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2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多雨寡照频发,同时生产上种植密度的增加影响了群体光照,研究植酶Q9对大田遮阴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2013—2018年,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夏玉米品种登海605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67 500株/hm 2。试验设置3个遮阴处理,分别为开花至收获期遮阴(S1)、拔节至开花期遮阴(S2)和出苗至收获期遮阴(S3),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大田遮光率为60%;另外,选用化控试剂植酶Q9对遮阴和正常光照处理进行外源调控,即开花至收获期遮阴-植酶Q9(Z-S1)、拔节至开花期遮阴-植酶Q9(Z-S2)、出苗至收获期遮阴-植酶Q9(Z-S3)和正常光照-植酶Q9(Z-CK),以同时期喷施清水为对照,探讨植酶Q9对大田遮阴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 遮阴延缓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雌雄间隔延长,抽雄和吐丝期较对照延迟6 d左右,叶面积指数、功能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穗长、穗粗减小,秃顶变长,株高、穗位高降低,倒伏率和空秆率增加,进而产量显著降低。喷施植酶Q9后,S3和S2的生育进程较其对照提前1—2 d,雌雄间隔缩短1 d,叶面积指数、SPAD值、穗位高、株高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增加,倒伏率和空秆率降低;S3穗部性状得到改善。喷施植酶Q9增加了夏玉米的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产量,S3、S2、S1喷施植酶Q9后分别平均增产21%、9%、14%。【结论】 喷施植酶Q9可以有效缓解夏玉米弱光胁迫导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2.
植物教学标本园是进行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本文从建设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建设所需条件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83.
以保绿性品种金海5号和非保绿性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调控对不同保绿性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绿性玉米较非保绿性玉米花后叶面积指数大,叶面积持续期长,群体光合势大,是增产的主要因素;(2)整个籽粒灌浆期间,氮肥调控对不同保绿性玉米均正向增加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最大灌浆速率,有效增加籽粒灌浆积累量(籽粒干重);(3)非保绿性玉米干物质积累特性变化、叶面积指数变化、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变化、籽粒灌浆积累量变化受氮肥调控作用比保绿性玉米显著;(4)通过大田试验并结合数学计算,建议推广种植保绿性玉米,达到13382.11kg/hm2超高产量,应施纯N271.56kg/hm2。  相似文献   
184.
粗缩病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山东省4个不同生态区域调查了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并研究了粗缩病对玉米植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玉米播期(采用直播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粗缩病的发病率,4个生态区发病率平均降低84.1%。不同感病程度的玉米干物质积累显著减少,中等和严重感病玉米单株子粒产量分别降低了66.8%和100%。玉米植株感病后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影响更显著,科多4号、郑单958、超试1号和郑单21严重感病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较正常植株分别降低了13.4%、58.4%、62.5%、27.8%和17.4%、72.2%、77.4%、41.4%;株高、叶面积显著降低,茎粗减小,比叶重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5.
生态因素对玉米品种产量影响及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播期、覆膜调控,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态因子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试验结果如下: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适宜条件下不同类型高产玉米品种都能发挥高产潜力.高产条件下覆膜作用不明显,在产量水平较低的德州覆膜增  相似文献   
186.
播期对冬小麦品种登海5197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播期对登海5197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拔节前总茎数的影响显著,拔节后不显著。(2)播期推迟一周出苗时间延长一天,基本苗随播期推迟而递减,叶面积系数第二播期(10月15日)最高,总茎蘖数和有效茎蘖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但有效茎蘖率和成穗率呈相反趋势。(3)对籽粒产量形成的R ichards解析表明,第二播期比第一播期(10月8日)和第三播期(10月22日)灌浆启动较早,最大灌浆速率和起始势较高,但活跃灌浆期较短。(4)群体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前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而明显减少,开花后由于第二播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加快,成熟期第二播期的群体干物质最高。(5)随播期的推迟,穗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最高产量出现在第二播期。  相似文献   
187.
