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杨树温室营养钵扦插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杨树是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的主要造林树种,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春季植苗造林。由于受春季造林时间短、水源短缺、低温干旱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大面积造林及其进度,成活率相对较低,而采用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工厂化育苗,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它具有育苗时间短(60d,高度可达20 cm),苗木根系完整,带土移植不损伤根系无须缓苗,造林成活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不受造林季节限制等特点。只要掌握好育苗时间,5~7月均可造林,当年苗木高生长可达2.5m以上。不仅大大延长了造林时间,提高了造林成  相似文献   
42.
根据浙江平湖市新仓镇的生产特色与气候特点,总结了小拱棚南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即优选品种、适期早播育苗、合理密植、多层覆盖保温、科学追肥、合理整枝留瓜、适时采收等。采用小拱棚两棚三膜多层覆盖促早熟栽培,2015年全镇265 hm2小拱棚南瓜平均每667 m2产量2 588 kg、产值4 190.4元、效益3 681.4元。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分析了苎麻纤维地膜的特点,总结了开发利用苎麻纤维地膜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提出了发展苎麻纤维地膜需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44.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作为优良天然纤维经济作物种植和利用,多年来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财政增税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以来,受环保、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产品补贴不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纤维利用为主的苎麻产业遭受重创,进入历史低谷:加工企业纷纷关闭或转产,麻农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苎麻种植面积大幅萎缩.  相似文献   
45.
根据杂交苎麻‘川苎11’的生育特性、肥水需求规律,结合多年试验研究结果、高产示范经验,提出其平均667m^2新栽麻原麻产量100kg、成龄麻原麻产量250kg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猪粪尿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猪粪尿还田处理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各处理米质差异不大;土壤有机质指标与产量成正相关。因此,猪粪尿全量还田是水稻种植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根据苎麻的生育特性和雄性不育的特点,分析了杂交苎麻亲本繁育与杂交种子生产的特异性,详细阐述了杂交苎麻亲本繁育、保种及杂交种生产技术,提出了建立科学的种源供应体系、培育健壮麻苗、加强杂交苎麻种源繁育与监督管理等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48.
杨树是我区造林的主导速生树种,具有易成活,生长快,成材早的特点。近年来,各地引进的杨树新品种种类繁多,盲目的认为新品种就是良种,给林业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害。而在现实生产中适宜推广的良种,至少要经过一个轮伐期的验证,并且经过有关部门审(认)定,才能在生产中应用推广。我中心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始进行杨树引种试验研究,先后引进了300余个杨树品种品系,进行多点区域试验,历时16年。  相似文献   
49.
论玉米收获及品质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玉米品种在同一地区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生育期,只有满足其生育期要求,使玉米正常成熟,才能实现高产优质。因此,玉米适期收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0.
沼液板式超滤膜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降低超滤膜污染程度至最低状态是一项重要课题,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浓差极化的影响,通过试验将超滤工艺应用于沼液膜过滤法浓缩液体有机肥工艺,选取某养殖场内沼液,在不同压强下,观察不同压力时板式超滤膜的通量变化和污染物去除、截留情况。结果表明:在0.05~0.25 MPa压力下,板式超滤膜初期通量下降迅速,10~30 min后,膜过滤通量下降变缓并趋于稳定,这一过程与膜通量衰减经验公式吻合较好;板式超滤膜的通量随着压力上升而增高,但增幅逐渐降低,膜截留率与压力变化关系不大,膜对COD去除率较高,约70%,对NH_4~+-N、K~+等小分子物质去除率较差,仅22%~40%,小分子营养物质保留充足;滤出液营养指标为有机质营养0.16%,无机总营养0.217%,N-P_2O_5-K_2O比例为10∶1.12∶6.04,营养比例关系较好,但有机质含量较低,需采用后续浓缩步骤。研究表明,板式超滤膜滤出液基本符合纳滤、反渗透进水水质离子和pH值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