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虾夷扇贝三倍体诱导与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繁殖期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亲体,采用阴干、流水和升温海水催产以及小水体、高密度、雌雄分池排放、人工授精的方法,可获得批重受精卵。分别使用浓度为0.05,0.10,0.15,20,0.30,0.50和0.70mmol/L的6-DMAP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实验水温分别为12℃和14℃。结果表明,水温12℃,6-DMAP0.05mmol/L时,在授精后67min处理胚胎45min诱导三倍体效果较好,三倍体率达83.3%,面盘幼虫相对孵化率达69.5%;水温12℃和14℃时,6-DMAP可诱导17.3%-100.0%的三倍体面盘幼虫;6-DMAP处理组胚胎发育至面盘幼虫的时间比对照组慢,故应推迟1d选优;处理组幼虫初始壳长、壳高及日生长速度皆高于对照组;6-DMAP的残留人影响处理幼虫的成活率,用0.2ml/L的DMSO海水浸洗处理可减轻6-DMAP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双列杂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摘要:于2006年秋,利用“海洋红”(R)、白蛤(W)、斑马蛤(Z)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3×3的双列杂交。实验由3个自交组R×R、W×W、Z×Z;3个杂交组R×Z、W×Z、W×R,即6个正反交RZ、ZR、WZ、ZW、WR、RW组成。研究了子一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变态、存活的杂种优势及壳色遗传机制。结果表明:不同阶段,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程度不同。浮游期间,各杂交组幼虫生长的杂种优势随着日龄而增大,存活的杂种优势与日龄几乎无相关性,其值分别为Hg =6.20±2.43,Hs =14.83±0.28。W×Z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值分别为Hg w×z =8.50 ±2.79,Hs w×z =20.59±0.98, 与R×Z、W×R杂交组差异显著(P <0.05)。变态期间:杂交有效的提高了变态率,缩短了变态时间;变态率的杂种优势为Hm =15.84,平均缩短变态时间2天。室内培育期间,刚刚完成变态的稚贝,很快表现出生长优势,而后一段时间才表现出存活优势,其值分别为Hg =8.98±2.91,Hs =8.11±8.18;W×Z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为Hg w×z =15.93±6.47、Hs w×z =8.78±8.76,Hg w×z与R×Z、W×R杂交组差异显著(P <0.05),Hs w×z与W×R杂交组差异显著(P <0.05)。养成期间,表现出稳定的杂种优势,其值分别为Hg =12.77±1.20,Hs =49.85±1.93;W×Z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分别为Hg w×z =20.92±1.98,Hs w×z =61.60±1.38,与其它杂交组的显著性差异程度与稚贝期相同。从总体水平上分析,幼虫、稚贝、幼贝生长速度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5.06、17.4、15.77,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大小顺次为Jp>Yp>Lp;综合各阶段的杂种优势,3个杂交组的杂种优势大小顺次为:W×Z>R×Z>W×R。R×Z、W×Z、W×R的子一代的壳色分别表现为:红斑马、白斑马(左壳背部有一条深色条带)、中红(左壳背部有一条深色条带),且正反交的壳色表现一致,说明壳色表现形式与性别无关,为非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63.
