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6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猪肉品质特征的形成原理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肌肉的化学组成及代谢是肉质特征形成的生化基础。肌肉颜色取决于肌红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及氧结合量 ;肌肉嫩度与肌纤维状态、结缔组织的含量和组成、肌内脂肪含量以及肌肉内蛋白分解酶等因素有关 ;肌肉风味取决于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肌内脂肪的性质 ,膻味来源于雄烯酮和粪臭素 ;肌肉系水力是影响猪肉的颜色、风味和嫩度的重要因素。系水力的高低取决于肌肉 pH和肌肉脂质的氧化程度。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52.
试验采用2×2×2因子设计,研究酸化剂、益生素和寡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添加酸化剂、益生素和寡糖分别提高日增重2.82%、4.52%和4.18%,提高饲料利用效率1.26%、3.73%和1.89%;添加益生素和寡糖分别提高粗蛋白消化率1.98%(P>0.05)和3.24%(P<0.01),显著提高总能、有机物质、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提高1.26%、1.09%、1.28%和1.21%、1.25%、1.17%。但对采食量均没有影响;(2)益生素加酸化剂、寡糖加酸化剂、益生素加寡糖、三者合用均能提高仔猪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的降低料肉比,提高粗蛋白和总能消化率。酸化剂、益生素、寡糖合用对采食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益生素和寡糖在接近5%显著水平对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具有互作效应(P=0.065)。酸化剂和寡糖对饲料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益生素和寡糖对能量、有机物质、干物质消化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由此得出结论:酸化剂、益生素、寡糖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并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53.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MOGC)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以构建MOGC氧化应激模型,并探究氧化应激损伤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选用MOGC,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用0(对照组)、100、200、400和800μmol/L H2O2处理24 h,测定细胞凋亡、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量、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H2O2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当H2O2浓度大于200μmol/L并且作用时间超过24 h时,细胞活力低于50%。2)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H2O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 <0.05)。3)与对照组相比,200、400和800μmol/L H2O2  相似文献   
254.
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基因及其表达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肉质主要受遗传、营养和饲养、屠宰加工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本质上讲,猪肉质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本文系统综述了影响肉质性状的基因以及营养对这些基因表达的调控。为从分子水平深入开展肉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5.
试验选用576只1日龄二郎山山地鸡母鸡,采用2×3因子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考察2种饲粮能量(12.55、10.88 MJ/kg)和3种维生素预混料(1、2、3)对二郎山山地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预混料1相比,预混料3显著提高前期和全期的体增重(BWG)、降低饲料增重比(F/G)(P<0.05);预混料2和3显著降低前期及全期的死亡率(P<0.05);高能量水平显著提高各阶段BWG、降低F/G及采食量(AFI)(P<0.05)。与预混料1相比,预混料3显著降低28 d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高能量水平显著提高28、49 d血清MDA含量(P<0.05)。与预混料2相比,预混料3显著提高胸肌糖原含量(P<0.05);高能量水平显著提高肌内脂肪含量(P<0.05)。表明维生素预混料3可改善二郎山山地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和肉品质,在高能饲粮中应用可缓解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256.
本试验旨在研究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制剂对肉鸡肠道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320只1日龄的科宝肉鸡商品代公雏,随机分到2个处理组,各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处理1饲喂基础饲粮,处理2饲喂基础饲粮+150mg/kgNSP复合酶制剂F。1~21d基础饲粮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22~42d基础饲粮采用玉米-豆粕-DDGS型饲粮,低温制粒。试验结果为NSP复合酶制剂F对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肉鸡21d肠道组织形态结构表现正负双面效应,能显著降低采食玉米-豆粕-DDGS型饲粮的肉鸡生长后期空肠肌层厚度,改善空肠的组织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257.
