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催产素在牛黄体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牛卵巢黄体中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与催产素表达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及双重酶标记对4例发情周期牛黄体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催产素的分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体各区均含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催产素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细胞形态类似,均呈现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细胞核位于中央或偏于一侧,部分细胞有突起。双阳性细胞的形态与分布与OT阳性细胞基本一致。对于NSE-OT双阳性细胞和OT阳性细胞数目进行检验表明,二者在数量上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黄体中OT主要在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72.
硫酸钠、亚硫酸钠和巯基乙醇对角蛋白酶具有强烈的激活作用,使角蛋白酶活力分别依次提高了4,7和20多倍,其主要表现作用于角蛋白酶中的二硫键还原酶。亚硫酸钠在0.01mol/L浓度下不仅作用于二硫键还原酶,而且还作用于多肽水解酶。硫代硫酸钠对二硫键还原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角蛋白酶降解羽毛角蛋白首先是角蛋白酶中的二硫键还原酶使角蛋白中二硫键裂解产生变性角蛋白,然后在多肽水解酶的共同作用下,将变性角蛋白逐渐分解成多肽、寡肽和游离氨基酸,使角蛋白彻底分解。角蛋白酶中的二硫键还原酶是降解角蛋白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73.
紫薇花粉贮藏及花粉活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3个紫薇品种花粉活力及不同贮藏温度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紫薇品种鲜花粉活力存在极显著差别.低温有效地延长了花粉活力的保持时间,在4℃条件下,花粉活力保持164.278 h;在-20℃条件下,花粉活力保持141.278 h;在室温条件下,紫薇花粉活力仅保持18.444 h.  相似文献   
74.
针对绿茶传统单机加工的生产效率和茶叶生产清洁化问题,本研究依托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对绿茶自动化加工中各环节的技术参数进行过程调控,总结出绿茶自动化生产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75.
为建立崂山奶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永生化细胞系,将已构建的pcDNA3.1-EGFPTERT转入崂山奶山羊BMSCs中,利用含G418的培养基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TERT-BMSCs;通过多次传代,测定其生长曲线;选取高代次TERT-BMSCs的分裂中期相的细胞,检测其染色体及核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转入TERT基因的崂山奶山羊BMSCs能够稳定表达该基因,其生长曲线呈"S"形;在多次传代后,P40代细胞的核型正常率仍能达到88.24%。综上提示,转染得到的TERT-BMSCs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其细胞生长稳定,符合永生化细胞特征,为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组织修复及基因工程种子细胞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6.
磺胺喹恶啉是一种广谱抗菌药 ,在机体内存留时间长 ,对冶疗动物疾病有特效 ,在畜牧业和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也正因为如此 ,在宰后体内药物残留往往会严重超标。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 ,要想出口创汇 ,必须有科学检测手段 ,才能为产品质量作保障。1 分析原理本方法采用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MSPD)技术进行样品提取和净化 ,其基本方法是将 0 .5 g肌肉组织与适量C1 8液相填料混合、研磨 ,制成半固态装柱。经二氯甲烷洗脱后 ,用液相HPLC—UV测定 ( 2 70nm)。2 实验材料2 .1 标准品 磺胺喹恶啉 (美国Sigma公司 )。2 .2 主要试剂 C1 …  相似文献   
77.
为获得纯合多巴胺D1受体(DRD1)基因敲除小鼠,试验引进敲除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繁殖,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子代应包含三种基因型(敲除纯合子、敲除杂合子及野生型)小鼠,需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DRD1基因敲除小鼠的饲养繁殖获得成功,目前已获得大量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通过对DRD1基因敲除小鼠不同繁殖模式下小鼠的分娩数、总产仔数、平均每胎产仔数和成活数比较,发现杂合子的繁育能力最强,纯合子之间进行交配繁育能力最低。试验表明,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可靠的鉴定方法可得到DRD1基因敲除鼠,且DRD1敲除杂合子小鼠较敲除纯合子小鼠繁育能力强,提示DRD1基因可能影响动物繁育能力,研究结果为动物繁育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8.
于2006年立项承建文冠果园,现就陕西省靖边县文冠果发展展开谈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2005年从临沂市木瓜研究所引进罗扶、长俊,在宸龙山庄试验,推广800亩,表明沂州木瓜适应性强,易管理,坐果率高,经济栽培期长,可增加果农收入.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讨小鼠MyoD基因诱导绵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为成肌细胞的可能性,本研究用小鼠MyoD-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质粒转染绵羊UCMSCs,在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的同时,检测成肌细胞标记蛋白表达、表达成肌细胞特异蛋白的细胞比率和成肌细胞特异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未转染)相比,在转染MyoD-pcDNA3.1质粒后第21天,大部分细胞呈现似成肌细胞的细长管状;与对照组未表达相关蛋白相比,转染MyoD-pcDNA3.1后第8天,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表达MyoD和Desmin蛋白荧光,转染后第16天,不仅观察到细胞表达MyoD和Desmin,而且观察到MyoG蛋白的表达;对于转染细胞后22 d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表达MyoD、MyoG和Desmin的细胞比率分别达93.5%、97.4%和99.5%;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转染MyoD-pcDNA3.1后第28天,其细胞中的MyoD、MyoG和Desm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2.046、2.389和5.489倍。上述结果表明,利用小鼠MyoD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具有诱导UCMSCs分化为成肌细胞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