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F2的表型性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2007年9月,对选育的菲律宾蛤仔不同壳色品系(C:对照组;Tr:两道红品系;Tw:两道白品系;Ab:玛瑙黑品系;Or:海洋红品系;Pw:珍珠白品系;Z:斑马蛤品系;W:波纹蛤品系)F1和F2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F1的壳长以Pw最大,与Tr差异不显著(P>0.05),明显大于对照组及其它品系,Z壳长最小且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P<0.05),C的壳长明显小于Tw、Ab((P<0.05),但与Or、W差异不显著((P>0.05);F1鲜重也以Pw最大,Z最小,且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P<0.05),Tr、Tw、Ab和Or鲜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大于C((P<0.05);F1产卵量Pw、Tr明显高于其它品系,Z、C明显小于其它品系((P>0.05),Tw、Ab、Or和W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F2的表型性状,C的孵化率低于其它品系((P<0.05),但与Tw无显著差异((P>0.05),各壳色品系间卵径、受精率和D形幼虫大小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期结束时(9日龄),W与Z幼虫壳长明显大于其它品系((P<0.05),Tw、Ab、Or、Pw、Z彼此间差异不显著((P>0.05);幼虫存活率大小顺序为,Ab、Z>Or、W>Tw、Pw >Tr>C,彼此差异显著((P<0.05)。变态时间和变态规格各品系间无显著差异((P>0.05),变态率大小的顺序为Ab>Z>Tw>Or>Pw>W>Tr>C,彼此差异显著((P<0.05)。室内培育阶段结束时(240日龄),Ab壳长最大,但与Or、Tr差异不显著,Z壳长最小,但与C、W差异不显著((P>0.05),C与Pw、W,Tr、Tw、Or之间,以及Tw与Pw差异也不显著;Z的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除Ab外的其它品系,C的存活率最低,明显低于除Tr、Tw外的其它品系,W>Or>Pw,彼此差异显著((P<0.05)。360日龄时,Pw壳长和鲜重最大,显著大于其它壳色品系((P<0.05),Ab和Z壳长和鲜重显著小于其它壳色品系((P<0.05);Ab和Z的存活率高于其它品系((P<0.05),但与Or、Pw差异不显著((P>0.05),Or存活率高于C((P<0.05),其它各品系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从相对产量上看,Z(678.63%±56.80%)>Ab(554.88%±69.42%)>Or(527.23%±76.21%)>W(475.97%±90.25%)>Pw(405.90%±55.19%)>Tw(224.89%±47.85%)>Tr(178.50%±34.50%)>C(100.00%±22.10%)。  相似文献   
64.
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随机选取的123只野生四角蛤蜊为材料,对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和重量性状(活体质量Y、软体质量Z)进行了测量,然后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壳宽>壳长>壳高。壳宽是影响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302 5和0.224 7。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估计活体质量、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19.537+0.244X1+0.266X2+0.732X3Z=-2.456+0.035X1+0.035X2+0.089X3。  相似文献   
65.
三倍体长牡蛎浮筏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两个相邻海区近500hm^2三倍体长牡蛎Crassotrea gigas(Thunberg)浮筏养殖的研究结果。三倍体牡蛎的采苗器为栉孔扇贝壳,每片采苗器采苗10 ̄12个,以15 ̄20cm间距夹于3股聚乙(丙)烯蝇间并吊养在浮筏上。三倍体牡蛎在个体重、出肉率和条件指数等养殖经济性状方面比二部体分别增加42.1%、16.2%、56.7%,成活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三部体在生长等方面性状优势的生  相似文献   
66.
菲律宾蛤仔稚贝最适生长环境条件的响应面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温度(T)、盐度(S)、pH及三者交互作用对菲律宾蛤仔稚贝期壳长生长的影响,使用Design-Expert 7.0软件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响应面分析,寻找最适生长条件组合,并构造蛤仔稚贝壳长生长模型。实验进行30 d对蛤仔稚贝壳长(L)进行测量。实验条件梯度设计为温度(30℃、25℃、20℃)、盐度(15、20、25)、pH[(7.00±0.09)、(8.00±0.09)、(9.00±0.09)]。结果显示:(1)温度在实验区间内与蛤仔稚贝壳长生长呈一定的正相关,在30℃附近达到壳长极值,盐度在实验区间内也与壳长生长呈一定正相关,但在接近25时达到壳长极值,pH在8~9时出现壳长极值,略偏碱性水体有利于蛤仔稚贝生长。(2)温度、盐度及pH三者间对蛤仔稚贝生长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通过Design-Expert 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得到蛤仔稚贝壳长Y对编码自变量A、B和C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Y=4.08+0.10A+0.18B+0.11C-0.055A2-0.13B2-0.12C2(R2=0.977 4),软件模拟最适蛤仔稚贝生长的条件组合为[T=29.65℃,S=23.35,pH=(8.46±0.09)]。  相似文献   
67.
通过RACE方法获得皱纹盘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的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446个碱基,其中开放阅读框为410个碱基.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Serpin家族的结构相近.另外,在基因启动子区发现一些与免疫和癌症发生有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采用q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所有检测的组织包括外套膜、鳃、消化腺、血淋巴和肌肉中均有表达.另外,使用鳗弧菌感染并检测鳃组织中该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细菌刺激后该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表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皱纹盘鲍抗菌反应中能够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8.
