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1.
日光温室优化设计原理及标准建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北纬34°~43°地区冬至前后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光角、温室采光面形状及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光角、温室采光面形状及温室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日光温室方位角、温室采光角、温室采光面形状及温室结构等的优化设计原理及依据,并以此建立起可用数学表达式描述的统一、实用的日光温室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2.
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Blandford)]雌成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光照强度为1~400 lx时,趋光性随光照强度提高而增强。25℃时,完全黑暗条件下该小蠹雌成虫不起飞,光照强度为1~1 500 lx时,起飞虫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起飞虫量在光照强度为1 500 lx时达最大,光照强度超过1 500 lx时,起飞虫量又逐渐减少。在光照强度400 lx、温度21℃时雌成虫开始起飞,温度21~30℃,起飞虫量随温度升而增加,温度为25~27℃时起飞虫量较多,温度升至35℃时,小蠹雌成虫停止飞行。研究表明,光照和温度两个因素中,温度是光滑足距小蠹雌成虫起飞的先决条件,只有当环境温度高于起飞的临界温度(21℃)时,在低光照强度下雌成虫才起飞。  相似文献   
13.
对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的47个玉米杂交种的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及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对灰色关联度高且相关系数显著者进行了多类型回归曲线拟合,并通过分析曲线方程的函数性质,明确了在该技术模式下,玉米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以及数量特征和关键点.提出了在纯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高产玉米...  相似文献   
14.
榆中县农业环境污染防控思路与对策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榆中县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主要以农业自身污染源如农药、化肥、养殖、农业废弃物污染为主,外源污染为次;分析了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施肥及生物有机肥技术、生态农业循环技术、回收加工政策技术措施、乡村清洁工程等控制农业综合污染的思路;提出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开展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狠抓科技创新、搞好成果推广,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资金保障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适宜榆中县种植西葫芦品种,及不同有机肥对西葫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文进行了西葫芦品种筛选及有机肥对西葫芦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西葫芦品种中,实诚SC306、绿蛟龙2号和翠莹5号在瓜型、商品性,产量等农艺性状最为符合商品销售适宜推广,可大面积种植;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绿蛟龙2号比较结果表明,施用嘉施宝有机肥西葫芦产量最高,增幅为18.7%。  相似文献   
16.
四种规格地膜使用后废膜回收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就四种地膜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使用后回收量和回收效率的差异以及使用后拉伸强度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地膜厚度从目前的0.006 mm提高至0.01 mm,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地膜拉伸强度,延长耐候期,降低废旧地膜后期捡拾回收和加工利用的难度,是从源头治理地膜污染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在甘肃省榆中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坡耕地,采用双垄全膜覆盖沟播(DRM)、全膜平铺覆盖(WM)、条膜(半膜)起垄覆盖(RM)、条膜(半膜)平铺覆盖(NM)、露地条播(CK)5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具有良好的减少坡耕地土壤水土流失的作用,土壤流失量分别较露地条播、条膜起垄、条膜平铺、全膜平铺下降了56.07%、67.24%、71.59%、82.47%;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分别比半膜垄作和半膜平铺增产46.76%和58.07%,蚕豆产量分别比条膜起垄、条膜平铺和对照增产46.52%、54.99%和102.96%,马铃薯产量分别比条膜起垄、条膜平铺和对照增产95.21%、76.30%和74.89%。玉米的水分生产率分别比半膜垄作和半膜平铺提高4.77 kg/(mm.hm2)和9.47 kg/(mm.hm2),蚕豆的水分生产率比半膜垄作、半膜平铺和露地对照提高3.24、6.58 kg/(mm.hm2)和5.03 kg/(mm.hm2),马铃薯的水分生产率比半膜垄作、半膜平铺和露地对照提高47.35、42.02、41.57 kg/(mm.hm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坡耕地采用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具有良好的减少土壤水土流失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集蓄天然降水,加之其明显的增温保温作用,可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降水生产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榆中北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进行的不同玉米品种与覆膜形式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酒单4号、沈单16,采用平播全地面覆膜或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较半膜覆盖栽培可提早成熟9~17d,土壤含水量较露地提高7.1~11.3g/kg,较半膜覆盖栽培提高5.0~9.2g/kg;平播全地面覆膜栽培的酒单4号、沈单16折合产量分别为5792.0kg/hm2、6080.0kg/hm2,分别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67.6%和90.0%,采用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酒单4号、沈单16的折合产量分别为7136.0kg/hm2、6304.0kg/hm2,分别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106.5%和97.0%,因此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采用平播全地面覆膜或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玉米均能够正常成熟,并具有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增产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可在同类旱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在越冬雌成虫出孔扩散期采用网罩葡萄树干的新方法,比较了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其混剂(毒死蜱+氯氰菊酯)喷雾和涂干防治葡萄光滑足距小蠹的效果。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乳油2 5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于越冬雌成虫出孔期用药,1~7 d的防效均好,以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100倍和细土涂干的效果最持久,持效期可达13 d。  相似文献   
20.
对兰州蔬菜主产区榆中县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尾菜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榆中县蔬菜在生产环节中年产生尾菜约90万 t,平均单位面积产生量为37.52 t/hm2,尾菜量占蔬菜总产量的平均比例为31.29%;产生尾菜最多的是花椰菜35万t,占全县尾菜量的1/3多。在各种蔬菜中,尾菜比例最高的是青梗松花菜、西兰花和花椰菜,尾菜占总产量的比例在50%左右,单位面积产生的尾菜量也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