绿色饲料添加剂在家禽沙门氏菌污染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波  张克英 《饲料工业》2003,24(12):29-33
自Salmone和Smith于猪霍乱病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鸡蛋、肉作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主要食品之一,近年来,由于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长期以来,在生产中控制沙门氏菌属污染,主要依靠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不仅能引起动物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降低家禽的免疫功能,而且残留在禽蛋、肉中,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和安全。1999~2000年,从太平洋西北沿岸城市的家禽产品、家禽及环境中的4745个样本中分离到569个沙门氏菌,绝大部分对…  相似文献   
25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添加大豆酶解蛋白(ESM)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养分表观利用率及肠道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设计,3种饲粮营养水平,分别为正对照[PC,代谢能(ME)水平为11.22 MJ/kg,粗蛋白质(CP)水平为15.5%]、负对照1(NC1,M E水平为11.01 M J/kg,CP水平为15.0%)和负对照2(NC2,M E水平为10.80 M J/kg,CP水平为14.5%); 2种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0和5 g/kg)。选择52周龄罗曼粉壳蛋鸡1 20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蛋鸡的平均产蛋率呈降低趋势(P=0.07),料蛋比呈升高趋势(P=0.06);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料蛋比呈降低趋势(P=0.05),合格蛋率显著增加(P0.05)。2)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蛋黄颜色呈降低趋势(P=0.09);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蛋黄颜色极显著升高(P0.01)。饲粮营养水平和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在NC1饲粮营养水平时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P0.05)。3) PC组蛋鸡的粗脂肪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NC1和NC2组(P0.05);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CP和粗脂肪表观利用率显著升高(P 0.05)。饲粮营养水平和大豆酶解蛋白的交互作用对蛋鸡的总能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在PC饲粮营养水平时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总能表观利用率(P0.05)。4)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空肠隐窝深度呈升高趋势(P=0.06),空肠绒隐比显著降低(P0.05);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呈升高趋势(P=0.09),十二指肠绒隐比显著升高(P0.05)。饲粮营养水平和大豆酶解蛋白的交互作用对蛋鸡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表现为在NC2饲粮营养水平时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形态、提高饲粮CP和粗脂肪利用率来促进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提高,部分缓解了饲粮营养水平降低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59.
不同饲养方案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不同饲养方案对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分 4个处理 :处理 1,对照 ,按常规饲养标准饲养 ;处理 2 ,按组装新方案饲养 (生长期添加 2 0 0 μg/kg的酵母铬 ,肥育期添加 2 0 0mg/kgVE ,且肥育期饲粮能量浓度在对照组基础上降低 0 4Mcal/kg、蛋白质降低 2 % ) ;处理 3,90 %对照饲粮 +10 % (按风干基础计 )青饲料 ;处理 4 ,90 %新方案饲粮 +10 % (按风干基础计 )青饲料。每个处理 5个重复 ,每个重复 1头猪。 2 0头 2 0kg左右的长白×约克杂交生长猪 ,按体重大小随机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试验至 10 0kg左右体重结束。猪自由饮水和采食。结果表明 :①饲喂适量青饲料能显著降低猪的背膘厚和提高瘦肉率 (P <0 0 5 )。按风干基础计 ,用青饲料替代 10 %基础饲粮 ,使背膘厚降低 2 0 0 %~ 2 3 0 %、瘦肉率提高 4 0 %~ 4 5 % ;②饲喂适量青饲料有降低猪肉滴水损失和提高肉品风味的作用 ,背最长肌中次黄嘌呤核苷含量提高 6 0 %~ 8 0 % ;③生长期补充 2 0 0 μg/kg的酵母铬对生产性能无影响 ,有改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的趋势 ,对其它屠宰性能指标和肉质参数无影响 ;④肥育期添加 2 0 0mg/kg的VE对肉色、pH值及滴水损失等肉质指标无影响 ;⑤肥育期适当降低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提高瘦肉率和降低  相似文献   
260.
试验采用 2× 3因子设计 ,研究在 2 0~ 10 0kg生长肥育猪饲粮中停用高铜的 3种不同时间 (分别于试猪体重达到 2 0kg、6 0kg和 80kg时停止饲喂 2 5 0mg/kg的高剂量铜 )及停用高铜后添加VE(2 0 0mg/kg)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 6个处理 ,每个处理 3次重复 ,每次重复 3头试猪。 5 4头体重为 2 0kg左右的约克猪按体重大小被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结果表明 ,饲粮处理对试猪全期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但停铜后添加VE有改进饲料利用率的趋势 ,明显提高肌肉铁和VE含量。停用高铜对肉质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但停铜后添加VE可明显降低 4℃贮存猪肉的TBA值 (P <0 0 1) ,趋于降低滴水损失 (P >0 0 5 ) ,显著提高肉色评分(P <0 0 5 )。添加VE越早 ,上述改进的幅度就越大。由此结论 ,高铜的使用时间对猪肉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 ,提早添加VE可改进肉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