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29篇
  6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陆地棉纤维品质相关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以湘杂棉2号和中棉所28两个具有共同亲本的陆地棉强优势杂交种的F2为作图群体,构建覆盖率较高的遗传图谱,发掘稳定的纤维品质相关QTL,为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SR标记和JoinMap3.0软件构建陆地棉连锁图,利用Win QTLCart 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对2群体6个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在F2和F2:3中进行QTL定位。【结果】利用包含245个多态位点、全长1 847.81 cM的遗传图谱检测纤维品质QTL。中棉所28群体在多环境平均值的联合分析中检测到22个QTL,三环境分离分析中检测到39个QTL;湘杂棉2号群体分别检测到18个和51个QTL。在A3、D2、D9等染色体上有QTL成簇分布现象,并在2个群体中发现一些不受环境影响,稳定遗传的QTL。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麦克隆值和伸长率4个性状在2个群体中发现有8对共同QTL。【结论】这些稳定遗传的QTL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纤维品质改良的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82.
芝麻种质资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调查186份国内外芝麻资源的21个表型性状,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对所 有性状进行聚类分析,186份材料可划分为7个类群。结果表明:选取单株蒴数多、千粒重高、花期适中的大蒴材料 作亲本能显著提高单株产量;不同地区间品种农艺性状整体变异差别较小,区域内变异较大且侧重的性状不同;聚 类结果显示,芝麻品种的遗传差异与地理远缘无明显相关性,说明培育高产优质品种时,亲本选配要以亲缘关系为 主要参考依据;同时推测国内芝麻的引种传播是由南向北进行的。  相似文献   
83.
采用PCR和PCR-Southern跟踪检测,Bt和GNA两个抗虫基因在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花TL1的3个连续世代均稳定存在,完全连锁遗传;室内棉铃虫生物测定表明,该转基因植株的3个世代都高抗棉铃虫,各世代之间抗性水平一致,没有显著性差异;温室蚜虫抗性试验显示3个世代均对蚜虫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相当。因而,两个抗  相似文献   
84.
金骏培  张天真 《作物学报》2004,30(11):1080-1085
构建陆地棉超高产轮回选择群体基础群体的亲本材料包括皖杂40的亲本I40006和I40007、湘杂棉2号的亲本I40001和I40005、中杂028的亲本中4133以及优良种质中棉所23和苏棉12。将源于长江流域的材料和源于黄河流域的材料分别互交,其后代自交后分别再在长江流域材料和黄河流域的材料内进行株与株间的选择交配,得基础群体一(Q10  相似文献   
85.
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共享平台(CGRSP)采用了国家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整合教育部所属高校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对其中水稻、大豆等十几种主要作物的创新种质、遗传材料、代表性地方品种等特种遗传资源进行数字化、标准化整理.平台基础是采用ASP.NET框架和C#构建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数据库,收集保存了12万份共性品种资源,具有动态创建遗传资源个性表的功能,同时实现了基于Internet的用户角色分配、多种检索、种质图片管理、数据交换和分析统计等功能,使之成为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研究以及农业生产所依托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86.
为了揭示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及其恢复的分子机理,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F1开花前6 d花药的基因表达谱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的基因表达谱与其"同核异质"的保持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提示细胞质基因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调控作用,雄性不育基因引起核基因组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雄性不育的更直接的原因。恢复基因引入到不育系获得F1,其花药的基因表达谱与恢复系基本相同,提示核内恢复基因可以反作用于细胞质不育基因对核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恢复花粉的育性。CMS基因对核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恢复基因对这种作用的逆转可能是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恢复的重要原因。另外,还鉴定了36个在恢复系和F1优势表达而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不表达或者微量表达的cD-NA扩增片段,为恢复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对7个置换系和渐渗系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 1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遗传分析。利用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模型(ADAA),分析了8个杂交亲本和28个F1主要农艺性状的2年资料,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其中衣分和衣指加性方差的比率较高,分别为33.0%和42.2%,单株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存在显著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比强度由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狭义和广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8.
以苏棉16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Bt+Sck基因获得5个转基因株系(301-5 T2、305-5 T2、312-5 T2、314-4 T2和332-2 T2),对这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分子杂交及其农艺性状评价.与受体苏棉16相比较,转基因株系的单株铃数和抗虫性显著提高;叶型变小、叶色加深;株高变化不大;铃重、衣分降低,其中305-5 T2和314-4 T2的衣分显著低于受体苏棉16;转Bt+Sck基因纯系的纤维品质与受体苏棉16无显著性差异;除305-5 T2产量低于受体苏棉16外,其余纯系与受体苏棉16的皮棉产量持平.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不同的转Bt+Sck基因纯系对棉花农艺性状表现所产生的效应有所不同,为培育新的品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9.
利用 F2 转 Bt 基因抗虫杂交棉新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不同抗虫棉品系间互交、后代选择的方法选育出聚合整合位点不同的Bt基因纯合抗虫棉种质,开展了培育以 F2 利用为目的的杂交种探索研究.类似 F2 世代 Bt 基因的不同分离类型,聚合有不同数目 Bt 基因的棉株在整个生育期对棉铃虫有显著的抗虫性.并且与单价抗虫棉时空表达一致,生育前期抗虫性好,毒蛋白表达量高,中、后期抗虫性有所下降,毒蛋白表达量降低.因此,用其作为亲本配置抗虫杂交种,是利用棉花F2 杂种优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0.
陆地棉衣分QTL的形态和RAPD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研究以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衣分31.4%)和T586(衣分7.64%)为亲本构建衣分QTLs的作图群体.根据F2单株衣分表现,以BSA法筛选获得4个与控制陆地棉衣分QTLs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其中,OPD13947,OPAD02500,OPAO169473个标记位于同一连锁群,且与茸毛基因(T1)连锁,位于棉花的第6染色体上.该衣分QTL来自T586,标记位点可解释6.6%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