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山西枣树蚧虫种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山西枣树蚧虫12种及其分布范围,对主要种的生物学特性作了观察与记载,列出12种蚧虫的检索表,提出了防治蚧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2.
晋南雨养旱田不同玉米品种耐旱性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研究晋南旱地42个玉米品种12个农艺、经济性状的耐旱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产量直接正向通径作用较大的性状依次为: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出籽率,负向性状有穗位高、穗行数、穗长,在当地玉米育种中应重点考虑这些性状;当定义遗传距离阈值为3.00时,按产量高低可将玉米材料分为7类,类群Ⅰ品种最多,为11份,且比类群Ⅶ平均产量提高了15.61%,综合性状表现为产量较高、株高中等、秃尖长最小、百粒质量中等、出籽率最高;与对照先玉335相比,类群Ⅰ~Ⅲ内的22个玉米品种综合耐旱性更强,可作为下一步推广种植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23.
小麦苗期抗旱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小麦苗期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利用反复干旱法研究了942份小麦材料的苗期抗旱类型。结果表明,小麦苗期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3次反复干旱后,小麦品种间成活率变异系数为4.6%~43.51%。根据品种反复干旱后成活率,供试品种对水分胁迫响应划分为抗旱型、耐旱型和敏感型。苗期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具有较少种子根、较多次生根和较强分蘖量。小麦苗期抗旱性与后期抗旱性缺乏一致性,与品种的千粒重和冬春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玉米新品种临玉3号获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对临玉3号进行了5个处理的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试验密度中,以4.5万株/hm2产量最高,其次为3.75万株/hm2,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75万-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5.
以 2 0 0 2~ 2 0 0 3年度国家黄淮北片冬麦区高水肥组区试中 1 5个参试品种为材料 ,进行了田间出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间田间出苗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实际发芽率、籽粒饱满度、容重等是影响出苗率的主要因素 ,千粒重和粒质与出苗率无相关性 ,育种者供种的发芽率缺乏真实性 ,不能作为确定实际播种量的参考指标。研究认为建立区试播种前出苗试验制度是保证小麦区试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6.
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子,培育抗旱节水、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则是突破这一瓶茎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优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的选育技术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性能、抗逆性能四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特性,探讨了今后旱地小麦育种目标及方向,期望为提高小麦抗逆育种水平和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晋单6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农业科技开发中心以自选系PK17为母本、PK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夏玉米新品种,经连续6a的各级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8.
对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密度处理水平下,以6.75万株/hm2折合产量最高,为10 060.3 kg/hm2;其次是6.00万株/hm2,为9 400.3 kg/hm2。综合考虑地力等因素,晋单63号在山西省南部夏播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9.
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丰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抗旱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山西省旱地组区域试验和河北省节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862.5~5 460.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7.58%~13.04%;根系发达,抗旱性强,其抗旱指数平均为1.13;品质优良,粗蛋白15.26%,湿面筋32.7%,沉降值52.2 ml,形成时间5.5 min,稳定时间7.2 min,面条评分86.5,馒头评分82.5;抗病性好,经鉴定中抗白粉病,低抗根腐病,免疫吸浆虫;后期叶片功能期长,抗干热风,籽饱满,落黄好.该品种株高75~80 cm,长方形穗,长芒,穗粒数35~40粒,白粒,角质,千粒重40~45 g.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麦区、河北省黑龙港、陕西省渭南和渭北旱垣区的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30.
本项目通过对涉及大面积小麦超千斤简化栽培技术相关专题的研究,将各专题研究的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建立了适宜不同生产条件的2个简化栽培技术新途径,即“矮、密、早”简化栽培新途径和撒播简化栽培新途径;研制出了能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品种高产潜力的3个超千斤简化栽培技术规程:即普通分蘖型品种千斤简化栽培技术规程、冬前一次分蘖高峰型品种千斤简化栽培技术规程和主茎优势型品种千斤简化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