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林业   283篇
农学   193篇
基础科学   242篇
  366篇
综合类   1351篇
农作物   170篇
水产渔业   210篇
畜牧兽医   715篇
园艺   264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治疗婴儿肺炎的效果。方法:将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雾化吸入配合吸痰)和对照组(雾化吸入)各42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抗病毒、退热及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拍背吸痰。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率和治愈天数。结果:观察组治愈2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2、16、1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c=6.185,P<0.05)。观察组的治愈天数为(6.82±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4±2.62)d(P<0.01)。结论: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对婴幼儿肺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青藏高原草地净植被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结合实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计算了草地降水利用效率(PUE),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草地类型PUE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PUE在研究年限内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年0.0035 g·m-2·mm-1,14 a的平均值为0.38 g·m-2·mm-1PUE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基本格局。PUE分布在0.2~0.4 g·m-2·mm-1之间的比例最大,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55.63%,呈减少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北部和西部,以及东部的边界地区,呈增加趋势的地区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研究年限内PUE的变异系数分布在0.07~0.85之间,变化稳定的区域所占面积最大,为总面积的43.43%,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附近。不同草地类型间PUE均值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草甸(1.06 g·m-2·mm-1)>坡面草地(0.80 g·m-2·mm-1)>平原草地(0.30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甸(0.29 g·m-2·mm-1)>荒漠草地(0.23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地(0.094 g·m-2·mm-1)。总体上,青藏高原草地PUE与降水成负相关关系,而与气温呈正相关,PUE的变化对降水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3.
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辽河水系,在鱼类学上隶属于鲶形目、鲶科、鲶属,是一种凶猛的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也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淡水鱼,最大日增重每尾鱼可达75g以上,最大个体体重达120kg以上。怀头鲶适应环境能力强,耐低溶解氧,容易饲养,起捕率高,在冰下也可摄食,当年鱼苗即可养成商品鱼,并且养殖效益高,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北方地区养殖的名优品种。北京地区池塘条件优越,野杂鱼等天然饵料生物相对充足,且消费市场巨大,大规模养殖怀头鲶在促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丰富消费市场、提高渔民养殖效益上可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北京市房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了池塘套养怀头鲶的试验,取得成功,并总结了一些养殖经验。  相似文献   
94.
为了解安徽省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缺失区ORF23/24和ORF14/15的遗传差异及其与世界各地WSSV的遗传进化关系,2016年4月—8月,在安徽省6个市采集了9个养殖克氏原螯虾样本进行WSSV套式PCR检测,扩增病毒缺失区ORF23/24和ORF14/15,将获得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9个样本均在第1轮PCR扩增中获得阳性结果,其ORF23/24区与中国台湾株(TW)比对,缺失5 892 bp或9 310 bp,其ORF14/15区与WSSV祖先株(TH-96-Ⅱ)比对,缺失5138 bp或5948 bp。其中8个样本中WSSV与2008至2010年在江苏的克氏原螯虾中检测到的一些毒株的ORF23/24和ORF14/15区缺失情况相同,且这些病毒ORF14/15区均缺失5 138 bp,与TW株缺失情况相同。  相似文献   
95.
蟹笼是用饵料引诱捕捞对象入笼而捕获蟹类等渔获物的一种被动性渔具,在海洋捕捞分类上属笼壶类渔具。蟹笼作业具有能耗低、效率高、渔获价位高、渔具简单、操作方便、对渔民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在福建省有一定的规模。国内对蟹笼的报道也较集中在捕捞技术、选择性、渔获试验分析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闽中海域做过蟹笼作业渔具渔法方面的研究报道。对于蟹笼作业渔获组成,仅见洪明进等人有过简单报道,缺乏对其优势种的报道。据“福建省渔业统计年鉴(2009)”,  相似文献   
96.
淡水稀释取自盐场的卤水,调节Ca2 、Mg2 的质量浓度和比例,设置系列梯度,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测定生长比速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的酶活性。试验表明,过高或过低的Ca2 质量浓度都会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存活和生长,在Ca2 质量浓度为320 mg/L,Ca2 /Mg2 为1∶2.5时,其存活与生长最佳;同时SOD和AKP酶活性也最高。酶活性可以指示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97.
草鱼野生与选育群体遗传变异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究经过2个选育世代后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变化,实验采用多重PCR技术对4个野生草鱼群体(邗江、九江、石首、吴江)和2个选育群体(F1和F2)进行了微卫星序列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6个草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2个选育群体除了平均等位基因数外,其他遗传多样性参数均小于4个野生群体。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检测显示,在12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62个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62个群体—位点组合中只有11个组合其近交系数值为负值,其余的51个组合的Fis均为正值。6个草鱼群体AMOVA分析结果显示,3.7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96.2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整体的遗传分化指数值为0.038。进一步分析各个群体间Fst,只有石首群体与F1、F2群体之间的Fst大于0.05,处于中等分化,其余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且F2群体与4个野生群体之间Fst比F1群体与4个野生群体之间的Fst大。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2个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大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基于Dn建立的UPGMA系统发育树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即2个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4个野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研究表明,经过2个世代选育后,相比4个野生群体,2个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虽有部分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2个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已发生变化,但其遗传分化程度尚不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出更加完善有效的选育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长江口鳗苗捕捞量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于2012年汛期对长江靖江段鳗苗的捕捞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日捕捞量与水温、潮差、气压、浑浊度等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靖江段鳗苗汛期为1月下旬—4月上旬,单船总捕捞量为221~443尾,平均(344.8±83.4)尾。1月均值仅0.4尾/d,且空网率高达90.9%;4月为旺汛期,均值10.4尾/d,空网率仅为10.0%。GAM模型显示,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显著,而气压、浊度和月相周期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不显著。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42.4%、19.1%和13.1%,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统计也显示,日捕捞量表现出上、下弦月较低、新月或满月前后较高的半月周期波动。鳗苗捕获的最低水温为6.3℃,而10~15℃为适宜捕捞水温。高潮期和低潮期分别占总捕捞量的76.8%和23.2%。研究表明,长江口鳗苗在借助潮汐流而快速溯河的过程中,部分在口门水域即被捕获,部分滞留在了长江河口段,而影响鳗苗溯河的重要生态因子是潮汐和水温。  相似文献   
99.
橄榄鲜食果品质的感观与理化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结合果实理化分析新成果,初步提出橄榄鲜食果品质评价指标。鲜食橄榄果实评价以感观评价为主,理化测评为参考。感观评价分内质与外观两部分,内质项目包括果实肉质粗细、韧脆、回甘和甜香,外观项目包括果实斑痕、整齐度、形状与大小、色泽。理化测评项目包括可溶性固形物、膳食纤维、单宁、总糖、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油、可食率。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西峡黑烟镇自然保护区24种中药材叶片中氯、硫、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药用植物体内3种化学元素成分随植物器官的不同和同一器官的发育期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其氯、硫、氟元素的分布为叶茎根果实(种子),同时还与植物的生活型有关,表现出草本植物乔木植物的规律性。根据研究结果,筛选出一批大气污染的净化植物和抗性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