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二十碳五烯酸(EPA)是人体必需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人类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发生率。天然EPA主要来源于鱼油、微藻和牛奶,其中牛奶被认为是人类补充EPA较为理想的食物。因此,增加牛奶中EPA的含量对人类的健康更加有益。本文综述了EPA的生理功能、EPA在奶牛体内的代谢以及牛奶中EPA含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研究不同精粗比和酵母菌(酿酒酵母)的添加对乳用小母牛粪便中NH3排放量的影响,分别开展了2个生长试验和1个消化试验。玉米青贮为唯一的粗饲料源,通过代谢室或实验室测定NH3的排放量。试验1中,选用24头荷斯坦小母牛(体重159kg±3.3kg),分别饲喂低精料日粮(77%玉米青贮,23%精料)和高精料日粮(33%玉米青贮,67%精料),试验设计为随机试验设计。结果表明,精粗比对母牛粪便(粪和尿)中NH。排放量无显著影响(314.0VS(174.4±36.1)pg/(cm2·min))。试验2中,选用24头小母牛(体重227.9kg±27.1kg),结果发现,高精料组释放NH3的量比低精料组有轻微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这与前一个试验结果相似。试验3中,选用9头9月龄的小母牛(体重234kg±15kg)和4头14月龄的小母牛(体重409kg±20kg),平均分配到2×2因子的试验设计中,分别饲喂添加或不添加酵母菌的高低精料组日粮。结果显示,高精料组母牛单位粪便的NH3排放量较高,精粗比对母牛每天NH3的总排放量无显著影响,酵母菌对NH3排放量也无显著影响。结果显示,精粗比对NH3的排放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3.
研究日粮中不同VA水平(0、2250、5500、8250、12000和15000IU·kg-1)对生长蛋鸭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抗氧化机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28日龄平均体重(0.45±0.01)kg的金定蛋鸭216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试验期为42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A2250、5500、8250、12000和15000IU·kg-1)均可显著提高试鸭血清及肝脏中GSH-Px活力和SOD活力(P<0.05);添加5500IU·kg-1和8250IU·kg-1的VA可显著提高试鸭血清及肝脏中T-AOC和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MDA的含量(P<0.05),但当VA添加量至12000IU·kg-1和15000IU·kg-1时,试鸭血清及肝脏中T-AOC有所下降,并且GSH-Px活力和SOD活力与5500IU·kg-1和8250IU·kg-1组相比也明显降低。因此,日粮中添加5500IU·kg-1和8250IU·kg-1VA能显著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降低机体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添加12000IU·kg-1和15000IU·kg-1水平不利于VA在生长蛋鸭上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4.
研究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甜菜碱和胆碱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和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泌乳日龄为21~91d的荷斯坦奶牛,以玉米青贮料为基础配制全混合日粮,基础日粮中蛋氨酸含量为42g/a。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甜菜碱和胆碱,分为4个日粮处理组:对照组;添加20g/d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组;添加45g/d瘤胃保护性甜菜碱组和添加40g/d瘤胃保护性胆碱组。同时在所有处理组中添加一定量脂肪酸钙盐以确保各处理组含有相同的脂肪含量。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对初产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经产奶牛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和体况评分也没有受到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甜菜碱和胆碱的影响。瘤胃保护性胆碱组经产奶牛的产奶量高于其它处理组,乳蛋白含量高于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组,但与对照组和瘤胃保护性甜菜碱组相比没有区别。因此,在缺乏蛋氨酸的奶牛全混合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甜菜碱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45.
46.
本试验旨在对霍尔斯坦-弗里斯坦奶牛乳蛋白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乳样采集于1940头初产的霍尔斯坦-弗里斯奶牛(2005年2月或3月)。然后通过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乳中6种主要乳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乳蛋白组成遗传变异较大;奶牛群体内部相对乳蛋白含量遗传率较高,变化范围为0.25(β-酪蛋白)~0.80(β-乳球蛋白);群体内部乳清分数遗传率(0.71)高于酪蛋白分数遗传率(O.41),并且乳清遗传率变异(11%&#177;1.23%)高于酪蛋白的遗传率变异(2%士1.72%)。群体内酪蛋白和乳白蛋白的表型变异系数约为14%,乳球蛋白的表型变异系数为5%。主要乳蛋白中80%的遗传相关性为-0.38~+0.45。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通过遗传能够改变乳中酪蛋白的分数;β-乳球蛋白与总酪蛋白遗传系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0.76),β-乳球蛋白与酪蛋白的指数为-0.98。结果显示,通过遗传育种能够改变乳蛋白的组成。  相似文献   
47.
蛋氨酸是奶牛氨基酸营养的重要成分,直接添加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影响机体吸收利用。保护性蛋氨酸能够避免在瘤胃内降解,满足奶牛蛋氨酸需要,提高生产性能。作者从代谢吸收、营养功能、影响保护性蛋氨酸利用的因素及生产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8.
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进入小肠,被降解为可吸收氨基酸或可吸收肽,最终以氨基酸或肽的形式被吸收或利用。作者对小肠氨基酸的来源、需要量、吸收和供应模式的调控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红外光谱在牛奶生产和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红外光谱不仅可以反应物质的结构组成,还能够随着成分含量变化形成不同响应值,红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畜产品的化学成分含量检测和质量评估。牛奶是人类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营养成分和质量的准确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生产意义。该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牛奶生产中各个环节中的应用,通过测定牛奶成分的含量,红外技术被用于产品定价和品质评价;掺假物质在牛奶中会引起光谱的变化,定性和定量模型的建立为牛奶质量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便捷途径;牧场生产中,光谱被用于诊断奶牛酮病、机体能量状态。该文对近年来国外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在牛奶成分和凝集性能预测、掺假和质量检测、奶牛健康养殖等方面文献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乳蛋白成分、脂肪酸、凝集性能等牛奶性状红外光谱模型以及牛奶光谱特征,对不同研究中模型性能进行比较,以较为全面的评估光谱技术在牛奶性状、质量和奶牛养殖等方面的应用,并为今后的检测和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期添加高水平亚麻籽对奶牛生产性能、牛奶脂肪酸组成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牛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牧场基础饲粮(CK组)、添加3 000 g/d (13.01% DM)完整亚麻籽饲粮(WF组)和添加3 000 g/d (13.01% DM)粉碎亚麻籽饲粮(GF组)。试验周期为7周,第1周为环境适应期,第2~6周为饲粮适应期,第7周为试验期,记录试验期日采食量和产奶量,于试验最后1天采集奶样和瘤胃液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乳和瘤胃液中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与CK组相比,添加3 000 g/d亚麻籽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GF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较CK组有降低的趋势(0.05<P<0.1)。②WF和GF组乳中α-亚麻酸(ALA)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的产量较CK组均显著提高(P<0.05),且GF组ALA和ω-3 PUFA的产量显著高于WF组(P<0.05)。③WF组瘤胃pH显著低于CK和GF组(P<0.05),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CK和GF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短期添加高水平完整亚麻籽和粉碎亚麻籽均不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但提高了乳中ALA含量,GF组提高效果较WF组更明显。添加高水平粉碎亚麻籽有降低乳蛋白率和乳脂率的趋势,高水平完整亚麻籽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在实际生产中,应控制亚麻籽的添加量及其饲喂形式,在提高乳中ALA含量的同时,减少亚麻籽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