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对玉米粒重及品质影响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从细胞学角度探讨玉米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重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普通玉米泰玉2号为材料,大田条件下分别于授粉后1—14d(S1)、15—28d(S2)及29—42d(S3)遮光55%,以大田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玉米作为对照(S0),对不同遮光处理下玉米粒重、品质、胚乳细胞增殖变化及穗轴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对小穗柄维管束截面积、胚乳细胞及胚乳传递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各时期遮光使籽粒重量、淀粉含量、胚乳细胞数量和体积降低,籽粒胚/胚乳比、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升高。遮光延迟了淀粉粒的发育,降低了胚乳细胞的充实度;前期遮光籽粒胚乳细胞数目最少,中期遮光淀粉粒体积最小,胚乳细胞的充实状态最差。遮光后穗轴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小穗柄维管束截面积无明显变化;遮光使胚乳细胞中蛋白质体增多,胚乳传递细胞变小,传递细胞壁内突变稀、变短,不同层次间连接程度下降,养分传输能力降低,胚乳传递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减少。【结论】花后不同时期遮光改变了玉米籽粒品质,系籽粒中胚比重增加及胚乳细胞内含物比例变化所致。遮光后胚乳传递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及较低的线粒体数量限制了养分的传输,"流"不畅是生育后期遮光玉米粒重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8.
光质对玉米叶片光合及光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及光系统性能的影响,旨在探讨阴天条件下光质变化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的生理机理。【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光质处理,分别为红色膜(R)、蓝色膜(B)和绿色膜(G),以白色纱网模拟阴天作为对照(CK),试验于2013年4-6月在黄淮海玉米技术创新中心进行。于6片完全展开叶时进行光质处理,10 d以后,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和820 nm光吸收技术测定气体交换参数、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及820 nm光吸收量的变化,分析光质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和光系统性能的作用方式。【结果】阴天和模拟阴天条件下,各波段辐射能所占比例基本与晴天一致,但各波段光的绝对量均显著下降,其中蓝紫光下降最多。3种色膜处理中,蓝膜在蓝紫光和紫外光(300-510 nm)下降最少,且所占比例较自然光显著增加。不同色膜处理后,XY335和ZD958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表现为绿膜(G)>红膜(R)>蓝膜(B),XY335下降幅度为40.13%、32.68%和22.00%,ZD958为46.92%、37.69%、27.46%。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气孔导度(Gs)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却显著上升。这说明,不同光质处理Pn下降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除XY335在蓝膜下外,两玉米品种叶片不同色膜处理下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电子受体的概率(Ψo)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均显著下降,下降的程度表现为绿膜>红膜>蓝膜,说明除XY335在蓝膜下表现出品种特异性之外,在不同的色膜处理下PSⅡ的性能均受到明显抑制,且不同处理对PSⅡ反应中心电子受体侧之后的电子传递链性能的抑制作用更大。除XY335在蓝膜下外,两品种不同光质处理叶片供体侧性能(Wk)和受体侧性能(Vj)均显著降低,这说明蓝膜对两品种PSⅡ供体侧和受体侧性能影响较小。而绿膜和红膜均显著降低了两品种PSⅡ供体侧和受体侧的性能,且绿膜下供体侧性能降低幅度大于受体侧,而红膜下反之。XY335和ZD958在不同色膜下PSI的最大氧化还原能力(ΔI/Io)和两光系统间的协调性(Φ(PSⅠ/ PSⅡ))均显著下降,表现为红膜>绿膜>蓝膜。【结论】阴雨天气下,可见光波段中蓝紫光的减少使得玉米叶片光系统Ⅰ的性能显著下降,造成两光系统间的协调性下降,从而降低了光合电子传递链的性能,最终导致净光合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9.
本文对饲用玉米品种农大108(ND108)和山农饲玉7号(SY7)不同收获时间处理下的玉米全株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是影响玉米全株饲用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两个品种玉米全株的干物质含量、脂肪含量逐渐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下降而后略上升,生物学产量、各营养成分的产量及饲料总能量均明显增加。综合玉米全株的生物学产量和营养品质,SY7在生长期第85~90d,ND108在第90~95d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玉米全株生物学产量和最高玉米饲用价值。两个饲用玉米品种相比,SY7玉米全株生物学产量明显高于ND108;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总能量储备高于ND108,粗脂肪含量低于ND108,综合衡量玉米全株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玉米品种SY7要优于ND108。  相似文献   
190.
 对甜质型(Zea mays L. Seccharata Sturt)和普通型玉米(Zea mays L. Indentata Sturt)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甜质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合成酶(SS)(包括合成与降解两个方向)和酸性蔗糖转化酶(Invertase)活性高于普通型玉米。甜质型玉米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高于普通型玉米,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和淀粉脱分支酶(SDE)活性低于普通型玉米,甜质型玉米SDE活性低是大量积累水溶性多糖(WSP)的直接原因,总淀粉积累量少和直链淀粉比例小是GBSS、SBE、SDE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