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同仁县犬瘟热流行情况的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瘟热是犬瘟热(狗瘟)病毒引起的犬的急性热性传染病。2005年冬至2008年底在同仁县广泛流行,以严重的胃肠炎为特征,并伴发有眼、鼻、呼吸道炎症。1流行情况据调查,疑似犬瘟热在解放前我省各地就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犬只大量发病死亡,不死犬的后遗症是后躯瘫痪。1985年同仁县广泛流行疑似犬瘟热,犬只大量发病死亡,耐过犬只部分有后躯瘫痪的后遗症。2005年冬至2008年底,犬瘟热在同仁县隆务河流域又广泛流行,家庭拴养的犬只大批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22.
葎草的核型和性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葎草核型和减数分裂的研究,表明葎草的性别决定方式是:雌株是2n=14+XX;雄株是2n=14+XXY。其中性染色体是最大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23.
采用顶芽滴液法和种子浸泡法进行悬铃木多倍体诱导,比较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出苗率和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2%秋水仙素对种子进行浸泡,染色体未出现加倍,而0.3%秋水仙素对子叶进行连续7天的处理,诱导加倍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24.
小麦糯性基因多重PCR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通过一次反应能够同时鉴定3个小麦糯性基因(Wx-A1、Wx-B1和Wx-D1)的多重PCR反应体系,研究了PCR反应组分和循环参数对多重PCR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的引物浓度比例和反应的Tm值是多重PCR成功的关键,当引物浓度比例(SSR/MAG267)为1(0.1 μmol/L∶0.1 μmol/L)~1.22(0.11 μmol/L∶0.09 μmol/L)、Tm为58℃时,Wx-A1、Wx-B1、Wx-D1基因的多重PCR结果最好.该多重PCR方法能快速高效地鉴定3个Wx基因,可用于糯麦选育和小麦品质育种的复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5.
我国苜蓿害虫种类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奔  周敏强  王娟  蒲毅  张丽  袁明龙 《草业科学》2016,33(4):785-812
苜蓿是我国栽培最为广泛的重要优质牧草,虫害是限制苜蓿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全面调查了CNKI数据库中自1980年以来我国苜蓿害虫的研究论文,整理出了目前我国已报道的苜蓿害虫名录,并对所有文献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报道的苜蓿害虫共计297种,隶属于8个目48个科,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苜蓿夜蛾(Heliothis olipsacea)和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5种害虫。自1980年以来,CNKI中收录的苜蓿害虫相关文献共计226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40篇,期刊论文184篇。研究内容涉及生物生态学特性、防治、种类和多样性调查、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个方面,其中前两者的研究较多,而后者较少。笔者建议今后苜蓿害虫研究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开展苜蓿害虫种类调查,明确各大苜蓿种植区的关键害虫;2)加强苜蓿害虫基础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3)推进苜蓿害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4)建立苜蓿害虫综合管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6.
以"青大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青大1号"紫花苜蓿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青大1号"紫花苜蓿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青大1号"紫花苜蓿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果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青大1号"紫花苜蓿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70%条件下的醇提法。  相似文献   
27.
 甘薯块根组织受病原物的侵染或经有害化学试剂(如HgCI2)的处理,均能诱发产生一类呋喃类萜植保素。虽然人们对这类物质中主要成分——甘薯酮能阻碍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作过报导,但对感病后甘薯块根中的这类呋喃类萜合物的活性,没有进行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28.
斗遂 《食用菌》1991,13(4):26-27
  相似文献   
29.
一个男人,坦诚地面对自己,这有什么不对?要知道,勇敢面对自己,比起勇敢面对他人和世界,要难得多。  相似文献   
30.
根据七个甘薯品种抗根腐病特性鉴定的结果,用分光光度法和薄层扫描分光光度法来检测受根腐病菌侵染后甘薯块根组织中呋喃类萜植保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接种根腐病菌后的早期状态中,抗病品种徐薯18侵染组织内积累呋喃类萜植保素的速度较快,且含量较高,而感病品种胜利百号积累呋喃类萜植保素速度则较慢,且含量小。于接种24和48小时后分析各个抗感品种病部的呋喃类萜植保素含量与其对根腐病的抗病性高度相关。据此,建议将接种后产生呋喃类萜植保素的特性作为衡量甘薯品种对根腐病抗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