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39篇
  32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品育815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5年以97土31为母本、917-4490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经多年系谱法单株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 98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9.1%,增产点率82.6%;2015—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试,2 a平均产量4 917.1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增产点率73.9%;2017—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66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9%,增产点率83.3%。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44。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和铜川市以及河南省、河北省沧州市的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2.
肥力及施肥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生长发育后期 ,由于气候异常或干热风 ,使冬小麦高温逼熟千粒重大幅度下降 ,但较高的肥力水平及合理的施肥技术对稳定千粒重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增施钾肥、氮磷钾配施 ,后期补氮及后期喷施KH2 PO4 和叶面肥对于提高千粒重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3.
晋南高海拔冷凉区生态气候复杂,早霜冻灾害频发,中晚熟玉米品种与有效积温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差距大,最终影响玉米品质。因此,在上一年度筛选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临汾市典型的气候代表区域进行了中早熟品种适应性研究,早霜冻灾害发生后调查中早熟品种与当地种植品种的乳线比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太林乡夏家岭中早熟玉米品种先玉 1409 较农户品种增产 3.81%~18.49%,脂肪和淀粉含量较高,但种植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其密植增产潜力,增产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克城镇上柳村中早熟玉米品种先玉 1506 适应性较好,较农户品种(覆膜)增产7.34%~22.66%,淀粉含量较高,适宜该地区推广种植;乔家湾乡木掌村地区和育 187 较农户品种增产 8.65%,先玉 1409 和先玉1506 较农户品种减产 1.66%~6.45%,且 2 个年度试验(2022 年度试验结果已发表)均表明和育 187 积温与当地光热资源相匹配,稳产性更好,增产潜力更大,其脂肪和淀粉含量较高,对早霜冻提前和低温寡照灾害更加安全,适宜该地区推广种植。研究结果为晋南高海拔冷凉区玉米生长发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农艺措施、实现高产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优7287为材料,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高-低-高的趋势。蛋白质组分含量呈现高-低和低-高两种类型,其中清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呈现高-低的变化趋势,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呈现低-高的变化趋势。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动态变化及积累规律影响较小,对其积累量均有一定的提高效应。对成熟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差异研究发现,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籽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5.
为研究不同苗情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对春季追肥方式的响应,于2021—2022年以10月13日(一类苗)、10月19日(二类苗)、10月28日(三类苗)和11月10日(一根针)播种的小麦为研究对象,在基施复合肥(N、P2O5、K2O含量分别为25%、14%、5%)750 kg/hm2条件下设置不同追肥方式,一、二、三类苗仅追施尿素,其中一类苗拔节期追施135 kg/hm2(N拔135);二类苗设返青期45 kg/hm2+拔节期90 kg/hm2(N返45+N拔90)、拔节期135 kg/hm2(N返0+N拔135)2个处理;三类苗返青期和拔节期追施,设45 kg/hm2+75 kg/hm2(N返45+N拔75)、75...  相似文献   
126.
氮,磷,有机肥对小麦白粉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白粉病日趋严重,并已成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在影响小麦发病的诸多因素中,环境条件和遗传基础是影响小麦抗病性的主要因素。但栽培条件直按影响着群体发育、植体素质,从而影响病害的发生程度。本文根据1989—1990年的肥料定位试验,通过分析施肥与小麦白粉病病指的定量关系,以期为合理施肥、协调养分平衡,提高小麦抗病性能,增加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临优145和临优2018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2个小麦品种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仍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不同播期下,临优145的B、Rmax、R2和R3变异较大,临优2018的K、R1、R3、T2和T3变异较大;不同种植密度下2个小麦灌浆参数变异相对较小。灌浆速率对临优145粒重影响较大;中后期灌浆持续时间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对临优2018的粒重影响较大。在晋南生态条件下,2个供试小麦均以10月9日播种,种植密度225万基本苗·hm-2时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128.
采用盆钵模拟试验,研究了两种解磷剂对种植小麦的石灰性土壤中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干湿交替情况来加速土壤熟化,再测定不同时期土壤中有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经过分析得出有机磷与速效磷成显著的负相关,即腐殖酸解磷剂能促进有机磷向速效磷转化,并明显提高速效磷的含量,各处理腐殖酸解磷剂均优于或约等于无机解磷剂,且腐殖酸解磷剂中以100:1处理的效果最好,无机解磷剂对土壤磷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9.
不同施钾量对小麦基因型吸收氮磷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钾水平下 ,不同小麦基因型植株含氮、磷量差异显著。在低钾或缺钾条件下 ,7个小麦基因型间植株N/K比差异显著 ,P/K比差异不大。在供钾充足条件下 ,不同小麦基因型植株N/K ,P/K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可以看出不同小麦基因型耐低钾及高效利用钾的能力与植株氮的吸收、氮钾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0.
临玉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农业试验站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合作,以自选系隰31为母本,自选系5132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半凑型中早熟玉米杂交种。在2a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屯玉8号增产显著,具有高产稳产、抗旱抗病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我国华北早熟区春播和黄淮海区夏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