利用3种壳型的菲律宾蛤仔,即壳宽型(H)、中间型(M)和壳扁型(P),采取双列杂交方式,成功建立3种杂交组合(PH、HM和MP),每个杂交组合由4个杂交家系组成,共12个杂交家系。结果表明,不同壳型亲本形态差异显著(P〈0.05,n=4);各杂交组合的D形幼虫、附着规格、变态规格和单水管稚贝的大小彼此间差异不显著(P〉0.05,n=120)。幼虫浮游期间,3种杂交组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长、存活优势。PH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与HM、MP组幼虫大小差异显著(P〈0.05,n=120),生长速度分别为(10.21±0.42)、(9.96±0.52)和(9.29±0.52)μm/d;从存活率上看,9日龄时,PH杂交组合存活率最高,与HM、MP组合差异极显著(P〈0.05,n=12)。变态期间,幼虫生长缓慢,PH、HM和MP杂交组合的生长速度分别为(1.72±0.48)、(1.93±0.53)和(2.08±0.39)μm/d,差异显著(P〈0.05,n=120);变态率分别为(83.20±8.47)%、(6.45±3.06)%和(10.75±3.70)%,差异极显著(P〈0.01,n=12)。稚贝培育期间,3组稚贝的大小差异极显著(P〈0.01,n=120),生长速度分别为(16.74±3.06)、(13.08±2.24)和(15.20±2.55)μm/d;本阶段3组存活率均较高,分别为(93.25±2.99)%、(90.75±2.22)%和(87.25±4.86)%,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n=12)。  相似文献   
69.
饲料磷脂是黑龙江农垦畜牧兽医技术开发中心从大豆油脚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新的饲料营养添加剂,属于一种天然粗制大豆磷脂.它不仅含有胆碱、肌醇、必需脂肪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物质,它同时还具有乳化、分散、起泡、脱膜、降低粘度、保持水分、同蛋白质及淀粉结合等各种生化特性,因此是一种纯天然的高营养强化剂,对动物机体的脂肪代谢、肌肉生长、神经系统发育和体内抗氧伤害、抗应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磷脂的乳化作用,对促进小肠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吸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随着试验研究的深入,它在配合饲料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引起饲养界人士的重视,已成为配合饲料,特别是鱼饵料中重要营养添加剂.  相似文献   
70.
菲律宾蛤仔两道红与白斑马品系的三元杂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菲律宾蛤仔壳色品系的生产性能,于2009年8月,以具有较快生长速度的两道红(R)F2和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白斑马(WZ)F2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两个蛤仔品系的三元杂交。其中白斑马品系生长快,抗逆性强,是由生长最快的珍珠白(W)和抗逆性最强的斑马蛤(Z)杂交产生的二元品系。试验由RR(♀R×)、RWZ(♀R×)、WZR(♀WZ×R)、WZWZ(♀WZ×WZ)4个试验组组成。获得了三元正反交组合RWZ、WZR,比较了各试验组子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存活的杂种优势并分析了壳色遗传机制。结果表明,正反交组的单亲杂种优势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正交组RWZ的生长与存活性状得到了明显的改良;WZR的存活性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良。从生长上看,在浮游期,RWZ、WZR的单亲杂种优势分别为+1.70、-2.92;双亲生长优势为-0.68,主要受到卵源与配对策略交互作用的影响,其次为母本效应;在稚贝培育期,RWZ的单亲生长优势为+9.71,WZR单亲生长劣势为-6.57,总体上尚未表现出双亲生长优势,其大小仅为+0.90。从存活上看,RWZ、WZR在浮游期的单亲存活优势分别为+4.47、+3.05;双亲存活优势为+3.60,主要受到配对策略的影响,其次为母本效应;正反交组在稚贝阶段的单亲杂种优势分别为+13.09、+7.30;双亲存活优势为+9.00。R×R、R×WZ、WZ×R、WZ×WZ子代的壳色分别表现为两道红、两道红白斑马、两道红白斑马、白斑马;白斑马自交后代仍然为白斑马,未出现壳色分离,且三元正反交的子代壳色表现一致,说明壳色为非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