行组合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57.
采用盆栽法,设置不同生活污水浇灌水平,对奶白菜根际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最终单株鲜重.结果表明,随着奶白菜的生长,所有处理的酶活性均有增加,但在增加幅度和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转化酶活性增加显示出较复杂的变化态势;不同处理磷酸酶活性差异随着时间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除处理B和处理C之间的酶活性始终相似外,其他处理之间的酶活性差异都随着时间增加.除处理C和处理B及处理D的地上鲜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任何2个处理间的地上部分鲜重都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8.
以枸杞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灌水量为试验因素,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枸杞耗水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枸杞的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枸杞对水分的消耗基本呈现为秋果采收期小、营养生长期较大、高峰为盛果期和盛花期的特点。通过对枸杞产量和耗水量进行拟合,得出水分生产函数为y=-0.00025X2+0.39276X-17.2013(r=0.9547),当耗水量为达到781.47mm,产量达到1944.05kg/hm2,即当灌水量达到675mm时,不仅可获得最高产量,使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枸杞品质,实现了高产与高效的统一。  相似文献   
59.
丁鱼岁“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丁鱼岁腐皮病的病原菌,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细菌常规分离方法,从丁鱼岁体表病灶部位、内脏及血液分离出优势菌株GXZ01,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GXZ01是温和气单胞菌。(2)该菌呈短杆状,长度约为0.7~1.1 μm,属革兰氏阴性菌;(3)该菌对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菌必治等8种抗生素敏感,对丙氟哌酸、氨苄青霉素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不敏感。表明温和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可以导致丁鱼岁腐皮病的发生,这尚属首次报道,将对该鱼的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传统意义上,该病多发于冬季,主要特征为哺乳期仔猪的高死亡率,夏季发病的报道较少。当前,大多数猪场在免疫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后仍会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只是免疫后猪群发病的程度不同。因此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的彻底防控不仅要通过免疫的方式让猪群获得抗体,同时还要通过生物安全、猪舍的保暖、控制环境的湿度等方面进行防控,达到对猪流行性腹泻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