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74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56篇
  38篇
综合类   343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66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改良剂对草莓种植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土壤改良剂的使用对草莓种植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细菌总数、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土壤改良剂的高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北京市两处草莓种植生态农场,通过施加土壤改良剂(EM菌,靠山多霸)于草莓种植土壤中,经一季草莓种植后,收集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比较土壤改良剂对草莓种植土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探究EM菌、靠山多霸对草莓种植土壤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调理剂的施用增加了土壤细菌总数,改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同时也明显改变了不同分类水平下各类细菌所占比重。[结论]该研究证明土壤调理剂的合理使用对于提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调整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促进植物生长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森林碳汇的研究进展及测算方法。同时以清原县大边沟林场为研究基地,通过对相关树种森林碳汇的测算,对森林碳汇的功能做出了评价,可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以囊状紫檀为砧木(直径0.6~0.7cm)嫁接檀香紫檀和大果紫檀,其成活率分别是96.67%和85.56%,嫁接芽在36d内生长分别达到19.5cm和25.9cm;以印度紫檀为砧木(直径0.3~0.4cm)嫁接两者的成活率分别是83.33%和57.78%,嫁接芽在36d内长分别达到19.8cm和16.0cm。综合评价,选择直径0.6~0.7cm的囊状紫檀作为檀香紫檀和大果紫檀的嫁接砧木,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也有利于嫁接芽生长。  相似文献   
24.
25.
我国实行的高校教育模式是通才型,比较注重通识知识的学习,然而,占通识课程学习比重较大的是政治理论课,缺乏涉及人文、艺术与社会内容的学习。可以适当的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学习人文、艺术与社会内容的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感,也培养学生对社会、人文及自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以后自身的发展。本文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的教学课程设置,重点探讨了我国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6.
27.
介绍了一种大功率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阐述了大功率充电机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纤维饲粮对福建黄兔表观消化率、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及盲肠纤维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断奶福建黄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4组分别饲喂由添加比例为25%的苜蓿草粉、甜菜渣、燕麦草、大麦糠为纤维饲料原料配制而成的饲粮。试验期为60 d,于试验第54天以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屠宰后测定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二者比值,盲肠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结果表明:①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不溶性纤维(IDF)、可溶性纤维(SDF)的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大麦糠与燕麦草组(P<0.01)。其中,甜菜渣组不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的消化率最高,与苜蓿草粉组差异显著(P<0.05)。②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大麦糠组(P<0.01),但显著低于燕麦草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大麦糠和燕麦草组(P<0.05),其中甜菜渣组隐窝深度最低。甜菜渣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③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盲肠3种纤维消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大麦糠和燕麦草组(P<0.01),其中甜菜渣组的3种酶活均极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所述,对比4种纤维饲粮,在饲粮配方中添加25%的甜菜渣能提高肉兔的表观消化率与盲肠纤维消化酶活性,并能改善十二指肠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29.
本文研究了茎秆层松散度和谷粒动能对谷粒分离的影响,得出了茎秆层具有一定的松散度是谷粒分离的先决条件。随茎秆层松散度和谷粒速度的增大,分离效果增强,分离时间缩短。根据使茎秆层具有较大的松散度和谷粒具有较大的动能,设计了一种新的分离装置。实验表明,这种分离装置较键式逐稿器的分离性能强。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海南中部丘陵区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的特征,分析影响该地区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为海南中部丘陵区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省枫木实验林场广泛分布的3种人工林(马占相思林、桉树林、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下植物调查和土壤养分测定,对比分析不同林分间林下植被物种组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通过RDA排序揭示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结果】3种人工林林下植被茂盛,桉树林林下植物种数(68种)最多,其次是马占相思林(60种),橡胶林(58种)最少。各人工林灌木层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以马占相思林最高,且显著大于桉树林和橡胶林(P<0.05,下同);Simpson指数以马占相思林最高,且显著大于橡胶林,桉树林与其他2种林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而Pielou指数在不同林分间无显著差异;桉树林与橡胶林间的草本层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