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55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19篇
  17篇
综合类   265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71.
近几年来,随着我区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蔬菜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只有了解我区的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认清国内、国际蔬菜产业的发展形势,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才能选择一条更适合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道路,把我区建成"长三角"的后菜园.  相似文献   
572.
为探明旱地粮用豇豆高产栽培技术,2015年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阳曲县河村示范基地,采用裂区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粮用豇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种植出苗率较露地种植增加10.5%,且明显加快粮用豇豆的生育进程,出苗期提前1d,分枝抽蔓期平均提前2d,开花结荚期平均提前3d。其中覆膜种植和露地种植对豇豆生长影响的最大差异在分枝抽蔓期,株高、复叶数和分枝数显著大于露地种植,为取得高产奠定基础,实收产量和理论产量分别较露地种植增加27.4%和20.5%。覆膜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为11.3万株/hm~2,且随密度增加产量的变化呈倒抛物线型,而露地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仅为7.5万株/hm~2,且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降低。该区域旱地粮用豇豆采用覆膜种植,播种密度为11.3万株/hm~2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73.
冷凉区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低温冷凉、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于2011—2016年采用裂区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阳曲县河村示范基地,设置了6种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研究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免耕+二元覆盖、条耕+二元覆盖分别较常规旋耕+地膜覆盖平均增加0—200cm土壤贮水量20.8,32.1mm;免耕+秸秆半覆盖、条耕+秸秆半覆盖分别较常规旋耕+露地种植平均增加0—200cm土壤贮水量24.3,16.3mm。(2)不同耕作处理土壤紧实度差异主要在15cm内,条耕平均为常规旋耕的2.6倍,免耕第1年土壤紧实度最高,为常规耕作的4.6倍,以后逐年下降。(3)免耕+二元覆盖、条耕+二元覆盖分别较常规旋耕+地膜覆盖日平均地温降低0.2,0.1℃(5cm)和0.8,0.3℃(10cm);免耕+秸秆半覆盖、条耕+秸秆半覆盖分别较常规旋耕+露地种植日平均地温降低0.7,0.4℃(5cm)和1.5,1.0℃(10cm)。(4)保护性耕作3年后,免耕和条耕平均较常规旋耕增加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1.5g/kg(覆膜)和1.2g/kg(不覆膜);保护性耕作5年后,土壤培肥效应更加明显。(5)免耕+二元覆盖、条耕+二元覆盖分别较常规旋耕+地膜覆盖平均增产4.4%和6.9%,且条耕+二元覆盖经济产量显著大于常规旋耕+地膜覆盖;免耕+秸秆半覆盖、条耕+秸秆半覆盖、常规旋耕+露地种植平均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目前来说,适宜该区域的蓄水保墒、培肥土壤、稳产高产的保护性耕作措施为条耕+二元覆盖。  相似文献   
574.
张冬梅  杨淞  赵柳兰  刘巧  何阔  廖磊  罗杰  孙俊龙 《水产学报》2020,44(10):1609-1618
瘦素(leptin)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参与调节动物的摄食、繁殖和能量消耗,其可以通过抑制食欲和促进能量代谢的方式维持机体能量稳态。大多数鱼类具有双重瘦素基因。在本研究中,利用PCR技术克隆了大口黑鲈leptin A基因的编码区,其开放阅读框(ORF)为486 bp,编码161个氨基酸蛋白。通过与其他物种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鲈形目的 leptin基因的保守性较高,一致性高达91.46%,在大口黑鲈leptin A中几乎不存在基因特异性突变位点,而且大口黑鲈leptin A氨基酸序列与鳜同源性最高(92.59%),与花鲈(89.51%)、布氏鲳鲹(87.04%)、斜带石斑鱼(83.87%)的同源性次之。组织分布结果显示,leptin A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心脏、头肾、脑、中肾、肠、脾脏、鳃、肌肉和性腺中的表达量均较低。此外,对大口黑鲈进行不同程度急性低氧胁迫[重度低氧(1.2±0.2)mg/L和中度低氧(3.5±0.2)mg/L],发现低氧胁迫初期时,严重低氧组和中度低氧组的leptin A的表达量都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Leptin A的表达。这表明急性低氧能够诱导大口黑鲈leptin A在肝脏中的表达。综上所述,大口黑鲈leptin A基因与鳜leptin A基因的同源性最高,leptin A主要在大口黑鲈肝脏中显著表达,急性低氧胁迫能显著诱导leptin 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75.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常见的一种繁殖疾病,目前主要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本试验利用已成功构建的子宫内膜细胞炎症模型,研究添加1μmol/L虾青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奶牛子宫内膜细胞调亡的影响,处理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比例,利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ax、Bcl-2、F...  相似文献   
576.
<正>石榴褐斑病是危害石榴果品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石榴果园里呈上升发展趋势,对果园危害较大,不仅造成果园大幅度减产,而且还直接影响果品品质。1 褐斑病发生规律经近年来的初步调查,菌属归半知菌亚门的石榴尾孢霉,该病害主要传染石榴花器、花冠、花绒、花芯、初果及果梗,受此病害侵染的花冠开张角度降低,常常形成似开未开的僵瓣,触摸花绒散开,易脱落、呈萎缩状或蔫状,花粉早衰或  相似文献   
577.
点源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及验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应用Hydrus软件建立了地下点源滴灌的土壤水分轴对称二维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对比了几种土壤条件下地埋点源滴灌时土壤水分的运动状况。应用土壤剖面含水率、土壤水湿润峰运移值和累积入渗量及入渗速率等指标的实测值与模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说明所建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供试土壤条件下的水分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578.
开花是有花植物重要的发育阶段,决定繁殖的成功与否。从陆地棉基因组中克隆了一个与开花时间相关的MYB基因,得到两条同源序列,氨基酸序列相似度高达95%,位于D03和A02染色体上,分别命名为GhMYB44a和GhMYB44b。GhMYB44a全长1 322 bp,包含987 bp开放阅读框,GhMYB44b全长1 313 bp,包含984 bp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理论等电点分别为8.93和9.15,C端序列的差异导致两个蛋白的结构明显不同。GhMYB44a和GhMYB44b均包含两个MYB repeat结构域,属于R2R3型MYB转录因子,两个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内。转录组数据显示,GhMYB44a在棉花根、茎、叶、雌蕊中表达,而GhMYB44b在茎、叶、雌蕊、花托中表达,且两个基因均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GhMYB44a响应PEG胁迫,GhMYB44b响应PEG和盐胁迫。两个基因的表达差异预示着其功能可能也存在不同。超表达GhMYB44a和GhMYB44b都促进拟南芥早开花,但GhMYB44a转基因植株的早花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79.
多功能保花保果剂--保果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蔬菜多在反季节条件下栽培,因不良的环境条件,常致落花落果现象严重.生产中为解决这个难题,一般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落素等防止落花落果.除保花保果作用外,人们更希望具有促进果实膨大和提早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0.
通过梳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漳河北至古运河南渠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布局,统计项目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治理度、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6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实施成效及科学性、合理性,以期为我国大型调水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