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正为解决"毒蒜"顽症,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基于大蒜根蛆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有效的防控措施,重点介绍"日晒高温覆膜法"的技术要点和防治效果。并针对大蒜种植中根蛆的主要来源与途径,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2.
棉铃虫在西瓜作物上造成严重为害的报道较少。2019 年秋季在北京发现第3代棉铃虫严重为害棚室西瓜的花蕾和幼瓜,蛀果率达20%~40%,应该予以关注和警惕。采用苏云金芽孢杆菌Bt、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乙基多杀菌素等化学药剂可有效控制棉铃虫低龄幼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23.
选择7个不同甜瓜品种,综合比较了瓜蚜对不同品种室内离体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及在室外活体植株上的种群增长动态。结果发现,瓜蚜对IVF437和羊角蜜的叶碟选择性比其他品种低,叶碟选择2 h后羊角蜜和IVF437上的瓜蚜数量为2~3头,选择率为5.54%~7.38%;培养12 h后,羊角蜜和IVF437上的若蚜分别为5.50头和14.00头。且瓜蚜在这2个品种上的种群增长速度也较慢,研究结果为田间甜瓜品种的选择种植及进一步选育抗蚜品种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4.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Spodopetera exigua(Hübner)多酚氧化酶(PPO)和羧酸酯酶(CarE)的影响,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表现了很高的毒力,对三龄幼虫的LC50值为0.80 mg/L。离体条件下,1.0×10-3~0.5 mg/L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的抑制率超过50%,且表现为随药剂浓度的增加抑制能力增强的趋势。活体条件下,0.1~0.8 mg/L多杀菌素在处理的早期诱导虫体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但12 h后却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1.0×10-3~1.0 mg/L多杀菌素在离体条件下对羧酸酯酶不表现任何抑制作用,但活体条件下同样能诱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25.
烟粉虱常用药剂抗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设施瓜菜上烟粉虱成虫抗药性,采用琼脂保湿浸叶法连续3年测定了8种不同药剂对海南设施甜瓜上烟粉虱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对3.2%阿维菌素乳油的LD_(50)分别为0.013、0.003、0.056 mg/L;对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LD_(50)分别为0.059、0.010、0.062 mg/L;对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的LD_(50)分别为4.994、6.035 mg/L;对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的LD_(50)为2.689 mg/L,其他药剂在防治烟粉虱上易产生抗性,不建议使用,建议轮换使用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甲维盐4种药剂。  相似文献   
26.
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及抗性基因的PASA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雌成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建立了特异性等位基因PCR(PASA)方法,并检测了二斑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基因片段上G323D的突变频率。结果显示,北京昌平、海淀、密云和怀柔4个田间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均达极高抗性水平,其中昌平种群抗性最高,LC50值为448.93 mg/L,抗性倍数为4 988.11倍。室内敏感种群未见抗性个体,昌平和密云种群G323D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00.00%,怀柔和海淀种群分别为86.25%和90.00%。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达极高抗性水平,抗性基因的突变频率也很高,表明阿维菌素不适宜用来防治这些地区的二斑叶螨种群。  相似文献   
27.
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是一种偏好水解蛋白或寡肽N端中性氨基酸的酶,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在昆虫中,APN主要分布于中肠刷状缘膜上,涉及食物蛋白的消化以及Bt毒素对靶标害虫的作用。从APN的结构特征和分类地位、APN的分离纯化及其酶活性位点与结合位点的相关性、APN同工酶的区分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APN同工酶的基因功能、不同APN同工酶在昆虫体内的分布及表达量、APN基因功能最新研究方法和结果以及APN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等方面概述了昆虫APN的最新研究进展。鉴于昆虫体内受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当前研究手段的局限性,对APN功能的全面了解还有赖于研究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而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28.
蛋白质转导结构域是一类能自动穿透细胞膜,并能作为载体将其他生物大分子携带进入细胞膜内的一段富含精氨酸的多肽。本研究通过遗传重组的方法,构建蛋白质转导结构域TAT与Bt杀虫蛋白Cry1Ac的融合基因及其表达载体TAT-Cry1Ac,对表达蛋白的生测结果表明,TAT极为显著地增加Cry1Ac对小菜蛾的杀虫毒力,增效倍数达到5.54倍,预示着TAT在微生物杀虫蛋白领域可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个体发育和种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一原始种群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分别在甘蓝、一品红、棉花、番茄和黄瓜连续隔离饲养大约20代后形成5种对应的烟粉虱种群,研究其在甘蓝上各虫态大小、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平均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在(25±1)℃条件下,一品红种群烟粉虱的1、2、3龄若虫体长和宽均显著低于其他4个种群烟粉虱;发育时间以甘蓝和一品红种群烟粉虱(20.44、19.69d)显著高于番茄种群烟粉虱(19.13d);雌虫寿命以甘蓝种群烟粉虱显著低于一品红、棉花、番茄和黄瓜种群烟粉虱;平均单雌产卵量以一品红种群烟粉虱(169.30粒)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群烟粉虱;5个种群烟粉虱在甘蓝上的总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0.
为了明确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韭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试图从其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差异分析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的原因。选取4种寄主植物(韭菜、生菜、大葱和马铃薯)饲养韭蛆,统计不同寄主条件下韭菜迟眼蕈蚊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并分别测定不同寄主饲养后韭蛆的三大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取食生菜后下一代的卵期(3.23d)最长,幼虫期(23.83d)最短;与取食韭菜的下一代的卵期(3.05d)和幼虫期(24.16d)差异显著。取食大葱的发育期(卵期+幼虫期+蛹期)合计最长(31.91d),与取食生菜的差异显著(30.96d),但与取食马铃薯和韭菜的差异不显著,后两者分别为31.87d和31.64d。与取食其他3种寄主的韭蛆相比,取食韭菜的成虫(雌和雄)寿命最长,产卵量最多。取食马铃薯的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SOD活力最低,取食其他寄主的SOD活力之间差异不显著。取食大葱的幼虫POD活力最高,其次是取食韭菜的。取食韭菜的幼虫CAT活力最高,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因此,韭菜迟眼蕈蚊的生长发育与寄主植物有一定的关联,寄主植物不同,韭蛆体内保护酶系的活力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