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8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0篇 |
农学 | 138篇 |
基础科学 | 104篇 |
92篇 | |
综合类 | 738篇 |
农作物 | 96篇 |
水产渔业 | 54篇 |
畜牧兽医 | 525篇 |
园艺 | 169篇 |
植物保护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 Bulter)是竹林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竹林产区,大发生时给竹林造成相当大的损害。1979年6月,我们在广州观察到竹斑蛾幼虫在自然情况下常患病死亡。将病死幼虫采回室内,将其脓液涂片,经氨基黑染色及什维佐娃法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颗粒体分别呈蓝黑和淡红色。初步确定其病原体为颗粒体病毒后,再从野外非病区采回健康幼虫,经感染试验,病征观察、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确证其病原体为颗粒体病毒。1981年,我们又作了室内毒力试验,证明此种颗粒体病毒有 相似文献
82.
为了揭示陆地棉生长调控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s, GRF)家族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信息在陆地棉基因组中鉴定了 33个GRF蛋白,并对这些家族成员进行了保守结构域分析、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进化分析、基因的结构分析、染色体定位、保守基序分析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研究表明,陆地棉GRF均含有QLQ和WRC 2个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为4个亚家族,基因定位在19条染色体上,基因上有2~19个蛋白编码区域,大多数的基因在柱头、子房和20 d的种子中高量表达。本研究弄清了棉花GRF家族的基本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棉花GRF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3.
84.
小麦红吸浆虫成灾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调查、防治试验和灾害控制,明确了该虫在北京市成灾的主要原因有4点,即吸浆虫是外来入侵的新害虫,生活、为害隐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和防治不及时。筛选出防治吸浆虫地下虫态和成虫的最佳药剂,每公顷施48%毒死蜱EC3L、或40%辛硫磷EC5.25L,制成毒土,于小麦拔节期撒施,防治效果达77.1%以上;用10%吡虫啉WP30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EC600ml,或10%吡虫啉WP150g加80%敌敌畏EC750ml,或40%氧化乐果EC1.5L,于小麦70%抽穗时喷施,对防治吸浆虫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田间防效在85%~94.3%之间。通过4年的实践,提出吸浆虫新发区的控害措施,①即做好宣传培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②确定防治对策,抓好三个结合,③开展集中管理,统一防治。 相似文献
85.
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冬油菜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河南省油菜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丰油10号为冬油菜供试品种,在基追比为7:3的基础上,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农学利用率、养分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并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方程确定不同轮作区油菜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中,稻油轮作潢川2个试验点达到最高产量的施肥配方为N2P2K3,平均产量为3 204.15kg/hm 2,其经济效益最高,为13 485.5元/hm 2。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平均增收15.33、22.20和22.17kg/kg。因此稻油轮作中磷钾较低地区的最佳施肥处理为N2P2K3,与一元二次效应方程得出的最佳施肥量结果基本一致。玉米-油菜轮作区南阳试验点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的施肥配方为N1P1K2,产量为2 801.4kg/hm 2,经济效益为12 599.4元/hm 2,相比最高产量的施肥配方N2P3K2,产值减少875.3元/hm 2,经济效益增长472.4元/hm 2。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平均增收4.05、6.07和5.87kg/kg。因此玉米-油菜轮作磷钾较高地区最佳施肥处理为N1P1K2,是获得高产和高经济效益的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86.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是玉米南繁的理想基地.南繁可以加速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由于海南的特殊地理气候不同于北方,在田间管理上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多年南繁实践和2015年20 hm2制种田实际遇到的情况,总结出海南制种技术方法,供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87.
夜蛾科昆虫区系研究Ⅱ.中国各省区夜蛾的分布及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夜蛾共有20亚科845属3 751个有效种.这些种类有4种区系成分,其中东亚成分占优势,占总数的51.35%,东洋成分占25.51%,古北成分18.45%,广布成分仅2.27%.夜蛾在全国各省区的分布与区系结构各不相同,台湾、云南、西藏、四川、湖北、河南、湖南、浙江、新疆等是夜蛾物种丰富的省区.东亚成分在除东北、西北、华南以外的省区都是优势类群.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和华中关系密切于华南;内蒙古和东北区的关系密切于西北;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6省聚为一个"秦岭淮河区",这个新分布区的特点是,东亚成分占优势;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相等;古北东洋两界的分界线横贯全区. 相似文献
88.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品种(系)的筛选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随机碰撞测试方法, 对229份自交纯合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抗裂角指数测定, 以期筛选出抗裂角种质。结果表明, 抗裂角性状在现有品种(系)中存在广泛变异, 变异系数达114.4%。发现了2份抗裂角的品种(系), 占0.9%; 较抗的资源占3.93%; 处于中间状态的品种(系)占8.73%; 易裂角资源占27.07%, 极易裂角的品种(系)占59.39%。选择6个品种(系)进行了连续3年的测试, 表明抗裂角性状由品种(系)的遗传特性决定, 但受环境条件影响; 随机碰撞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简单相关分析显示, 抗裂角指数与角果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角皮厚度、角果长度、角果宽度、角喙长度、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但相关系数都很小。 相似文献
89.
邢抗6号是河北省邢台市农科院玉米研究室以自育抗虫玉米自交系"邢K3618"为母本,"5314"为父本杂交而成.2001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冀审玉2001001号. 1 自交系选育 抗虫玉米自交系是以美国种质组成的"冀库6号"为基础材料选出的.1989年开始群体内混合授粉,1990年进行选株自交,并于当代进行成对测交(测验种为冀单16)得到S1代系和测交种各54个.1991年根据测交种产量结合各系田间表现选留了20%的自交系继续自交.在1992年发现K13、K36、K37等姊妹系在田间生长情况下,初步表现对玉米螟有一定抗性,且各系间存在抗性差异.经连续南繁北育和定向选择,至1995年各姊妹系性状已基本稳定.其中邢K3618抗病性强、结实性好且抗螟性突出,被确定为骨干自交系.5314为黄早四改良系.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