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越西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势必在行。而蔬菜产业作为越西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项目,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2002年越西县被四川省确定为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并有4种蔬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对于越西蔬菜业,既是一次发展机遇,又是一次现代农业向传统农业的挑战。为合理利用越西光热、土地、资源优势,应立足绿色无公害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初,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农机科研推广部门、厂家的共同攻关下,经过反复试验改进,武鸣县农机局成功研制出木薯收获机。填补了广西木薯收获机械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土壤芽孢杆菌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华勇  李振高 《土壤》2001,33(2):92-97
本文简介了芽孢杆菌属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系统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土壤中芽孢杆菌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现状并论述了芽孢杆菌属细菌在农业、科研、工业、医药等领域的研究、应用近况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随着机构、队伍、人员、技术等配备逐渐健全,我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取得较快、较好地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监管漏洞,仍然是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的主要"痛点"。基于此,研究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与建议,对规范开展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1设施蔬菜发展客观优势1.1地理优势越西县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凉山州的北部,介于东经102°20'~102°54',北纬28°18'~28°53'之间,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县,北连甘洛县、石棉县。县域内除乃托工业区外,其他地区产地环境好,没有受到工厂、矿山的污染,大气、水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等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无公害蔬菜农产品的产地环境要求,为越西设施蔬菜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全县现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玉米-小麦轮作免耕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分布、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处理相比,免耕潮土中大于250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增加(p0.05),50~2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减少(p0.05),250~50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没有明显变化;大于250μm和250~50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p0.05),50~2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变化,250~50μm粒级取代50~2μm粒级成为对土壤有机碳总量贡献最大的团聚体。BIOLOG测试结果表明,免耕和翻耕两种措施下不同粒级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且免耕处理250~50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活性显著低于翻耕处理(p0.05)。结果显示,免耕有利于小粒级团聚体向大粒级团聚体方向聚合,大于50μm粒级团聚体固持的有机碳增多,其中持碳最多的250~50μm粒级团聚体的微生物碳代谢活性下降,故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升高。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现时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观念的转变,基于和谐林业、人地共荣理念论述了现代林业的科学定义.并从经营对象、经营目标、经营原则、经营之路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林业经营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菜田与稻麦轮作田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45  
比较分析了位于长江三角洲嘉兴市的三类主要水稻土(漏水型水稻土、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由稻麦(或油菜)轮作改为多年连作露地蔬菜和大棚蔬菜后一些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变化,以衡量土壤质量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与稻麦(油)轮作土壤相比,蔬菜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细菌数量显著减少,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却显著增加;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随土壤类型不同呈不同的变化。多年连作露地蔬菜和蔬菜大棚保护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总磷脂(TPL)含量显著低于稻麦轮作土壤,土壤中脱氢酶活性也显著低于稻麦轮作土壤。Biolog分析表明,蔬菜大棚保护地土壤中微生物能利用的碳源显著少于露地蔬菜和稻麦轮作土壤,而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说明由稻麦(油)轮作改为多年连作大棚蔬菜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的多样性明显下降,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土壤的长期生产力也将大大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及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下降主要与蔬菜栽培特别是大棚蔬菜栽培的旱作与稻麦水旱轮作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前者的过量施用精有机肥和高效NPK复合肥导致的土壤氮、磷富集、有机质下降、次生盐渍化和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种植水稻对长江三角洲绰墩山遗址的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氨氧化细菌数量的影响。在60d的试验期内观察发现,现代水稻土含有0.416~1、235MPN mg^-1的氨氧化细菌,古水稻土在温室培养后也检测到0.013—0、055MPN mg^-1的氨氧化细菌,但数量远远低于现代水稻土;在不施氮的条件下种植水稻会降低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中氨氧化细菌的数量,但施加硫酸铵在种植水稻30d时增加了其数量,而施加硝酸钠对其数量没有显著影响。现代水稻土的碳底物利用能力明显弱于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也不同程度的低于古水稻土;种植水稻60d后,现代水稻土中微生物群落的整体活性显著提高,三种多样性指数也达到与古水稻土相同的水平,但施加氮肥又减缓了种植水稻对微生物整体活性的增强作用。种植水稻和施用氮肥对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三种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而且3320a古水稻土和6280a古水稻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也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的供氮差异及其氮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据考证,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昆山市正仪镇绰墩山古水稻土遗址的地下42~57cm与100~116cm均为古水稻土层,历史耕作时间分别距今约3320a和6280a。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稻田土壤的供氮能力是影响水稻生长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