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别以松树"三剩物"(即松树锯屑、边皮板、松针)为栽培材料,采用菌引法,进行温室和露天坑穴生料覆土2种栽培方式的茯苓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散锯屑、边皮板、锯屑压制2号为原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以及散锯木栽培、边皮板栽培的成活率都优于对照段木栽培,且温室散锯木栽培平均生物学效率达27.95%,也高于对照段木茯苓栽培。  相似文献   
32.
通过2008-2010年对云南普洱市鸡油菌形态特征、生态分布、生态环境、发生季节、发生地植被类型、土壤性质等生态学特性的调查研究,揭示了鸡油菌子实体发生与气候、植被、土壤的关系,旨在为进行鸡油菌的人工促繁、驯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云南主栽甘蓝型油菜品种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方法]利用 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8个主栽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田间表现的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杂交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显著。[结论]分子标记技术用于油菜杂种优势预测从而筛选亲本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34.
通过2008-2010年对云南普洱市鸡油菌形态特征、生态分布、生态环境、发生季节、发生地植被类型、土壤性质等生态学特性的调查研究,揭示了鸡油菌子实体发生与气候、植被、土壤的关系,旨在为进行鸡油菌的人工促繁、驯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以芝麻菜 Eruca sativa Mill 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研究了光照条件、苗龄、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中甘露醇浓度及纯化条件对其原生质体分离制备的影响.以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改良KM8p培养基进行液体浅层培养.结果表明,无菌苗的下胚轴酶解10 h,用"过滤-离心-漂浮法"进行纯化后,可高效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MSp培养基的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当密度为7×104mL-1时,分裂频率最高,为24.8%.4周后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植板率为5.6%.然后转移到培养基上使其增殖,当愈伤组织长至3~5 mm时,将其转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芽的分化,芽分化率为33.6%.当芽长2~3cm 时,将其切下插入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可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36.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和紫罗兰的下胚轴为材料,分离制备原生质体。采用PEG-高Ca2+-高pH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在PEG浓度为30%,原生质体融合密度为5.0×105个/mL下融合25 min,融合率可达17%。在附加1.5 mg/L 2,4-D,0.5 mg/L NAA,0.5 mL/L BA的改良的KM8p培养基中,以0.3 mol/L蔗糖和0.1 mol/L葡萄糖作渗透稳定剂进行液体浅层培养融合体,培养3~6 d细胞发生第1次分裂,7 d时统计分裂频率最高为13.8%,35 d后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其植板率最高为6.5%。然后转移到含有0.1 mg/L 2,4-D和0.2 mg/L BA的MS固体培养基上使其增殖。当愈伤组织长至5 mm左右时,将其转到含有0.5 mg/L BA,0.1 mg/L NAA和0.2 mg/L GA3的MS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芽分化。当芽长1~2 cm时,将其切下插入附加0.5 mg/L IBA的1/2 MS生根培养基上,两周后即可获得完整植株。细胞学鉴定表明获得了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37.
为筛选适合云南省宁洱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2013—2014年在宁洱县对9个小麦新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进行A组试验,测定小麦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抗逆性、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9个参试品种中,昆麦173产量最高,但株高过高、抗逆性差,易感染锈病;靖2001-7、文麦15号这2个品种产量较高,抗病性强,株高相对适中,综合表现较好,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适宜于在云南省宁洱县和普洱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8.
【目的】本研究以滇早油16 (DZY16)、滇油1号(DY1)、花油8号(HY8)、ZY511和黄矮早(HAZ)为供试材料,对其花蜜的泌蜜量、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以期为研究油菜花蜜对籽粒产量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心法对不同油菜品种的单花花蜜进行采集与测定;利用显微镜以及相关软件测定蜜腺面积;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海藻糖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类黄酮含量;用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不同油菜品种中,滇油1号单花泌蜜量和单花蜜腺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同时不同油菜品种单花泌蜜量与单花蜜腺面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0.956。不同油菜品种花蜜的糖类、类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滇油1号和滇早油16的总糖、蔗糖、葡萄糖、果糖、海藻糖和麦芽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滇早油16的类黄酮含量和滇油1号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结论】通过对油菜花蜜的单花泌蜜量、单花蜜腺面积以及化学成分的研究,在油菜育种中可考虑选育吸引昆虫访花授粉的品种来提高产量,为油菜新品种选育和增产提供新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9.
鸡油菌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对鸡油菌的种类与分布、形态特征、生态环境、营养成分、食药用价值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等方面作了综述,为今后云南热区开发和利用鸡油菌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母本,3个芝麻菜材料为父本,研究了单一授粉、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等4种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的远缘杂交为高度不亲和,最强的组合是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其亲和指数为0.032。混合花粉授粉降低了其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芝麻菜的亲和指数为0.021。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可以提高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的亲和指数分别为0.046,0.067。但角果中的种子几乎都是皱瘪的,可见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杂交是受精后不亲和,其杂种胚发育受到阻碍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